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經開區2019年答卷成績斐然

奮進新時代,逐夢東海島。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也是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建區35週年,湛江經開區迎來了黃金機遇期。

囑託,聲聲入耳;使命,念念於心。華麗蛻變的東海島吸引著世人關注的目光。

2019年,湛江經開區上下以踐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主線,聞雞起舞、日夜兼程、風雨無阻,弘揚“開荒牛”精神,踐行“一線工作法”,發揮“三大作用”,在助力湛江“加快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的征程中,奮力書寫“經開區的答卷”。

湛江经开区2019年答卷成绩斐然

湛江經開區建成區初步形成“粵西金融中心和總部科研、創新基地”的格局。 通訊員 李文超 梁海涯 攝

“十大亮點”備受矚目

過去一年,湛江經開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攻堅克難、砥礪前行,充分發揮“三大作用”,推進“五個致力”,全面落實“十個全力”,發展邁出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一步,成為全國、全省和全市發展現代化大工業、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個全新亮點。

2019年,湛江經開區經濟社會“十大亮點”備受矚目。

——經濟實現穩增長,固定資產投資總量等7項主要經濟指標全市第一,均佔全市比重20%以上,其中,規上工業總產值723億元,佔全市近三分之一,對全市經濟支撐作用開始凸顯。

——巴斯夫(廣東)一體化項目正式啟動,中德兩國總理發來賀信;中科煉化項目建成中交;寶鋼湛江鋼鐵三高爐系統項目全面開工,四、五號高爐啟動前期工作,3個投資超100億美元重大項目齊聚東海島,成為撬動湛江工業發展的“主引擎”。

——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東海島工業園區填方工程“四十天攻堅”活動,為巴斯夫項目如期啟動提供堅強保障,獲中央督導組和省委指導組點贊,用實際行動為經開區發揮“先鋒者”作用寫上最生動的註腳。

——科技創新實現多項突破,全市首個國家級孵化器獲認定,湛江鋼鐵基地入選省首批“5G+工業互聯網示範園區”,全面實施電子營業執照和全程電子化商事登記,實現辦照“零見面”,改革創新成為全市“領跑者”。

——創新“基金+產業”招商模式,探索以經濟手段進行招商,引入產業基金,順利完成市政府下達該區125億元招商引資簽約目標任務,一批金融、總部經濟和商貿服務項目落戶該區,現代服務業中心建設展開新格局。

——堅持以工哺農、以城帶鄉,推動調文、龍灣、西灣3條省級貧困村脫貧出列,打造丹寮、六羅等一批社會主義新農村,政府“掏腰包”扶持373名東海島徵地搬遷村民免費就讀技校,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紮實推進平安建設,全力破解項目建設與社會治理難題,該區被授予“新中國成立70週年信訪維穩先進單位”,真正實現了在大徵遷大建設大發展中保持社會大局平安穩定。

——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創新開展輿論宣傳,原創雷州方言專題文藝晚會下鄉巡演50場次,深受廣大群眾歡迎,有效宣傳了黨的方針政策,守住意識形態陣地,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全面實施“1+5+9”黨建工程,創建特色黨建示範區,投入1500多萬元在東海島高標準打造粵西最大的園區黨群服務中心,為推動園區黨建與企業發展提供載體;新打造宋皇村、北坡村等一批鄉村振興黨建示範點,架起了一座座黨群關係的“連心橋”。

——牢固樹立正確的選人用人導向,進一步激勵幹部擔當作為,初步形成“風清氣正、政通人和”的創業氛圍。

湛江经开区2019年答卷成绩斐然

寶鋼股份湛江鋼鐵三號高爐系統項目之一1780熱軋工程建設情景。通訊員 梁清松 攝

“以經濟技術開發為重心”讓步履更穩健

實幹興區,幹字當頭。“以經濟技術開發為重心”是湛江經開區去年既定的施政方略,2019年,全區圍繞 “十個全力”,將步伐走得更穩、讓步履走得更快。

該區精心組織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堅定不移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全區32個單位、484個基層黨組織、10824名黨員參與,為身邊群眾辦實事好事1162件。

凝心聚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千億級現代化臨港工業新城崛地而起,總投資100億美元的巴斯夫(廣東)一體化項目順利落地併成功啟動,推動中科煉化項目全面建成中交,湛江鋼鐵三號高爐動工建設,經開區上升為國家層面擴大開放的平臺和窗口,世界級石化產業園初見雛形。全年23個投資共38.5億元的鋼鐵配套項目建成投產,在建鋼鐵、石化配套項目72個,投資共73.2億元。新立項鋼鐵、石化配套項目19個,投資60億元。

創新開展招商引資,落實招商引資“黃金十條”,創新“基金+產業”招商模式,與深圳前海和凱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合作,籌備組建“湛江經開區智能科技產業投資基金”,以資本為紐帶拓寬招商引資渠道,新引進簽約項目28個,產城融合樣板城區建設提檔加速。

堅持創新驅動,加強科技企業孵化器政策扶持。鋼鐵產業園被認定為全省首批8個“5G+工業互聯網示範園區”之一;湛江鋼鐵新型建材成為全市唯一的第二批固廢綜合利用項目;區科技創業服務中心成為湛江首家國家級孵化器。全年新認定高新企業13家,累計46家;新增省級研發機構1家,市級研發機構4家;企業獲各類科技項目立項19項,高新技術產品241個,增長20%;高新技術產業產值370億元,增長92.7%。產業發展向高端化綠色化集約化邁進。

持續深化改革開放,在全市率先設立“政務服務首席代表”、企業專區及“一窗式”綜合服務窗口,推行工商登記“馬上辦”服務,實行“容缺受理”等制度,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活力不斷迸發。區黨政班子成員掛點服務56家規上企業,為企業解決生產經營問題37宗、申報各級補助資金9839萬元,幫助企業動產抵押和股權出質登記16.84億元。實際利用外資5293萬美元,完成市下達任務的311%。

強化基礎設施、用地保障和財稅工作三大保障,有效保障重大項目順利開展,高質量發展基礎不斷夯實。大力推進東海島“一環三橫四縱”路網建設,東海島工業尾水總管(陸域)工程基本完成,東海島自來水廠投產運營,巴斯夫項目公共管廊等13個配套設施項目加快推進。啟動中科項目衛生防護區徵拆及遺留問題處理工作,拆違量全市第一,用地保障穩妥推進。地方公共財政收入總量全市第一;落實減稅降費政策,新增減稅3.65億元,規模全市第一;通過市場化融資模式,有效保障重大項目順利開展。

統籌推進共建共治共享,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增強。紮實推進鄉村振興和精準脫貧,270條自然村完成“三清三拆”任務, 3條省定貧困村通過市審定達標出列,貧困人口退出率99.9%,“兩不愁三保障”落實率100%。持續優化生態環境,該區汙染防治考核連續兩年排名全市第二。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等5項指標考核全市第一,幫助700多名東海島籍群眾在家門口就業。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整合建成區新二中等4所學校,新建遷建區四中等4所學校,紮實推進“區管校聘”工作。推進平安法治經開區建設,上半年“三項測評”群眾安全感排名全市第一、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知曉率全省第一;被授予“新中國成立70週年信訪維穩先進單位”。

全面落實從嚴治黨,築牢意識形態“防火牆”,利用大講堂、宣講會、黨校學習等形式,培訓幹部4200多人次;打造特色黨建示範區,制定實施創建特色黨建示範區三年規劃,全面推進“1+5+9”黨建工程,投資1500萬元打造東海島產業園區黨群服務中心,建設18個基層黨建示範點;堅持正確用人導向,從徵地搬遷、項目建設一線提拔幹部,強化幹部人才隊伍建設;深化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逐步形成。

湛江经开区2019年答卷成绩斐然

湛江經開區正在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石化園區。 通訊員 李文超 梁海涯 攝

35載探索積累寶貴經驗

35年的艱苦探索,35年的拼搏奮鬥,湛江經開區既取得了輝煌的成績,也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尤其是近年來,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踐行初心使命的生動實踐中,不斷探索與思考,形成了高效的工作模式,總結了成功經驗,提煉了經開區人精神,成為經開區人彌足珍貴的財富,為今後發展提供了歷史智慧和強大動力。

——堅持黨建引領。35年來,經開區始終堅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開展一系列主題教育,開展“一個重心”“三大作用”大學習大討論,樹立用功臣的正確用人導向,築牢了共同思想基礎,激發了幹部幹事創業的熱情和激情。建區35年的實踐啟示:堅持黨建引領是克服艱難險阻,成就苦難輝煌的根本政治保證。必須不斷加強黨的建設,引領經開區沿著正確方向破浪前行。

——堅持以經濟技術開發為重心。35年來,國家經開區的發展方針幾經調整,都明確其功能是以經濟發展為中心。但兩區整合後,經開區經濟技術開發功能弱化。為此,經開區及時提出了迴歸“以經濟技術開發為重心”的本真,推動“五個致力”,推進“十個全力”的思路,項目引進取得重大突破,經開區成為全市乃至全省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建區35年的實踐啟示:推動經開區創新提升,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主動扛起“領跑者”“支撐者”“先鋒者”的使命擔當。

——堅持弘揚“開荒牛”精神。35年來,經開區人憑藉一股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拓荒闖勁,憑著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改革精神,繪就了一幅幅波瀾壯闊、氣勢恢宏的歷史畫卷,新時代不斷豐富“敢擔當、重實幹、講效率、勇創新、任勞怨、守清廉”的“開荒牛”精神內涵,辦成了一些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事,把一些不可能的事變成了可能,譜寫了一曲曲澎湃激越、蕩氣迴腸的創業凱歌。建區35年的實踐啟示:“開荒牛”精神是經開區人攻堅克難、創造奇蹟、砥礪前行的開山利斧,必須傳承好、發揚好。

——堅持推行“系統協同”和“一線工作法”。35年來,經開區不斷推進工作方式方法創新,形成了適應經開區發展的工作模式。以“系統論”為指導,在工作推進中做到全局一盤棋,全面統籌、協同推進,實現資源最佳組合、效率最大提升;全面踐行“一線工作法”,有效破解了很多“難點”“堵點”“痛點”問題。建區35年的實踐啟示:活用“系統論”是實現多贏目標的有效舉措,是行之有效、行之高效的工作模式;“一線工作法”是掌握情況、制訂決策、化解難題的一個重要法寶,必須長期堅持,不斷深化。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經開區堅持把人民利益放在至高無上的地位,聚焦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真抓實幹解民憂、紓民怨、暖民心,重大項目建設得到最廣泛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建區35年的實踐啟示:推動重大項目建設,推動經開區高質量發展,必須始終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順應民心、尊重民意、關注民情、致力民生,讓廣大人民群眾更多更好地共享大開發、大發展的成果。

——堅持以“幹部十要”鍛造一支先鋒者隊伍。35年來,一代代的幹部在經開區的艱苦創業中鍛鍊成長,為經開區發展貢獻了青春、智慧和力量。去年6月,區黨委根據新時代新要求提出了“幹部十要”,激發了幹部獻身新時代的豪情,成為經開區幹部成長的“標配”。建區35年的實踐啟示:推動經開區改革開放再出發,扛起湛江經濟發展排頭兵的重任,幹部是決定性的因素,必須按照“幹部十要”的要求標準,打造一支“在狀態、有激情、敢擔當、出實效”的幹部隊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