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仙李太白身世之謎,爭論不休至今仍沒有答案!

李白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被後人譽為詩仙。他所作的詩詞至今依舊廣為流傳,代表作有:《將進酒》、《望廬山瀑布》、《早發白帝城》、《俠客行》、《靜夜思》等等。李白詩歌的語言,有的清新如同口語,有的豪放不拘聲律,近於散文,但都統一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自然美之中。他的詩歌語言的自然美又是他認真學習民歌,明白通俗特點的結果,明白如話,通俗生動。

李白的才華是大家公認的,但是他的姓名由來及祖籍何地,後人一直爭論不休,下面小編就這兩個問題整理出幾個大家比較認可的說法,供大家參考。

詩仙李太白身世之謎,爭論不休至今仍沒有答案!

姓名的由來,第一種說法是:李白至七歲時,父親要給兒子起一個正式的名字,於是就想考考兒子作詩的能力。父親看著春日院落中蔥翠的樹木,繁花似錦,便開口吟道:“春國送暖百花開,迎春綻金它先來。”母親接著道:“火燒葉林紅霞落。”李白知道父母親吟了前三句,故意留一句是想考驗自己,於是他走到盛開的李樹花前,想了想說:“李花怒放一樹白。”李白的父親靈光一閃,“白”字不正是說出李花的聖潔高雅嗎,決定把妙句的頭尾“李”“白”作為孩子的名字。

第二種說法是,李陽冰的《草堂集》序中說:“逃歸於蜀,復指李樹而生伯陽。驚姜之夕,長庚入夢。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範傳正的《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中寫道:“公之生也,先府君指天(李)枝以複姓,先夫人夢長庚而告祥,名之與字,鹹取所象”。

從以上文獻中我們不難看出,李白的姓名是其父回到蜀中給自己恢復了李姓後,為後來出世的李白取的名字,李母夢到太白金星後於是有了身孕,在陣痛難忍中生出李白,李白的名字就是根據這一夢境得來的。

詩仙李太白身世之謎,爭論不休至今仍沒有答案!

關於詩仙李太白的家世和身世,唐代當時就諱莫如深,特別是對其祖父、曾祖父,史料無一記載。李白自己很少談及家世,偶有所及,也往往只提遠祖,諱言近親,閃爍其辭,故佈疑陣。儘管如此,還是有人從歷史的塵幕中看出了蛛絲馬跡。最早提到此事的是唐梓州刺史於邵,他最早在李白故里立碑紀念,明末曹學全《蜀中名勝記》載有碑文內容:“白本宗室子,其先避地客蜀,居蜀之彰明,太白生焉”。接著提到此事的乃宋人杜田。

到了近代,才有《中國青年報》1985年7月28日所載《李白身世之謎》,轉述臺灣學者羅香林認為:李白乃李建成之後。韓維祿1988年撰文《李白“五世為庶”當為李建成玄孫解》論證李白乃唐皇帝宗室,李建成玄孫。持同樣觀點的徐本立1990年發表《李白為李淵五世孫考》亦認為李白應為涼武昭王十二世孫、太祖李虎七世孫、高祖李淵五世孫、太子建成玄孫。而朱秋德的《論李白的宗室情結及對其人生諸要素的影響》(《絲路學刊》1997年第4期),更對李白的身世及人生諸要素作出一番綜合考察和評價,以期接近歷史本來面目。

詩仙李太白身世之謎,爭論不休至今仍沒有答案!

李白的研究者們主要引據的是李陽冰《草堂集序》和範傳正《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並序》。李陽冰《草堂集序》關於李白的描述,其中的身世內容應當出自李白口授,範傳正作《序》時有李白孫女陪範傳正主持其祖父遷墓之事。

朱秋德在他的文章中說:“李白作為淪落民間的宗室之子的人生悲劇是命定的,是誰也無法解救的。祖先的血脈周流其身使他渴望有所作為,但祖先蒙受的罪孽又使他不敢有所作為;建功立業而又害怕暴露身世使他的精神和行為在廟堂之高和江湖之遠間首鼠兩端。他的一生就是在這種矛盾中,在祖先留下的物質財富和精神枷鎖中度過的。他是戴著鐐銬跳舞的人,而這鐐銬世人看不見,只有他自己知道。”

關於李太白的確切出生地,同樣也存在著爭議,大致學者們認為主要有三個地方:分別是四川綿陽江油、隴西成紀、吉爾吉斯斯坦碎葉城。

詩仙李太白身世之謎,爭論不休至今仍沒有答案!

四川綿陽江油

2009年8月21日,江油市委宣傳部致函中央電視臺、湖北省安陸市委宣傳部,認為江油才是李白的故里,安陸涉嫌“侵權”。

2009年8月24日,安陸市政府發專函給江油,希望兩地能“共享李白”。

2009年8月28日,江油市文化旅遊局向安陸市政府發去律師函,希望對方在10日內,立即停播或刪除含有“李白故里”字樣的宣傳廣告片,並保留用法律手段進一步追索的權利,最後勝訴。

隴西成紀

李白祖籍早於古書有記載《草堂集序》雲:“公又疾亟,草稿萬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簡,俾餘為序……李白,字太白。隴西成紀人,涼武昭王暠九世孫。蟬聯圭組,世為顯著;中葉非罪,謫居條支,易姓與名。然自窮蟬至舜,五世為庶,累世不大曜,亦可嘆焉。神龍之始,逃歸於蜀,復指李樹而生伯陽。”

李陽冰《序》說:“李白,字太白,隴西成紀人,涼武昭王暠九世孫。”

魏顥(唐前進士,曾親訪李白,二人“相見泯合”)《李翰林集序》說:“白本隴西,乃放形,因家於綿。”

範傳正《墓碑說》:“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隴西成紀人。絕嗣之家,難求譜牒。”

《新唐》說:“李白,字太白,興聖皇帝九世孫。其先,隋末因為犯罪遷徙至西域,神龍初返還,客居隴西。”

《碑序》雲:“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隴西成紀人。絕嗣之家,難求譜牒。公子孫女搜於箱篋之中,得公之亡子伯禽手疏數十行,紙壞字缺,不能詳備,約而計之:涼武昭王九世孫也。隋末多難,一房被竄於碎葉,流離散落,隱易姓名。故國朝以來,漏於屬籍。神龍初潛還廣漢,因僑為郡人。父客,以逋其邑,遂以客為名,高臥雲林,不求仕祿。公之生也,先府君指天枝以複姓。”

2010年3月,甘肅籍學者雷達寫了一篇《李白“故里”在甘肅秦安》的文章,隨即當地組織了網友簽名等活動,頗為熱鬧。

詩仙李太白身世之謎,爭論不休至今仍沒有答案!

吉爾吉斯斯坦

根據郭沫若等學者的考究,還有一種說法就是李白生可能生於碎葉城,也就是現在的吉爾吉斯斯坦。五歲那年,他隨家人遷到四川省江油縣定居。李白《與韓荊州書》:“我本是隴西平民,流落至楚漢之地”,自言祖籍隴西成紀人(今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

2009年10月29日,吉爾吉斯斯坦駐中國大使館商務參贊朱薩耶夫·古邦訪問安陸,稱李白故里在吉爾吉斯斯坦的托克馬克市,希望托克馬克與安陸兩個城市能夠以李白為紐帶,共同擔負起弘揚李白文化的責任,並進一步拓展經濟 、貿易等方面的合作。

事實上,早在2008年10月,吉爾吉斯斯坦文化信息部部長拉耶夫就對中國媒體表示,中國唐代最偉大的詩人李白的出生地碎葉城,就是吉爾吉斯斯坦境內的托克馬克市,他們正與中方協商要為李白塑造一個紀念雕像,推動兩國李白文化的經濟合作。朱薩耶夫·古邦造訪安陸,更是表明吉方已經認識到李白故里所蘊含的經濟價值,力圖分上一杯羹。隨後,兩地草簽了一系列文化和經濟的合作意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