哪有什麼高情商,不過是懂得“共情”

著名節目主持人何炅,還有眾多人心目中的開心果賈玲,他們之所以得到人們的喜愛,和他們為人處事體現的高情商有很大關係。

這高情商,說到底就是他們懂得“共情”!

什麼是共情?羅傑斯認為,共情是理解另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得經歷,就好像你是那個人一般。但同時,你也時刻記得,你和他還是不同的;你只是理解了那個人,而不是成為了他。羅傑斯還說,共情還意味著讓你所共情的人知道你瞭解他。


哪有什麼高情商,不過是懂得“共情”


01高情商“共情”,不卑不亢,幽默化解尷尬

在第50屆的金馬獎頒獎晚會上,黃渤是頒獎嘉賓。臺上黃渤的穿著看起來有點像睡衣的感覺,和他搭檔的鄭裕玲問他,“你怎麼穿個睡衣就來出席頒獎禮?”

他立馬回答道:“因為我經常來金馬獎現場,每次來就像到了家一樣,你想啊,在家應該穿什麼,當然以舒適為主。”

語畢,臺下響起一陣掌聲。黃渤沒有被睡衣這個梗貶損到,反而把自己常來金馬獎現場的演技實力展示出來了,把這當家了。鄭裕玲的調侃就這樣輕鬆被黃渤化解了。

緊接著蔡康永作為主持人拿過麥調侃黃渤說,“黃渤請你記住,金馬獎是我家,不是你家!”(畢竟金馬獎是臺灣的)

然後下面一陣掌聲,蔡康永這個侃明顯調高了,已經上升到一箇中國的敏感政治層面上了。

黃渤這時身體一搖一搖的尷尬笑著,隨口就來了一句,“從來只看過人騎馬,沒看到過馬騎人,今兒真是頭一回見”。

因為蔡康永那天衣服的後面上有一隻卡通馬的造型,黃渤的回答就成功岔開了這個話題,同時又給蔡康永一記漂亮的回擊。這樣不卑不亢又不失幽默的,不經意化解了一場可能出現的網絡罵戰,現場又是一大片掌聲加叫好聲!

黃渤能擁有不卑不亢、幽默化解尷尬的高情商“共情”力,因為他能快速辨別對方的說話是開玩笑還是無心過失。遇到開玩笑的鄭裕玲,他就順著玩笑開下去,皆大歡喜。像一時說錯話的蔡康永,他幽默給臺階各自下時,也溫馨有力提醒了對方,這方式是大家易於接受的!


哪有什麼高情商,不過是懂得“共情”


02低情商的明顯特徵,一心想改變別人

李開復曾講過一個故事,說某人寫了本書,名叫 《How to change your wife in 30 days》(如何在30天內改變你的妻子)。

這本書賣得特別火,一個星期賣出200萬本!

這時候作者一看,壞了,書名印錯一個字母。他趕緊聯繫出版社,修正了書名裡的拼寫錯誤,改為《How to change your life in 30 days》(如何在30天內改變你的人生)。

修改之後,整整一個月,這本書只賣出去3本。

婚姻裡的人這個情況就特別明顯,大多數人都想改變自己的另一半,卻懶得反省自己!其實這是低情商的明顯特徵。

平時,我們也可以常見到這種低情商的行為。

比如,有的父母迫切希望孩子能好好讀書,有好成績考讀好學校,以後能有好工作,進而有更好的生活條件。於是他們整天虎視眈眈等著發現指出孩子各種缺點,睡懶覺,愛看電視,做事愛拖延等等。他們恨不得自己親自動手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喜好來行事。

孩子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他們並沒有深究,就粗暴急切要改變孩子。這也是一種低情商的表現。

家長要引導好孩子改變不良生活習慣,也應擁有共情能力。比如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做到以身作則了,自己要求孩子做到的事,自己卻沒有一件能做到的。或者急於求成,用大人的標準去要求一個孩子了等等。


哪有什麼高情商,不過是懂得“共情”


03缺乏“共情”的一大原因:不想自己吃虧!

西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史記》的第一百二十九章"貨殖列傳"中有一句話"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在人際交往中,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法則:

當你認為自己和搭檔受益平等的時候,你的搭檔很可能覺得自己在吃虧。

當你認為自己在吃虧讓利的時候,你的搭檔可能覺得勉強公平。

當你感到自己確實佔到一點便宜的時候,你的搭檔已經忍無可忍,攢了一肚子脾氣。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杆不準確的天平,隨時會傾向自己那一邊。

薩特說:“他人即地獄。”就是這樣產生的。

普通的人際合作是這樣,婚姻裡的關係更是這樣。

有人曾街頭採訪過路人,為什麼現在的離婚率越來越高?

這個路人回答說,因為大家比較追求生活質量。而且現在不管女生還是男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像以前的話,女性對男性的依賴性還蠻強的。但是現在女性覺得是無論有還是沒男性,我過得好才是最重要的。

而恰恰婚姻就是要落實到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些生活瑣事上面的,特別容易出現吃虧心理。

2月15日,浙江省最高級人民法院,曬出了2018浙江省離婚糾紛司法大數據。數據顯示,在2018年,浙江省有5萬對夫妻起訴離婚,其中34.21%是因為生活瑣事。

所以婚姻中夫妻二人一旦沒有足夠的共情力,低情商想著不要自己吃虧的,這婚姻是很難經營得好的。

哪有什麼高情商,不過是懂得“共情”


04提高“共情”力、擁有高情商的簡單方法

要提高“共情力”,擁有高情商,可以嘗試以下四個簡單的辦法:

方法一:學習擺脫自我中心

一般自我為中心是小孩的特徵。

當小孩慢慢長大,他的心智也隨之成長起來,對世界的認知也就會逐漸成熟全面起來,明白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沒有人有義務要圍著自己轉,隨時聽候自己的差遣的。

不過因為很多孩子是獨生子女的,長輩的愛都全部給了小孩,加諸現在的教育還是追求分數為主,對孩子其他心智教育還是相對欠缺,所以很多人成年後依然會習慣以自我為中心。

以自我為中心,我不能虧了,別人都要聽我的。這是共情力低情商低的表現,所以

要提高共情力擁有高情商,從擺脫自我為中心開始。

方法二:培養對人需要的敏感

人與人的交往中,一個眼神,一聲嘆息,一個欲言又止的表情,一次嘴角的牽動,一次稍縱即逝的皺眉等等,都可能反映出人的需要,所以,我們要學習從這些細微的非言語表達中迅速察覺別人的需要。

比如有人就在公交車上專門留意過,部分年輕人沒有給有需要的老弱病殘讓座,很大一部分並不是這些年輕人沒有愛心。他們是缺少對人需要的敏感認知。

方法三:學習觀察並體驗自己和他人的情緒

很多時候,我們因為缺乏對人情緒的敏感而難以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所以我們還有必要通過對他人情緒的觀察與體驗,來提高我們對人情緒的敏感,以此增強我們對他人的共情。

比如你和一群朋友開心到沙灘玩,準備拍照留念的,結果朋友們發現她們自己的妝容服飾不合適,又沒有補救的方法了,她們就掃興一邊靜靜看海去了。這時,如果又恰好你的服飾妝容很適合拍照,那就不要顧著自個玩了。應觀察到她們異常的反應,理解她們的感受,進而做出是否改變遊玩內容的決定等等。

方法四:通過觀察非言語信息增加對他人的瞭解

人際之間的交流交往,既通過言語也通過非言語進行,社會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人際互動中,有65%的信息是以非言語形式傳遞的。

比如你到人家家裡做客,人家已經無心繼續了,不過又不好意思明說,就各種抽身忙碌他的事,把你晾在一邊。這時我們就需要通過對這種非語言信息的捕獲來了解別人的真實意圖,從而在人際交往中做出合適的反應。


人作為社會的一份子,不可避免要和人接觸,想要人際關係良好,請讓自己擁有高情商。讓自己擁有高情商,從提高”共情“開始。

臻愛雨令令,中學教師,寶媽,愛運動養生,愛做美食,愛看書,走在重拾碼字愛好的路上。偶爾參加徵文比賽獲獎,偶在雜誌上發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