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國整部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他的文學成就同樣非凡

*轉自杭州文史

他是“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他的文学成就同样非凡 | 202004-18(总第1267期)
他是“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他的文学成就同样非凡 | 202004-18(总第1267期)
他是“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他的文学成就同样非凡 | 202004-18(总第1267期)

沈括(1032—1096),字存中,北宋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世居杭州西溪。英國近代科技史專家李約瑟教授稱他是“中國整部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他的代表作是《夢溪筆談》(以下簡稱《筆談》)。沈括學問淵博,但在歷史上他的“學術專業”被劃入文學一類,即以文學著稱於世。

他的文學成就,首先表現在他的許多作品中。他擅寫感動人的文章,創作優美的詩篇。據記載,沈括的文集《長興集》原有41卷,失闕22卷,現存不及原集的一半。現經我多年蒐集、整理編入《沈括全集》共有文183篇,詩詞歌賦65首,總248篇(首)。這個新編32卷本《長興集》,包括以往所有版本收錄的全部內容,是宋本散佚之後,迄今為止最完備的《長興集》。其中大多數是很有文學價值的好作品。這些詩文內容充實,意義超卓,文筆簡練。或狀物寫景,敘事抒情,寄語懷人,寫得栩栩如生;或針對時弊,分析入微,雄辯說理,明快清晰,均具較強的感染力。《長興集》的詩文內容充分表現沈括的文學成就。

他是“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他的文学成就同样非凡 | 202004-18(总第1267期)

▎《長興集》書影

除《長興集》外,就文學角度而言,《筆談》可說是一部題材廣泛,意境新穎,很有特色的散文集。李約瑟教授把《筆談》(包括《補筆談》和《續筆談》,以下通稱《筆談》)按大類作了一個分析表,屬於人文學科五大類有177條。此表雖尚未能完全反映沈括在人文學科方面的成就,但卻能給人一個概括的印象。其中屬於文學藝術的有70條。筆者據《筆談》原文重新查核統計,除音樂、繪畫等藝術類外,有關詩文的記述有41條,充分說明沈括在文學上有高深的造詣和卓越的見解。同時,從上述《長興集》和《筆談》中可看到,沈括對先秦諸子、《詩經》、《楚辭》、漢魏文學、唐宋文藝(尤其是唐宋詩詞)等,都很有研究,多所創穫。

沈括在《筆談》中對文學的記述是多方面的,顯示出他的才華和創意。

例如,對北宋詩文革新的記述。如眾所知,宋代文學在封建政治、經濟、文化高度發展的基礎上出現了繁榮局面。這繁榮肇端於北宋的詩文革新,即新古文運動。《筆談》卷十四第257條所記北宋前期穆修、張景等人繼承和發展柳開、王禹偁等人的改革主張,繼起反對以“西昆”體為代表的形式主義文風,主張寫作唐代韓愈、柳宗元等人所提倡的古文,倡導新古文運動的一個側面。沈括通過“黃犬奔馬”的傳聞故事,從發展上著眼,既指出駢文轉變為平文初期“語出拙澀”,又稱其“當時已謂之工”,客觀、全面,更近於情理。並且,沈括所記故事反映了當時改革文風的先驅者積極從事古文研究和創作實踐。魯迅先生在《做文章》這篇著名雜文中認為,記載這個故事,“較明白穩當的還是沈括的毫不經意的文章:‘有奔馬,踐一犬。’”魯迅的所謂“毫不經意”即不“做作”,也可說就是北宋詩文革新者所主張的寫作要平易自然,去浮豔之風。從這個意義上說,沈括這條記述既是對前人成就的評價,也是他本人對於詩文革新的見解和實踐的記錄。

他是“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他的文学成就同样非凡 | 202004-18(总第1267期)

▎《夢溪筆談》書影

又如關於詩歌的記述。我國詩歌源遠流長,每個時代各有其時代的風貌,與每個時代的社會經濟狀況、政治形勢密切聯繫,與當時流行的音樂曲調也有密切關係。《筆談》卷五第95條所講古詩協律,詩外和聲(即所謂曲),是沈括從樂律的角度來記述他對詩歌的新見解。宋代,詩歌在情的方面雖不如唐詩,但為避開典雅華麗的雕鏤而走向散文化的淺顯明白,為去掉美人香草之思而入於各種議論的發揮,則是宋詩的一種解放和發展,一個特色。這是人們公認的。沈括對當時的新古文運動是贊同的,但他又比較重視詩歌的表現形式和音律情韻。他批評唐代大作家韓愈說:“退之詩,押韻之文耳,雖健美富贍,然終不是詩。”沈括不僅把詩歌與音樂聯繫在一起研究,而且把詩與畫聯繫起來。《筆談》卷十七第280條論“書畫之妙”,他引歐陽修的《盤車圖》詩:“古畫畫意不畫形,梅詩詠物無隱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見詩如見畫。”這寄寓著自己的見解,主張詩如畫,皆以意會為妙。他在《江州攬秀亭記》中論“詩生於言之不足”,表現思想情感“有待於詩”等看法很有見地,可謂達到論詩的妙處。

再如,有關詩文佳句的記錄。詩文如何鍛鍊極工,傳情達意是大有講究的。沈括勤奮好學,博覽群書,見聞極廣,多有記述。《筆談》卷十四第259條、260條,卷十五第267條、268條,《續筆談》第608條,都記載了許多詩文佳句。儘管其中有的稍有出入,有的或得於傳聞,但其中寄寓著沈括本人的見解,無論如何,這對於文學史來說是可貴的研究資料,亦是沈括的文學貢獻之一。

他是“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他的文学成就同样非凡 | 202004-18(总第1267期)

沈括的文學成就,不止於對詩文的記述和評論,更重要表現在他的詩文作品中。對詩詞歌賦,他運用自如,各盡其妙。他的詩作雖傳世不多,但也有流傳千古的名篇。原殘存的十九卷本《長興集》沒有一首詩,清康熙年間吳允嘉補編時,第一卷所補“騷賦、歌詩”32首。我從宋《方輿勝覽》《錦繡萬花谷》和明《永樂大典》等典籍輯錄所得共65首(包括上述32首在內)。他的作品,無論是即景抒懷,敘事懷古;或是傾訴不平,沉鬱悲壯;或是昂揚高歌,開闊雄健;或是描繪自然,清新閒適,多半是詩意獨特,饒有情趣的名篇,顯示出他的文學修養和創作藝術上的錘鍊功夫。

例如,《筆談》卷五第90條記載:

邊兵每得勝回,則連隊抗聲凱歌,乃古之遺音也。凱歌詞甚多,皆市井鄙俚之語。餘在鄜延時,制數十曲,令士卒歌之。今粗記得數篇。

其一

先取山西十二州,別分子將打衙頭。

回看秦塞低如馬,漸見黃河直北流。

其二

天威卷地過黃河,萬里羌人盡漢歌。

莫堰橫山倒流水,從教西去作恩波。

其三

馬尾胡琴隨漢車,曲聲猶自怨單于。

彎弓莫射雲中雁,歸雁如今不寄書。

其四

旗隊渾如錦繡堆,銀裝背嵬打回回。

先教淨掃安西路,待向河源飲馬來。

其五

靈武西涼不用圍,蕃家總待納王師。

城中半是關西種,猶有當時軋吃兒。

他是“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他的文学成就同样非凡 | 202004-18(总第1267期)

這些歌詞,抒發了沈括的宏偉抱負,深情而壯麗,開闊而又雄健,表現了強烈的愛國思想。它激勵宋軍的雄偉情懷,大振軍威。它像戰鬥的號角,鼓舞著人們奮勇向前的信心和勇氣。歌詞優美,可唱可誦,氣勢非凡,正體現了詩以言志的本意。

《探驪吐鳳悟精微》

作者系浙江大學歷史系教授

他是“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他的文学成就同样非凡 | 202004-18(总第1267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