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凜冬已至——薩爾滸悲歌

公元1619年春,對於已經走過了251個歲月的大明王朝而言,只是一個很普通的春天,萬曆三大徵早已落下帷幕,零星的戰役偶有發生,卻並不勞師動眾,巨大財政壓力下的帝國似乎迎來了一個相對緩和的時期,倘若沒有東北突然冒出來一個皇帝來,那麼這一年,或許並不會在歷史上留下多少印記。

這一年,是明萬曆四十七年,清天命四年,這時候興起於白山黑水之間的建州女真早在四年前建國稱汗,國號“大金”,大汗努爾哈赤汗號“覆育列國英明汗”。這位英明汗基本統一了女真各部,只剩下海西女真四部之一的葉赫部。

女真人的“後金”怎麼能容得下一個還在“割據”的葉赫部呢?努爾哈赤需要把這一支女真納入到自己的汗國中來,但葉赫在明廷的支持下,一直跟努爾哈赤作對,於是努爾哈赤決定正式打響旗號,於1618年憤然頒佈“七大恨”,起兵反明。

大明凜冬已至——薩爾滸悲歌

帝國遼東之撫順、清河、懂州、馬根丹相繼失守,朝野震動,遂調集兵將準備向後金髮起大規模軍事進攻,一舉消滅掉這個挑戰帝國威嚴的奴酋汗國。

二月,各路兵馬先後抵達遼東,兵力8.8萬人,加上葉赫與鴨綠江邊的朝鮮軍隊1.3萬人,帝國這次征伐的總兵力規模達到了11萬,對外號稱47萬。

負責這一戰的明軍總指揮,是已經致仕的前遼東巡撫楊鎬。楊鎬也算是一個知兵的人,曾經打敗過蒙古炒花的軍隊,也曾在遼東擊敗過進犯的女真人和蒙古人,但是這個人有一段黑歷史,那就是發生在萬曆二十五年的朝鮮之役。

楊鎬奉命經略援朝軍務。等他到了朝鮮王京時,明軍已經屢次挫敗侵朝日軍,日軍被迫退守蔚山城。十二月,楊鎬召集總督邢玠、提督麻貴討論進兵方略,決定把4萬兵力分為三協,副將高策率中軍,李如梅領左軍、李芳春、解生領右軍合攻蔚山。

開始的時候,明軍用少量部隊試探性進攻,出來作戰的日軍大敗,跑到島山駐紮,並在城外修起三道柵欄作為防禦工事。明軍很快就發起攻擊,遊擊陳寅接連打下了日軍兩道柵欄,眼看第三道就要打下來了,但楊鎬這時候卻鳴金收兵了。

楊鎬為什麼這麼幹?

這是因為楊鎬跟,遼東都督僉事李如梅關係很鐵,而此時,楊鎬想把攻破蔚山的功勞給李如梅,可惜李如梅軍還沒有趕到,於是便收兵了。

然而,就是這一充滿了私心的決策失誤,導致明軍錯失了徹底戰勝日軍的機會,並且導致後來的大敗。明軍收兵後,日軍從此閉城不出,堅守以待援軍,此時已是嚴冬季節,風雪裂人,士兵們在嚴寒之中圍攻了十幾天都無法打下來,已經洩氣了。

日軍為了爭取拖延時期,假稱求降,本已經戰鬥意志薄弱的明軍放緩了進攻,而沒過幾日,日援軍小西行長趕來,作為總指揮的楊鎬未戰先遁,導致明軍各部也紛紛逃跑,日軍一路追擊,從而死傷慘重,大敗而回。

大明凜冬已至——薩爾滸悲歌

這一次戰役,明軍謀劃了幾年的時間,傾用國內全部力量,整合了整個朝鮮的兵力,卻被楊鎬一下子給敗棄了,大敗不說,楊鎬還十分不要臉的虛假報捷,明軍死了2萬多人,在他向朝廷的報告中卻只寫死了一百多人。

這麼大的事情,根本瞞不住,沒過多久楊鎬就被彈劾了,可楊鎬後臺硬,在首輔趙志皋的營救之下,只是罷官了事,到了萬曆三十八年的時候,他起復為遼東巡撫。楊鎬上任後,想給自己找個好幫手,於是向朝廷推薦了老朋友李如梅,然而因此被御史彈劾,楊鎬上書辯解請求離職,明神宗不加過問,就直接讓他回老家了。

按道理來說,這樣一個人,怎麼可能再次任用做這種傾國之力的大戰總指揮。其實原因也很簡單,此刻的明王朝,文官序列裡面,再也找不到一個比楊鎬軍事經驗更豐富的人了。

所以楊鎬再次起復,作為此次伐金的遼東經略。這一次,楊鎬的部署,跟蔚山之戰一樣,要分兵。作為主動出擊的一方,實在想不通,楊鎬為什麼會做出這種不合時宜的進軍方略。明軍11萬大軍來自五湖四海,全國各地,九邊軍隊來了七鎮合計55000人,此外還有四川、廣東、山東、北直隸、南直隸徵調的2萬人,浙軍4000,永順、保靖、石州的土司兵合計7000多人。

這些軍隊中除了李如柏部的遼東兵,幾乎都沒有在東北關外作戰的經歷,然而楊鎬卻把整支大軍打散,兵分死路,朝四個方向進攻。其中總兵馬林率其部加上葉赫的軍隊共計1.5萬,出開原(今屬遼寧)經三岔兒堡,入渾河上游地區,從北面進攻;總兵杜松以3萬兵力擔任主攻,從瀋陽出撫順入蘇子河谷,由西面進攻;總兵李如柏以2.5萬兵力,經清河堡(遼寧本溪縣北清河城、)鴉鶻關,由西南面進攻,而最後一路總兵劉綖1萬兵力,經寬甸沿董家江北上,會合朝鮮軍2萬人,由東北面進攻。

大明凜冬已至——薩爾滸悲歌

楊鎬本人坐鎮瀋陽指揮,四路明軍出兵後,他限令兵四路兵馬於三月初二日會攻努爾哈赤老巢赫圖阿拉。且不論各路明軍進軍路線不同,所面對的實際情形不同,所導致的花費時間不同,就說楊鎬在出兵之後,自以為勝利在握,竟然愚蠢至極,還派人向後金下了戰書,無異於將進軍日期通知了敵人。他到底有多麼自信,才會幹出這等蠢事來。

努爾哈赤早已判斷出明軍必定會大舉出兵,做好了攻防準備,而楊鎬的戰書又送來了明軍分路進兵合軍的準確日期,如此使得後金方面得以最大程度的做出應對策略。在明軍未至時,努爾哈赤根據情報,輕易就判斷出了杜松部為明軍主力,並做出了集中兵力、逐路擊破的作戰方針,據此,他把10萬兵力集結於赫圖阿拉附近,以逸待勞,等著明軍來送死。

首先趕到預定位置的是杜松的西路軍,作為主力,杜松輕敵冒進,孤軍來到了薩爾滸,被集結於赫圖阿拉附近的後金八旗逮了個正著,在遭道後金部隊的襲擊後,杜松決定兵分為二,一部駐紮於薩爾滸,一路由自己親率攻打吉林崖,努爾哈赤也兵分兩路,一路增援吉林崖,截擊杜松,另外一路直接攻擊薩爾滸的西路軍主力,使得兩部不能互援,經過激戰,西路主力被擊潰,而後努爾哈赤又回援吉林崖,全殲杜松部,杜松本人壯烈殉國。

大明凜冬已至——薩爾滸悲歌

杜松主力被殲時,明軍其他三路軍還沒有趕到,等北路馬林趕來的時候,根本沒有想到杜松已經壯烈殉國了,於是被努爾哈赤迎頭痛擊,直接潰敗,在幹掉馬林部之後,努爾哈赤又放出假消息,說杜松部已經逼近赫圖阿拉,要東路軍速進,東路劉廷不知是計,最終也落入了努爾哈赤在阿布達裡崗(赫圖阿拉南)佈置的埋伏。

這時候,坐鎮瀋陽的楊鎬,本來手中掌握著一隻機動兵力,卻沒有對三路明軍做出任何策應,及至杜松、馬林戰敗後,才慌忙下令要求南路李如柏撤兵,實際上,李如柏是四路軍中行軍最慢的,三路大軍接連被殲,他才行軍到虎攔崗(在清河堡東)接到撤退命令時,還被後金哨探發現,哨探在山上鳴螺發出衝擊信號,大聲呼噪。李如柏以為是後金主力,驚恐潰逃,大軍在逃跑過程中,自相踐踏,死傷1000餘人。

薩爾滸之戰,以明軍完敗,後金全勝而結束,此戰之後,明軍短時間內再也組織不起一場有力的進攻,致使後金乘勢攻佔開原、鐵嶺、征服了葉赫。明軍元氣大傷,由進攻轉為防禦,而後金由防禦轉為進攻,明軍接連失去大部分遼東領土。

而這一役中的將官,卻沒有一個人得以善終,楊鎬兵敗之後引咎辭職,後來被拘押,崇禎二年時被處決。杜松與劉綎死於戰場,逃走的馬林在三個月之後戰死於開原,沒有跟後金交手的李如柏,數日之後遭言官彈劾,一年半後遼東戰事糜爛,後金勢不可擋,李如柏在整個戰役中的不佳表現再次被提及,最終,李如柏自殺以明志。

偌大的帝國自此一蹶不振,就像是被薩爾滸的寒冬凍僵的老人,各種疾病突如其來,最終只挺過了25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