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仙”李白也善劍,原來有一個厲害的師父

“詩仙”李白也善劍,原來有一個厲害的師父

眾所周知,李白以詩歌成就為最高,故稱“詩仙”。但要說到他的劍術也很高明,瞭解的人恐怕不多。有人作過統計,《全唐詩》李白詩中“劍”字共出現了118次,分佈在106首詩中,約佔全詩總數的10%。可見,劍術對李白的人生影響之深。那麼,他有師父嗎?又是誰呢?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與之齊名,他就是裴旻。唐文宗把他的劍術與李白的詩、張旭的草書,稱為“三絕”,後人分別譽為“詩仙”李白、“草聖”張旭、“劍聖”裴旻。

裴旻事略,在《新唐書》中記載,他曾隨幽州都督孫佺北伐奚人,被奚人所圍,乃舞立馬上,飛矢四集,迎刃而斷。奚人大驚,解圍而去;裴旻又曾為北平守,當時北平多虎,一日射虎三十一頭之多。唐代顏真卿、王維、喬潭都曾以詩賦的形式,歌頌裴旻的功績和劍術絕藝。最奇的是,據《獨異志》載,他“擲劍入雲,高數十丈,若電光下射,旻引手執鞘承之,劍透空而入,觀者千百人,無不涼驚慄”。裴旻當時的劍術境界之高,可見一斑。

兩位同代名人,一文一武,“惺惺相惜”,相互傾慕、相知相遇,也就順理成章。唐開元二十四年,李白移家到魯郡兗州任城東門內,幹什麼呢?他在《五月東魯行,答汶上翁》詩裡說,“顧餘不及仕,學劍來山東;舉鞭訪前途,獲笑汶上翁。”目的很明確――學劍。以李白讀書、交友、修道、受詔侍宴等等一系列特立獨行、較真碰硬的性格分析,他“移家東魯”學劍,自然不會只是說說而已,應當是認真的。另外,李白曾寫信給裴旻,說:“如白,願出將軍門下。”(見裴敬《翰林學士李公墓碑》)裴旻當時或許隱居在東魯,故李白移家就教。名師自然出高徒。李白一次在幽州打獵,曾“一射兩虎穿,……轉背落雙鳶”(《贈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如此驚人的武藝,若沒有高人指點,加上自身的精修精進,一般人很難達到這樣的高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