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城:乡村文化的守护者“好”大夫

黄河新闻网吕梁讯(李娟娟)在交城县西社,有一个人,他一会儿是乡村文化站负责人,一会儿是乡村卫生所医生。“咚咚锵,咚咚锵,咚锵咚锵咚咚锵……”随着这清脆悦耳的声音,激昂明快的节奏,在他的守护和带动下,交城县西社镇文化站已经逐渐成为了聚积文艺人才的海洋,展现文艺骨干的天堂,聚众欢歌笑语的乐场!他就是交城县西社镇文化站站长、西社镇卫生所医生郝金汤。

郝金汤,1969年生于交城县西社镇东社村,2016年被选为交城县西社镇文化站负责人,如今,51岁的郝金汤,谈起文化站工作时,依然神采奕奕,他说与这份工作永远“若只如初见”。

普通乡村医生变身文化能人

2003年,郝金汤被吕梁市人事局评选为吕梁乡土人才,从此,他开始了他挚爱的文化员工作。“我出生在农村,对于土生土长的故乡,我总是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情结,如今故乡农村日益空心化,过去的热闹难以再见,村子里的常住人口不及以前的十分之一,许多传统文化正在慢慢消失,这一切我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随着乡村振兴的提出,如何能让乡村文化的发展更快些、更好些,是我一辈子努力奋斗的动力、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东西。”郝金汤经常和人这样说。

郝金汤通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会做群众工作、会指挥唱歌、会舞蹈编排、会乐器演奏等技能,刚开始,在做好医生工作的同时,通过自发组织各类乡村文化活动,赢得邻村上下群众的一致好评和认可,践行着文化爱好者的初心和使命,从普通乡村医生变身文化能人。

守着小小基层文化站

乡村文化工作千头万绪,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好乡村文化员的作用?为此,近年来,交城县文化和旅游局在交城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拓展思路、探索创新,于2019年出台了《交城县2019年乡村文化振兴实施意见》,提出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大力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队伍、壮大村级文化、发挥乡贤和文化骨干作用、扩大乡村文化志愿者队伍,为建立乡土文化人才队伍发展格局理顺了思路、明确了方向,更好满足了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极大推进了社会主义乡村文明建设。

西社镇文化站修缮投入运行以来,以夏天广场文化活动及农村舞台歌舞晚会为特色,郝金汤积极引导农民亲自参与,以“我就是主角、我就是明星”作为参与活动口号,推动农村文化娱乐发展,极大的振奋了农民的精神、鼓舞了群众斗志、增加了村民自信、凝聚了民族力量、激发了社会活力、助力了脱贫攻坚,收到了最大的社会效果。先后在交城县西社镇米家庄、大岩头、西社、东社、会立乡神堂坪村组织了农民自己参与的大型歌舞晚会数十场,在东社村文化广场、文化站多功能大厅组织了小型文艺活动40余场,参与人数众多,受益群众数万人次,反响强烈。

带火乡村文化

节假日往往是郝金汤最忙的时候。每年的节假日郝金汤都开始马不停蹄的组织各类文化活动,编写三句半、双簧等的台词。

“每天都能看到站长忙碌的身影,特别是逢年过节的时候,从大型的活动策划到点滴小事,他都任劳任怨、亲力亲为,是我们的好榜样。”西社村委干部说。

由于组织文化活动一年四季劳顿,长期的基层辛苦工作,2019年郝金汤患上中风,住院期间,他并没有请辞,带病一直坚持干到现在,彰显了他高度的工作热情,“虽然快干不动了,但是心里对文化工作还是充满了热爱,也不舍得岗位。”郝金汤说。

西社镇文化站在郝金汤的带动下,充分发挥乡镇文化站的区域核心作用,狠抓文化民生,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很好地发挥了乡镇文化服务的作用,有效带动其他乡镇文化站的发展。

交城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东维为郝金汤点赞:“群众文化工作不好做,郝金汤非常不容易,他为当地群众带来了丰富的文化生活,并能够结合本地的特色开展不同的文化活动,工作非常出色,辐射面极其广泛”。“乡村振兴工作正因为有了乡村文化员这支队伍,才使得基层文化铺开到每一个村落,更好地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可及性,村里有了传统文化的自觉传承者,农村文化活动才有了品牌建设者”。

是的,文化需要有人坚守,文化也并不是单一地满足人们的娱乐要求,而是要在更大范围内为经济发展提高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扶贫不仅要扶物质,也要扶精神、扶智力、扶文化,才能更好的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建设美丽乡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