汩汩幸福水 滋潤百姓心

<table> 汩汩幸福水 滋潤百姓心

石城鎮東蓮塘村村民正用自來水清洗蔬菜,喜悅之情溢於言表。郭龍碧 攝

/<table><table> 汩汩幸福水 滋潤百姓心

橫山鎮黃蓮塘村水塔成為一道風景線。郭龍碧 攝

/<table>

“擰開水龍頭,水就上二樓了,水質清,喝起來還有些甘甜。喝上乾淨水一直是我們的夢想,沒想到這麼快就實現了。”近日,筆者在廉江市河唇鎮東村採訪時,多名村民開心地說起村裡飲水的新變化。

東村是一條水庫移民村,毗鄰鶴地水庫,全村人口接近5000人,村民主要以捕魚、種植水果為生。近年來,在國家、省、市等各級政府幫助下,村裡修起了硬底化道路,蓋起了文化樓,而最令村民有獲得感的是,家家戶戶接通了夢寐以求的自來水,徹底告別了“守著水庫沒水喝”的歷史。

嘩嘩嘩的自來水帶著幸福的味道,通過一根根水管流進廉江鄉村千家萬戶。近年來,廉江市把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全面實施農村飲水安全攻堅工程,集中力量解決邊遠山區群眾最關心、最現實的飲水安全問題。該市通過各種途徑累計投入資金5.01億元,目前2084條自然村已通自來水,全市行政村自來水覆蓋率、農村自來水普及率、農村生活飲用水水質合格率均達到90%以上,全市106萬人喝上了甘甜清洌的“幸福水”。

●策劃:顧大煒 王德斌

採寫:劉穩 吳文靜 王維 廖偉英

多措並舉▶▷

民生工程走上“快車道”

“那時候的水不能直接喝,旁邊就是農田,農藥、化肥還有洗衣服的水都流到水井裡。”回憶起過去缺水的困境,長山鎮樟木村村民陳叔眼圈發紅。他告訴筆者,當地地表水又苦又澀,無法入口,村民喝了經常拉肚子。而一旦碰上連旱,連苦澀的地表水都沒有,村民只能去到3公里之外的廣西博白取水。何時能夠不再跨省取水,喝上自來水成為山區廣大群眾翹首以盼的心願。

陳叔說出了不少村民的心聲,也道明廉江農村地區飲水的現實困難。廉江市位於廣東省西南部,雷州半島北部,與廣西接壤,瀕臨北部灣。其中北部地區屬於丘陵地帶,黏性土質,西部沿海地區少雨。長期以來,廉江農村地區絕大部分群眾喝水全靠毗鄰農田的地表水,幾乎家家戶戶都打了土井。不僅水源較淺容易受到汙染,還存在著供水量不穩定、下雨天水質渾濁、乾旱天經常缺水等問題。

“一定要讓農村群眾喝上安全放心的自來水”!廉江市委、市政府為解決村民關注的飲水焦點問題,將村村通自來水工程納入該市十大民生工程,政府與有任務的各鎮政府簽訂責任書,層層落實責任,同時將村村通自來水工程建設納入政府任期目標考核內容。

項目實施之初,廉江市出臺系列方案措施,明確省級村村通自來水工程的建設任務和具體實施及驗收方法,補助方式原則上按照核定人數給予定額補助,補助資金採取“項目到村、以獎代補”的方式,通過鎮、縣、市三級驗收合格後直接補助到自然村或村委會。

在推進過程中,廉江根據實際情況積極做出調整,採用符合市情的獎補方式,對於原先雖然納入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規劃但未實施的村莊,按每人450元的補助標準進行獎補,同時要求將省級村村通自來水工程建設資金與新農村建設、貧困村建設、移民新村的資金結合起來實施,加快工程推進的步伐。

因地制宜▶▷

“幸福水”流進千家萬戶

“打出來的水井要麼水質不合格,要麼出水量不夠,不得已只好重新選址。”廉江市水務局負責人告訴筆者,廉江北部山區屬於黏性土質,淺層地表不耐儲水。打井隊鑽三、五十米下去不見水的情況時有發生。為了找到水源,水利技術人員往往十多次反覆勘測井位,甚至打了幾次也沒有出水。“在河唇鎮橫窩村,施工隊僅尋找水源就花了三個多月,前三口井都沒有成功,直到第四口井才符合要求,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

受地質地形條件影響,開發難度大,水源性問題突出,造成工程規模難上標準等級。為此,廉江市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結合實際分析,以先易後難、先急後緩為原則,採取圩鎮水廠擴網輻射、行政村或幾條自然村聯合興建小型水廠、單村建設供水點等形式“以點帶面”逐步推進,建立因地制宜的技術使用“圖譜”。

同時,廉江市各鎮村村通自來水工程建設積極借鑑引用其他地區先進的做法,採用打機井和變頻等無塔供水設備的建設方式,替代原先打大口徑水井和建鋼筋砼水塔做法,降低工程投資,縮短了工程建設進度。

隨著廉江市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快速推進,千家萬戶告別了轆轤與土井。源源不斷的“幸福水”給群眾生活帶來了新變化——農民喝上了清潔的自來水,降低了患疾病的風險;洗衣機、熱水器等家用電器進入更多尋常農戶家,人們的生活習慣也隨之改變,農村人居環境實現極大提升。

工程實施後大大地減少了地質災害對農村飲用水的影響。新民礦區由於塌方導致出現大量地質災害並呈射線方式延伸,3個村委會11條自然村群眾飲水受到影響,最終通過實施村村通自來水工程建設全部解決安全飲水問題,減少了水源性疾病的發生。

據廉江市水務部門負責人介紹,下一步,該市將著重建立完善的農村飲水安全設施綜合管理體系,近期聚焦解決108條水庫移民村,中期升級改造高橋、良垌、長山鎮級水廠擴網周邊村莊、邊遠山區村連片集中供水及單村集中供水等,遠期實施海洋經濟區和山區片區供水工程。

心聲

“如今在家裡擰開水龍頭,就可以洗衣做飯,再也不用過那種打井挑水的日子。感謝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及河唇鎮政府多方協調,為我們14條自然村4700多人,解決了安全飲水問題”。

——河唇鎮東村村委會主任羅錦英

“過去,我家和鄰居的飲用水都是依靠村頭老大姐家的一口水井,每天至少要挑5擔水。每天煮飯前,總要挑著擔水桶去‘借水’,這一‘借’便‘借’了十多年。現在的自來水直接通到家裡,飲用水既方便也放心。”

——河唇鎮龍湖村委松木嶺村貧困戶王麗娟

“過去一天要跨省挑10桶水,沉澱4個小時後的水用來煮飯,煮出來的飯還是帶著黃色。如今在家裡擰開水龍頭,就可以洗衣做飯,再也不用過那種到幾公里外挑水的日子了。”

——高橋鎮樟木村村民龐彩萍

特寫

移民村

“守著水庫沒水喝”漸成歷史

“你看,這就是我們村的自來水廠!採用的可是膜法過濾技術,出來的水可乾淨了!”東村村委會主任羅錦英拉著筆者來到東村水廠,一臉欣喜地說。在此之前,飲水難的問題,已經困擾東村村民數十年。

上世紀50年代,為解決雷州半島500多萬老百姓生活生產用水問題,湛江市政府決定在廉江修建鶴地水庫,石角、河唇等鎮的村民搬家移村,為修建水庫獻出了自己的家園,建成後的鶴地水庫解決了湛江市區的飲水及雷州半島的生活生產用水。但生活在鶴地水庫周邊及其他鄉鎮邊遠山區村莊的移民卻面臨飲水難、飲好水更難的困境。東村村委會下轄的14條自然村便在其中。

一堤之隔,裡頭是碧水連天的“大水缸”,外頭卻是為飲水發愁的移民村。今年將近60歲的羅錦英在1981年嫁到東村,據她回憶,當時村裡的水透著一股泥腥味,完全喝不下去,最後不得已只能慢慢習慣。多年來村裡家家戶戶都靠打井取水,但因條件限制,井深最多也只能達到三四十米,打出來的都是淺層地下水,極易被汙染,尤其是在鐵路邊的村莊,抽出的水面上還浮著一層油汙,根本無法飲用。“我家算是比較幸運的,打下的水井不僅水量足,而且水質相對乾淨,好幾戶鄰居打出的井水都不能喝,都是到我家來提水喝的。”羅錦英說。

水庫就在眼前,卻喝不上一口放心水,村民迫切希望從水庫引水到戶,但由於管理機制和取水費用等原因,這個願望多年來都沒有實現。

2016年,廉江市啟動村村通自來水工程,分階段解決全市農村飲水問題。經過多級政府積極推進,協調鶴地水庫取水問題,村民有了盼頭。2018年4月,東村水廠動工,同年11月,水廠正式供水,村裡戶戶通水,村民多年來的“飲水夢”終於成真。

走進東村水廠,眼前的一座小房子便是村民喝上放心水的關鍵。據河唇鎮鎮委黨務委員、東村村委書記甘運介紹,東村水廠採用的是膜法淨水技術,從鶴地水庫引出的原水進入東村水廠的淨水車間,經過砂罐、碳罐和袋式過濾器層層過濾,以及殺菌等一系列程序,濾出的純淨水再經由管道輸送到家家戶戶。東村水廠工程建設總投資650萬元,供水規模達600噸/天,目前為東村村委會下轄的14條自然村供水,4700多名村民喝上了放心水。

“通了自來水以後,不僅水質好,而且水量大、水壓足,洗澡盆不用一分鐘就能裝滿了,大夥洗澡想洗多久就洗多久!”甘運笑著說。

筆者瞭解到,廉江是廣東省水庫移民人口最多的縣級市,佔湛江市水庫移民人口的53%,共有農村水庫移民16.3萬人。截至目前,已有10多萬名水庫移民喝上自來水。當前,廉江市正在攻堅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守著水庫沒水喝”逐漸成為歷史。

貧困村

喝上放心水,生活有奔頭

走進河唇鎮松木嶺村,只見嶄新村委會小樓前的小花園中,不少村民正在健身、閒聊,水泥村道邊是一棟棟風格不一的自建樓房,灌溉農田的小溪在村邊流淌。這幅“小橋流水人家”的美好畫面,讓人很難想象,3年前,這裡曾是汙水橫流的省級貧困村,村民還要因為喝水問題而發愁。

松木嶺村是龍湖村委會下轄的一條自然村,多年來,村民不僅為貧所困,同時還要為水所難。“以前大家都是靠打井,然後用水泵手動打水,但不是打了井就一定有水喝,很多時候出來的井水水質很差,煮出來的飯都是黃的。為了生存,村民也只能硬著頭皮用這樣的井水煮飯煲湯。”龍湖村村委會黨支部書記鐘有紅說。

王麗娟是松木嶺村的貧困戶,以前,她家和鄰居的飲用水都是依靠村頭老大姐家的一口水井,每天至少要挑5擔水。由於丈夫身體不好,長年要服藥,孩子又小,家裡挑水的重擔全都落在王麗娟肩上。每天煮飯前,她總要挑著擔水桶去“借水”,這一“借”便“借”了十多年。每天一來一回,把王麗娟練成了“鋼鐵女俠”。

筆者在村裡看到,幾乎家家戶戶門口都有一塊方塊狀的石樁,樁上是打水用的水泵,樁下就是村民打下的水井。現在不少水井已經荒廢,只有少部分還在使用。“現在我們從井裡打水都不是用來煮飯和喝了,都是用來洗衣服、拖地板了。”在村裡生活了30多年的梁阿姨說。一旁的林婆婆指著樓頂白色“小鋼球”說:“現在我們喝的都是那個水箱裡的水了。”

筆者一眼望去發現,村裡家家戶戶的樓頂上都頂著一個“小鋼球”。據瞭解,它實際上是村裡給村民建的儲水箱,水源來自龍湖村委會的一個水廠。

“松木嶺村的這個水廠裡打了兩口深水井,深度都達到130米以下,水量足,每日供水量可以達到100多噸,水質也好,通水到戶。村民的房子頂上還建了儲水箱,哪怕停電了,也不會斷水。”鐘有紅介紹。

位於松木嶺村的這座水廠於2016年動工,2017年完工供水。當時,單單是打兩口深水井的費用就達到30多萬元,按照市裡農村安全飲水工程每人450元的補助,遠遠不足建設水廠支出,資金成了解決飲水問題的大難題。為此,龍湖村委會想方設法,多方籌措,加上龍湖村委會下轄9條自然村是佛山市禪城區南莊鎮的對口扶貧單位,在南莊鎮的幫扶以及村委會、村民的共同努力下,終於籌集到足夠的資金建設水廠。包括松木嶺村水廠在內,龍湖村委會共建了3個水廠,解決了多條村莊的飲水問題。

喝水問題解決了,生活自然就有了奔頭。2017年,在村幹部的帶領下,松木嶺村群眾積極配合,拆除了村中臭氣熏天的養豬欄,利用新農村建設經費,實行雨汙分流,加寬村道,把小村莊建成了小花園。並通過果園合作社等產業扶貧模式,帶領村民脫貧。目前,松木嶺村92戶貧困戶共285人已全部脫貧。現在,村民紛紛建起了小洋房,生活越過越有滋味。

貧水區

“跨省取水”將成過去式

“我們村2000多人,啥時能象其他村子一樣用上自來水?”多年來,沒通自來水的樟木村,村民用水要麼依靠幾口髒兮兮的淺井,要麼跑到3公里外的廣西博白挑水。

住在魚塘旁的村民陳治謀,家裡平時都用老井水。老井裡的水是從魚塘滲透進來的,村民喝的水其實就是魚塘水。儘管這井水髒,但仍有部分村民用來煮飯做菜。冬天,魚塘水位下降,老井儲水量有限,村民連這髒井水都喝不上。無奈之下,“跨省取水”成了樟木村村民的生活常態,即使騎著摩托車或農用三輪車,每次也只能運回幾桶到十幾桶水,飲水非常麻煩。

除了樟木村,在高橋鎮、青平鎮等省際邊界鎮很多村莊都被飲水難這個問題給困住了。“高橋鎮內有貧困村,也有移民村,除了石橋村這條移民村靠近鎮區,擁有一口較大的水井,飲水相對容易之外,李村、坡督、大沖3個行政村(共有24條自然村屬移民村),以及平山崗、大沖、李村3條省定貧困村都十分困難,大多依靠自打井取水,而且水質無法保證。”高橋鎮黨政辦主任吳志一說。

高橋鎮多個村莊飲水難,主要是因為地理和氣候原因。高橋鎮位於廉江市西部,南瀕北部灣,受季風影響,鎮區少有積雨雲,年降雨較少。流經高橋鎮的河流主要是洗米河和賣皂河,其中洗米河流量小,無法用於供水,賣皂河流量較大,但因上游養殖業發展迅速,導致水汙染較為嚴重,難以直接取水供應居民飲用,而且供水量不足全鎮使用。

既然河流取水不可行,那為何不嘗試打深水井解決水問題?對此,吳志一也表示無奈:“高橋鎮政府曾多處求水,選址打深水井、尋找新的水源等,但高橋鎮大部分是花崗岩地質,堅硬的地底無法打穿,而且打了也不出水或者只有少量水,是典型的貧水地區。就這樣,打井取水的方法宣告失敗。”

因此,建設自來水廠迫在眉睫。2017年,在廉江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協調下,高橋鎮自來水廠新水源工程立項,2018年,工程正式開工。

在水源上,經過考察磋商,決定在高橋鎮平山崗自然村第三埇、大塘等地開工建設3個山塘,在貓公埇建設濾水池,通過山塘集水和濾水池過濾賣皂河的水,綜合取水處理後再供水,這樣不僅水量有保證,同時能獲得更為清潔的自來水源。

目前,該工程已經完成第三埇山塘溢洪道、第三埇山塘輸水涵、管道安裝和反應沉澱池建設等項目工程,預計半年內可以完成所有工程項目並實現對全鎮1200立方米/天的供水量,解決鎮區居民多年的飲水困難。

數讀

已有成效

完成成片集中供水村莊1655條,受益人口83萬人;完成幾戶聯合供水村莊429條,受益人口23萬人。

近期目標

實施108條移民村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計劃投資4117.7萬元,解決農村5931戶37258人飲水安全問題。

5年計劃

從2020年至2025年,逐年分批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估算投資8.8億元,涉及52.5萬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