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世事人情薄如紙”?

最強大的人脈,其實就是你自己

(一)

有一位之前做大客戶銷售的大V在微博上公然宣稱:

男人之間的陌生交往,最好是展示自己的資源和實力。因為男人之間是競爭加合作的關係,競爭決定了你問我的走心隱私問題,不但得不到回答,而且會對你產生敵意和輕視,合作決定了男人可以因為資源互補而快速產生信賴。

這種坦誠和實在,我很欣賞。

還有一位叫“風墟”的哥們,將社交的本質分為“共情社交”和“功利社交”。

他認為功利社交指向當然是赤裸裸的利益,要求的是直接、坦蕩、高效率的利益交換,特點是價值交換必須建立在互相認同的前提下進行;

而“共情社交”是心智未開、社會地位越低、生活不如意,尤其是學生時代時,為了從朋友那裡獲得情感上和物質上的鏈接和支持,所必須進行的情緒化的社交;

而當一個人心智越成熟、能力越強、社會地位越高,不需要其他人提供情感和物質上的援助時,他的共情社交就越少,而功利社交就越多。


這種解釋,清晰有力。我和同事們聊的時候也經常說:

中國人什麼都好,就是將“事”和“情”糾纏不清,攪和到一塊,最後事沒辦成,情分也傷了

這裡的“事”其實就是“功利社交”,而“情”呢,就是“共情社交”。

由此衍生出的“人脈管理”等一大堆貌似有理其實根本沒用的雞湯,都妄想著以“共情社交”入手,與大佬建立情感鏈接,然後再趁機提出“功利社交”的要求。哈哈,你用腳趾頭想想都知道根本行不通。


事是事,情是情!

隨著社會越發達,分工肯定也會越來越充分,未來大家能更專注地做事,而越來越沒必要去琢磨人和應付低效的人際關係。

當商業場合遇到“你跟他談錢,他談感情;你跟他談感情,他談錢

”的人,大家應該第一時間離開。

當“對事不對人”、“只評價行為不妄論人格”、“該談利益,光明正大談利益”成為人際共識時,則中國幸甚,你我幸甚。


(二)

哲學家薩特說過,

生命,就是在著火的舞臺上,驚慌失措”。

其實,更像海邊沙灘上壘城堡,身後,歲月之浪陣陣襲來,當靈魂獨立之後,如何跟自己相處,抓緊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顯得至關重要。

社會是冰冷殘酷的價值交換體系,社交的本質都是交換,無論是共情社交的情感鏈接,還是功利社交的利益鏈接。

功利社交做流量,情感社交做黏性。

從這個邏輯出發,打造最強大的自己,才是人脈經營的真正捷徑。讓自己的交換價值凸顯出來,不請自來的人脈自然會聚攏過來,與你交換與你共贏。

從化學角度講,人是低效的碳基生命。吃睡佔掉一多半生命,生兒育女又佔去三分之一,且不說週期性的感性煩惱、加上為維護可疑的人脈所付出心力,真正用來幹事的,沒多少日子。人不僅低效,還低質。出幾道稍微抽象點兒的高等數學,估計一多半公知、網紅,都做不出來。

智者不應追尋虛幻不實之物,比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社交媒體是對真實世界裡人際關係的追趕,目前看,追的不錯。

人與人之間關係,有且僅有三種:

粉、黑、路


粉——挺你的;

黑——踩你的;

路——無視你的

無非三選一,大家認領一下。

三者之間的互相轉化頻繁:


之前是粉,因為利益,粉轉黑 / 粉轉路;

之前是黑,因為利益,黑轉粉 / 黑轉路;

之前是路,因為利益,路轉粉 / 路轉黑


運動路徑,無非六選一,大家也認領一下。

粉和黑,難以持久。長遠講:路人,才是人際常態。

雖然有些悲哀,但這是現實。

與其在可疑的人際關係上耗費心力,不如一心一意、低頭練劍!


本文摘選自陳軒著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