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瑞幸事件始末,看中國咖啡行業市場規模及發展趨勢

瑞幸,一個創立2年不到,即宣告上市的中國咖啡品牌納斯達克成功上市,市值54億美金,實現3000家線下門店以及近2000萬APP用戶。但你可能也搞不明白:一家上市公司怎麼會說倒就倒,這背後到底發生了什麼?下面由我給大家一一道來。


崩盤前兆:渾水公開瑞幸調查報告

2月1日,著名調查機構渾水研究,發佈了一份關於瑞幸咖啡的調查報告。

從瑞幸事件始末,看中國咖啡行業市場規模及發展趨勢

這一份長達89頁的報告,直指瑞幸咖啡正在【捏造公司財務和運營數據】。渾水在這份報告中認為,【瑞幸造假真實成立】,並決定在推特上公開

2019年第三季度和2019年第四季度,每家瑞幸門店每天的商品銷量,分別至少誇大了69%和88%

瑞幸咖啡在白天故意跳過數字,以誇大各門店銷售額。

瑞幸的“每筆訂單商品數”從2019年第二季度的1.38,降至2019年第四季度的1.14。

瑞幸將2019年第三季度的廣告支出誇大了150%以上,尤其是在分眾傳媒上的支出。

從瑞幸事件始末,看中國咖啡行業市場規模及發展趨勢

瑞幸聯合創始人兼首席營銷官楊飛,曾是北京口碑互動營銷有限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兼總經理。他曾因非法經營罪被判處18個月監禁,劣跡斑斑。

一記記石錘落在瑞幸身上,使瑞幸當天的股價就大跌了20%。

但那時的瑞幸依然嘴硬,它們強硬回應了渾水:我們一身正氣,不怕你們查!然而,兩個月後,瑞幸直接“自爆”!


瑞幸自爆

4月2日,瑞幸咖啡公告披露,一項內部調查發現其首席運營官偽造了2019年銷售額約22億元(約合3.1億美元)。瑞幸咖啡自曝財務造假,瞬間引發股價崩塌,其中盤中六次熔斷,最終跌幅超過75%。截至4月7日:

從瑞幸事件始末,看中國咖啡行業市場規模及發展趨勢

而自爆的原因,是因為:

集體訴訟:因為股價下跌,投資者蒙受損失,一些律師事務所開始啟動針對瑞幸的集體訴訟程序。

遇上財報披露季:2月底開始,中概股公司,紛紛開始披露2019年四季度,及2019全年的財報報告。

獨立董事變更:4月2日,瑞幸成立特別委員會,新增兩名獨立董事。其中一個來自行業裡有名的調查審計師FTI,另一個來自世界級名牌訴訟律所Kirkland & Ellis。

瑞幸實在是紙包不住火了,才不得不選擇自爆這條路。

後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雖然,瑞幸咖啡股價崩塌,但是瑞幸咖啡成功培養了喝咖啡的消費習慣,中國咖啡市場前景依舊光明

結合當下疫情情況來看,疫情好轉,消費者對咖啡的需求開始回升。

從瑞幸事件始末,看中國咖啡行業市場規模及發展趨勢

如今,新冠疫情已呈現出逐步向好的態勢,並有望在不久之後完全得到控制,屆時國內將全面復產、復工、復學。數據顯示,疫情過後消費者對健身、咖啡、餐飲、電影等各項生活服務類消費都有不同程度的支出增加意願。疫情期間,消費者尤其是年輕群體,其正常的生活服務消費需求受到了長久的壓抑,因此在疫情完全結束之後,消費慾望逐漸被點燃。從短期看,咖啡市場很可能會迎來一輪報復性消費的增長。而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迴歸到正常工作、學習狀態的商務白領以及學生群體對咖啡的消費需求逐漸回升;同時,在經歷了一場疫情之後,傳統零售的侷限性降低了他們的咖啡購買體驗感,將倒逼行業誕生和發展新的消費模式。


咖啡文化越來越流行,市場下沉趨勢明顯

從瑞幸事件始末,看中國咖啡行業市場規模及發展趨勢

數據顯示,近年,線上購買咖啡的人群中有近五成來自二線城市,來自三四線及以下城市的消費者也佔據了近四成。主要原因是,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用戶下沉,咖啡文化的普及程度越來越高,加之城鎮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斷增長,消費升級不僅侷限於高線城市,低線城市也表現出旺盛的咖啡消費需求。


中國人均咖啡消費量提升空間巨大

從瑞幸事件始末,看中國咖啡行業市場規模及發展趨勢

據 統計,目前中國大陸地區咖啡人均飲用杯數(包含現磨咖啡、速溶咖啡,但不包含罐裝即飲型咖啡)僅為6杯/年,遠低於美國、韓國、日本等咖啡市場已發展成熟的海外國家或地區的平均水平。然而,不同的是,中國內地市場對於咖啡的消費需求是多元化共存的,即無論是現磨咖啡、速溶咖啡、即飲咖啡、膠囊咖啡抑或是其他形式的咖啡,都有對應的受眾群體,而且受眾群體之間都有不同程度的重疊。因此,對於發展歷史僅有30多年的中國咖啡市場來說,其發展潛力非常巨大。


如需飲料配方,瞭解飲料行業資訊,請關注佳味添成,不定期發起飲料免費品鑑活動

部分圖文來自網絡,若涉及版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