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個!世界總量第一!經過83年的考古挖掘謎底揭曉

今天,中國“良渚古城遺址”在第43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獲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該遺址位於浙江杭州,代表了中國在5000多年前偉大史前稻作文明的成就,印證了長江流域對中國文明起源的傑出貢獻。

第55個!世界總量第一!經過83年的考古挖掘謎底揭曉

良渚文化---申遺


良渚古城遺址它位於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由4個遺產區構成,包括瑤山遺址(面積66.56公頃)、谷口高壩區(面積136.41公頃)、平原低壩山前長堤區(面積349.24公頃)和古城區遺址(面積881.45公頃)。遺產區總面積1433.66公頃,被譽為“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聖地”。

第55個!世界總量第一!經過83年的考古挖掘謎底揭曉

良渚文化----申遺


我國此次申遺,除了“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之外,還有一個項目,就是距今5300至4300年的良渚古城遺址。良渚古城遺址今年申報的是世界文化遺產。預計結果將在北京時間7月6日,也就是今天下午兩點,世界遺產大會的21個成員國綜合審議後公佈。

距今5300年-4300年的良渚文化,已具備了早期的國家形態。那麼,這個古老文化的王城在哪裡?這些隱匿在鄉野山林間的遺址遺蹟,究竟是如何一點一點地被考古隊識別認定,從而讓人們得以揭開這處史前文明的神秘面紗呢?我們跟隨記者去深入瞭解下歷經83年的良渚考古大發現。

第55個!世界總量第一!經過83年的考古挖掘謎底揭曉

良渚文化


發現良渚文化背後,有一位青年不得不提。所有文獻資料會告訴你,發現良渚遺址第一人生於民國,那個叫施昕更的人1936年在其家鄉浙江杭縣良渚鎮(今屬餘杭市)附近,發現許多地點出土黑陶和石器,因而進行發掘。

這個載入考古史冊之人,原來並非考古科班選手出身,25歲偶然成為發現良渚遺址第一人,隨即投身田野考古、撰寫報告,28歲離開人間。

第55個!世界總量第一!經過83年的考古挖掘謎底揭曉

良渚文化


1912年,施昕更出生在杭縣良渚鎮,他在此地長大,讀小學。1924年秋至1927年夏,在杭州直大方伯巷杭州第一中學初中部讀初中。1930年,施昕更進入西湖博物館從事地質礦產工作。

觸發機緣的原始事件,是當時博物館正對杭州一個叫古蕩的遺址進行發掘,1936年5月,古蕩發現新石器時代末期遺址消息傳出,施昕更立馬給予極大關注。

第55個!世界總量第一!經過83年的考古挖掘謎底揭曉

良渚文化


良渚古城遺址歷經80餘年4代人艱辛發掘:1936年的初冬,施昕更開啟了這片土地上考古探索的先河;1959年良渚文化命名;1986年發現反山貴族墓地;1987年發現瑤山墓地和祭壇;2007年良渚古城的發現;2015年良渚水利系統的確認……塵封五千年的良渚文化如今揭開神秘面紗。

1936年,原浙江省西湖博物館職員施昕更等人在杭州良渚鎮的一處水塘裡發現一批以黑陶為特徵的史前遺存,他們隱約感到這些陶器的背後可能有著不尋常的來歷。此後幾十年的艱苦發掘,證明了這將是一處震驚世界的考古大發現。

第55個!世界總量第一!經過83年的考古挖掘謎底揭曉

良渚文化

1959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家夏鼐,依照考古慣例按發現地點“良渚” 命名此處古老文化為良渚文化,中心地區在太湖流域,是浙江餘杭區的良渚、瓶窯等地許多遺址的總稱,這裡是新石器時代晚期人類聚居的地方。而此次申遺的良渚古城遺址就是良渚文化與信仰中心,位於良渚文化分佈區的西南隅。

1986年,中國考古界迎來了良渚文化研究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發現,這就是反山墓地11座墓葬的發掘。

第55個!世界總量第一!經過83年的考古挖掘謎底揭曉

良渚文化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 劉斌:它是南北兩排,排列比較整齊,它的玉器的保存很好,根據隨葬品大致上可以分出男女來,一般情況下有鉞的應該是男性,隨葬玉璜還有玉紡輪這些紡織用品,它沒有鉞,那麼一般按照以往的認知應該是女性的。

央視記者 田雲華:我們在現場可以看到反山墓地的這個墓穴都非常地寬大,那麼在隨葬的大量珍貴的文物當中,有90%以上都是玉器,還有石器、陶器、象牙器等等一共1200餘件組,那麼尤其是我身旁的這個12號墓,它所出土的這一件玉琮王堪稱國寶級文物,是第一批被限制出境的國家一級文物。

第55個!世界總量第一!經過83年的考古挖掘謎底揭曉

良渚文化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 劉斌:12號墓就是發現的玉琮王、玉鉞王,那麼是兩個最大的,然後上面唯一的刻了神徽的,完整神徽的,12號墓發掘完之後,我們才第一次認識到良渚的上面的所謂的獸面紋,它是一個神像,它是一個頭戴帽子、頭戴羽冠的一個神像,那麼所以是對解讀良渚玉器,反山的發掘之後起了完全劃時代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