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好人”盛宣怀:一个被仕途、商道耽误的藏书家

盛宣怀是一个很难评价的人,慈禧太后评价他为“为不可少之人

”,李鸿章评价他为“志在匡时,坚韧任事,才识敏瞻,堪资大用”,而鲁迅则评价他为“卖国贼、官僚资本家、土豪劣绅”。可以说,崇拜他的人,认为它具有经世救国之才;憎恶他的人,笃定他行遗臭万年之事。

“坏好人”盛宣怀:一个被仕途、商道耽误的藏书家

盛宣怀出生于书香世家,但却失意于科举之路,不过这并没有对他的人生造成多大影响,很多科举之路走得很顺人的也不敢说活的比他精彩。

在官场上,他26岁投靠李鸿章,协助李鸿章开展洋务运动,第二年就官同知府,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官阶开始火箭般的蹿升,52岁就已经是四品京堂候补,享有“专折奏事特权”,并授太常寺少卿衔;53岁又被补授大理寺少卿衔;57岁加封太子少保衔;58岁任正二品工部左侍郎;要知道清朝设立的八大总督也才是正二品官衔。

“坏好人”盛宣怀:一个被仕途、商道耽误的藏书家

在商场上,盛宣怀同样活得精彩,他趁兴办洋务运动期间,积极从事经商活动,成功积累了大量财富,不仅如此,他还创下了中国商业界的多个第一,比如说第一个民用股份制企业轮船招商局、第一条铁路干线京汉铁路、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第一个勘矿公司等等。

“坏好人”盛宣怀:一个被仕途、商道耽误的藏书家

按理说,这些事情并没有什么问题,毕竟不管是官场上的平步青云,还是商场上的日进斗金,都是他靠本事挣来的。那么,问题出在哪了呢?总结起来有两个大的方面:第一,与侵华洋人交往过密,他的很多生意都是与洋人合办的,往严重里说,就是与洋人合伙挣中国人的钱。第二,干了一些逆潮流的事,比如说,在武昌起义爆发后,他主动请袁世凯出山,激起民愤,以至于不得不逃亡日本。第二年,他又企图通过向国民政府输送军费,换取回国机会,再次遭到巨大舆论压力,不得不放弃。

“坏好人”盛宣怀:一个被仕途、商道耽误的藏书家

不过,相比于他在官场、商场上遭受的争议,藏书界对盛宣怀在几乎是清一色的好评。盛宣怀对文档整理有着近乎疯狂的执着,各种文稿、信札、账册甚至宴客菜单他都会小心翼翼的保存好,碰到一些珍贵书籍就更不用说了,基本都是不惜代价也要搞到手。

根据统计,上海图书馆收藏的"盛档"就有178633件,合计一亿余字,不仅如此,他曾经宣统二年在自己的住所内建立了一个“愚斋图书馆”,并请人帮自己编写了《愚斋图书馆藏书目录》,合计藏书6666种,169900余卷;善本300余种,7300余卷,这个数目都赶得上一个小学校的图书馆了。

“坏好人”盛宣怀:一个被仕途、商道耽误的藏书家

此外,还有《盛氏图书馆善本书目》4卷,所藏书本,在1933年被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所掠,并最终辗转安徽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中医学院、山西农业大学等学校,光是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就收录了600余种方志,有7种为国内孤本,明代刊本600余种,300余种医书,日本刊本500余种。解放初,又从从盛氏祠堂中发现有旧藏书8100余册,其中善本45种和刊刻的图书18种2700余册。

“坏好人”盛宣怀:一个被仕途、商道耽误的藏书家

盛宣怀的这些藏书,有不少都是历史孤本,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现在很多人习惯评价盛宣怀为晚晴时期的政治家、企业家和慈善家,甚至称呼他为“中国实业之父”、“中国商父”、“中国高等教育之父”,但是往往忽略了他在藏书这方面的贡献,应该为他新增“藏书家”的称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