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践行了战略机遇期的价值最大化

新中国的建立,为中华民族复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和日益坚定的自信心。这一阶段中国把握了第一次战略机遇期。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以坚强的毅力和执着的信念站在了历史的潮头,担当起了民族复兴的重责大任。从建国开始,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就洞察国际形势,审时度势,冷静分析研究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世界范围内争霸的性质、特点,借助苏联的力量抑制和平衡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霸权势力对中国新生政权的扼杀与围堵,在十分恶劣的国际形势下为新中国的奠基和发展赢得了成功突围的外部环境条件。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获得了第二次战略机遇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共产党领导人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关键抉择的时候,果断地调整国家治理与发展思路,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弱化意识形态的争论,缓和与西方世界特别是美国的全面关系,制定改革开放的国家发展政策,开始了逐步使中国融入世界发展环境的新征程。当时的美苏冷战正处于高潮阶段,中国领导人带领人民以高度的智慧和娴熟的政治技巧,周旋于美苏两大强国之间,并且紧紧抓住中美苏三角博弈关系所带来的战略性机遇,为中国在严酷的国际环境中找到了一条谋求未来大国振兴的奠基之路。

从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头十年大约二十年的时间内,在世界局势纷繁复杂混沌不清的局势中,中国继续坚持按照邓小平时代的“韬光养晦”政策,始终保持战略清醒和战略定力,赢得了第三阶段的战略机遇期。这一时期是改开以来中国崛起速度最快,赶超西方大国效率最高的阶段,虽然美国已经开始盯上了中国,但由于受制于各种掣肘而无暇集中精力应对中国。期间,两任领导人均很好地抓住了战略机遇期,不为外部干扰所动,聚精会神谋发展,一心一意搞建设,把中国送到了世界第二的榜眼位置,使我们处于近代以来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近的距离。

从2010年以后,中国开始进入崛起的冲刺阶段,这一时期可以称之为第四阶段战略机遇期。正如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在《塑造中国崛起的新国际战略》一文中的观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体可以用“两个一百年”的目标来表述,即中共成立一百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中国有足够的能力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而下一步的重点应放在实现第二个一百年的目标上。

改开以来,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帮助中国基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目标。无疑,要实现第二个一百年目标,仍然需要有利的国际环境。但是,现阶段影响国际环境的变量因素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由于中国的经济体量与美国的差距在逐步缩小,美国的警惕和戒备心理越来越强。加之,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美国已经着手进行大幅度的战略调整,实施新的战略聚焦,目标对准中国,开始推进曾经被自己“延误了”的大国遏制战略。另一方面,中国崛起已经进行到下半场的关键阶段,也是坡最陡、路最险的时候,越到后面,要缩小和领先者之间的发展差距越困难。如何营造一个有利的发展环境?如何激活更多的发展能量?能否创造新的战略机遇期?直接影响着国家崛起战略目标能否按期实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