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認識嬰幼兒血管瘤,早治療早康復

嬰幼兒血管瘤是嬰幼兒最常見的良性腫瘤,一般有3個明顯的發展階段:快速增生期(8至12個月)、較長的退化期(1至12年)和伴有程度不同的纖維脂肪殘留的末期。由於“瘤”一詞用於良性腫瘤並且意味著異常的細胞增生,所以“血管瘤”一詞只適用於血管增生性病變,這些病變在某些階段有內皮細胞的分裂活性。

在過去,一般將傳統的血管瘤分為草莓狀血管瘤、草莓狀血管瘤以及草莓狀血管瘤等多種類型,而根據最新的研究和發展,目前主要將血管瘤分為嬰幼兒血管瘤和先天性血管瘤,嬰幼兒血管瘤主要包括淺表性血管瘤、深部性血管瘤以及混合型血管瘤。

淺表性血管瘤


正確認識嬰幼兒血管瘤,早治療早康復

原發於真皮乳頭的血管瘤,常常在被覆的皮膚中伸展,並表現為紅色斑痣或丘狀突起。這類表淺病損若表現為紅色斑痣而沒有突起者曾被稱為“毛細血管瘤”;有突起者則被稱為“草莓狀血管瘤”。

深部性血管瘤


正確認識嬰幼兒血管瘤,早治療早康復

病損發生於皮下,其淺表被覆的皮膚因為病變的增大而擴張伸展,但病損本身相對較深,與真皮間有膠原隔開,故其淺表的皮膚可無色澤變化或呈現青紫色,這類相對深在的血管瘤即曾被稱為“海綿狀血管瘤”。事實上,這種稱謂的海綿狀血管瘤屬於深部血管瘤,其組織結構與淺表血管瘤完全一致。

混合型血管瘤


正確認識嬰幼兒血管瘤,早治療早康復

偶有深部和淺部的病損同時並存,不管是深部或是淺部血管瘤,其組織結構完全一致,深部血管瘤和淺表血管瘤事實上是血管瘤的兩種存在狀態,深、淺部病損同時並存應屬於混合型血管瘤。

正確瞭解血管瘤的分類,有利於醫生的診斷,有利於患者和家長及早進行治療,對於後期的護理也有重要的作用。廣州長峰醫院提醒大家,無論是哪種血管瘤,都應該早發現、早治療,不要盲目的等待消退,選擇合適的醫院和醫生進行及時的診斷和治療,才有利於病情的確診、治療,有利於患者更快更好的康復。還孩子純真笑容,願天下無病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