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隻老虎》:被“恐懼”綁架的人生,如何以“愛”療愈?

我們都是先天有缺陷的動物,無法持久地擁有幸福,受困於蠢蠢欲動的性慾,汲汲於名利地位,容易遭受驚天事故的打擊,無時無刻不在逐步邁向死亡。——【英】阿蘭·德波頓

在眾多童謠中,《兩隻老虎》頗有幾分“細聽極恐”的意味:明明是“獸中之王”的老虎,為什麼少了眼睛或尾巴?它們經歷了怎樣的悲慘遭遇?它們能夠從傷痛中復原嗎?

葛優、喬杉、範偉、趙薇等主演的同名電影《兩隻老虎》,從全新的角度對這首童謠進行了詮釋。影片的開頭是一樁“綁架案”,笨賊餘凱旋綁架了富商張成功,想要敲詐100萬,但張成功提出只有幫自己完成3個任務,才可以把錢給他。

《兩隻老虎》:被“恐懼”綁架的人生,如何以“愛”療愈?

《兩隻老虎》劇照

這3項任務之間有著內在的深刻關聯,在時間線上採用了倒敘的結構:當下的愛情困局、十幾年前對老戰友的愧疚、童年生活中有關“兩隻老虎”的記憶。隨著任務的陸續完成,兩個人的關係從“綁匪與人質”變成了“忘年友人”,張成功的人生狀態發生了180度大轉彎。

從電影的主題來說,兩隻老虎像是成年人生活的隱喻:從來沒有完美,遺憾與殘缺更是常態,有時我們會被強烈的恐懼情緒“綁架”,生活似乎也變得面目可憎。這種恐懼感的根源往往源自被遺棄、被剝奪和空虛感的交織,而最終的療愈之道則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裡。

(注:以下內容有劇透)


01 “成功”與“凱旋”:同樣被“恐懼”情緒綁架的殘缺人生

《兩隻老虎》的主角有兩個:張成功、餘凱旋。他們的名字很有意思,“成功”和“凱旋”意義相近,但他們的現實生活狀態卻是兩個極端。

張成功是地產大佬,身家過億,時不時登上商業週刊的封面,是眾人眼中的“成功人士”。

餘凱旋則是徹頭徹尾的“失敗者”,事業不順,相戀數年的女友嫁給了有錢人,唯二值錢的家當是一輛小破車、前女友送的一套高爾夫球杆。餘凱旋太想變成有錢人了,衝動之下就綁架了張成功,並且敲詐100萬。

《兩隻老虎》:被“恐懼”綁架的人生,如何以“愛”療愈?

《兩隻老虎》劇照

從表面上看,張成功和餘凱旋是生活在兩個世界的人,但從心理學角度分析,他們又是同一類人:被恐懼情緒綁架的人。

張成功疑心病很重,其根源是內心巨大的恐懼。明星女友外出工作時,他擔心對方會做對不起自己的事情。她打算捨棄事業、迴歸家庭時,他又覺得對方看上的,可能只是自己的錢,根本不愛自己。曾經對自己幫助巨大的老戰友想借5000塊錢做眼部手術,因為他害怕對方還不上錢。

餘凱旋是“窮怕了”,他一心想要改變自己的經濟狀況,不再被貧窮所困。

恐懼就像厚重的霧霾,遮蔽了他們的視線,所有的舉動都是為了消除恐懼,最後卻把自己推向了更深的深淵。

張成功對女友的態度長期搖擺不定,最後她毅然和他分手,一個人打拼事業。老戰友因為缺錢沒有做成手術,成了一個盲人。愛人、朋友,逐漸遠去,他變成了一個孤獨的人。所有這些事情,像是一根根刺,扎進了張成功的心裡,罪惡感和愧疚感時時縈繞。

《兩隻老虎》:被“恐懼”綁架的人生,如何以“愛”療愈?

《兩隻老虎》劇照,張成功的前女友周原

餘凱旋用最直接、最粗暴的方式——綁架有錢人,結果可想而知,是一步步走向犯罪的邊緣。

被恐懼感綁架的人生,是受限的,也是痛苦的。想要衝破恐懼感的束縛,首先要做的是瞭解恐懼情緒的來源。

02 溯源“恐懼”:“內在小孩”與被遺棄、被剝奪與空虛感

恐懼,是人們遭遇創傷性事件的自然情緒反應之一,但追根溯源的話,會發現在我們的內心深處,有一個“受傷的內在小孩”。

所謂“內在小孩”,是美國心理學家克里希那南達和阿曼那在《擁抱你的內在小孩》中所提出的概念。它指的是當我們剛出生時,內在小孩是以“赤裸”的狀態接觸外部世界,當他受到傷害時,情感的中間層(如緊張、恐懼、焦慮等)開始形成。久而久之,我們會衍生出一整套的防禦機制,掩蓋在脆弱的情感層之上。

從居於核心的“內在小孩”,到中間情緒層,再到防禦機制層,脆弱程度依次遞減。

通常來說,導致“內在小孩”受傷,進而產生恐懼感的情形包括三類:被遺棄、被剝奪和空虛感。我們結合張成功的故事,來做一個具體分析。

被遺棄:張成功在小的時候,和父親一起逃難到了偏僻的鄉村,16歲那年,父親從高高的懸崖上跳了下去。那是他人生中最痛苦的經歷之一,村子、村裡的人、那片懸崖,都成了他無法直面的存在。因為就在那裡,自己的“精神偶像”——父親永遠地拋棄了自己。

這一經歷使他的行為模式充滿了矛盾:一邊是期望有人愛自己,另一邊當女明星周原真的愛上他時,他陷入擔心“再次遺棄”的絕望之中。當後者佔據了上風時,就變成了一個“自我實現預言”。

被剝奪:戰友老範找他借5000塊錢做眼睛手術的時候,張成功已經很有錢了,但他卻拒絕了。他是小氣嗎?其實更深層的原因是“被剝奪感”作祟。因為在當時的他看來,5000塊錢被拿走的失落感太過強烈,遠超過幫助朋友所帶來的成就感。

《兩隻老虎》:被“恐懼”綁架的人生,如何以“愛”療愈?

《兩隻老虎》劇照

空虛感:張成功作為一個50多歲的成功商人,但少年時期的痛苦回憶從未真正消散。在事業遇到難處時,他唯一想到的出路,是走到自己親手修建的大樓上一跳了之。這是一種變相的“致敬”,因為和父親踏上同一個結局,是內心深處對父親表示“忠誠”的方式。

03 走出恐懼之地:以愛之名,療愈受傷的“內在小孩”

《兩隻老虎》的導演李非在談到創作初衷時說:

生活的本質到底是一首歡樂的童謠,還是一個慘烈的故事,沒有絕對的答案。

身處恐懼之地的人們,同樣面臨兩種選擇:繼續舊有的模式,直到恐懼徹底吞噬生活中的陽光;抑或直面恐懼,用愛療愈我們受傷的內在小孩。第二種選擇雖然痛苦,卻值得一試。在具體操作上,心理學家克里希那南達和阿曼那給出了三條有效的建議:

第一,自我覺察,把焦點從“外”轉向“內”。

當我們感覺到恐懼甚至絕望時,不妨先試著感受這種情緒本身,並且告訴自己:這些感覺其實是過往“被遺棄/被剝奪”體驗的重演,但是我們已經不是曾經那個孤獨無依的孩子,現在有了更多的手段和資源,可以幫助我們跨過這個難關。

對於電影中的張成功來說,父親留給他的《兩隻老虎》八音盒是他多年的慰藉,失眠的時候聽著它就就可以入睡。但隨著心結的打開,他也可以不再把這首兒歌當作唯一的救命稻草。

第二,與傷痛共舞,接納恐懼。

張成功給餘凱旋佈置的3個任務,都是在揭開過去的“傷疤”:詢問分手女友對自己的真實看法、到盲人按摩店試圖給老戰友投資、在信件中訴說往事並在懸崖邊給父親唱《兩隻老虎》。

《兩隻老虎》:被“恐懼”綁架的人生,如何以“愛”療愈?

《兩隻老虎》劇照

雖然都是假手於人,但我們可以看到他的變化:一開始是喬杉代替他傳口信;第二次他站在旁邊,只是不敢開口說話;第三次用文字“說出”了心聲,他的參與度逐漸提高,對於恐懼和傷痛的接納程度也在提升。

第三,適當尋求外部支持。

有時,恐懼情緒會令我們感到脆弱和無助,甚至是徹底的自我否定。這時,如果有人可以給予力量和支持,我們與傷痛共舞的勇氣便會增加幾分。外部支持可以來自家人、友人、心理諮詢師,有時甚至是素不相識的陌生人。

《兩隻老虎》中,餘凱旋就像張成功的一根柺杖,帶著他走出了心理的困境。餘凱旋在無意中充當了一個領路人的角色,同時也得到了相應的回報。

在得知餘凱旋中學時曾多次被同學史劍霸凌時,張成功決定帶他去“教訓”一下史劍。於是便上演了KTV包房裡,史劍被張成功一邊扇耳光,一邊背誦《如果生活欺騙了你》的場景,餘凱旋終於在20年後,得到了霸凌者一句真誠的“對不起”。

《兩隻老虎》:被“恐懼”綁架的人生,如何以“愛”療愈?

《兩隻老虎》劇照

人,生而孤獨,向外求援這個動作本身,就具有療愈和消解恐懼的能量。


心理學家克里希那南達說:存在的意義不是為了活著去滿足願望,而是讓自己自由。

《兩隻老虎》是一出笑中帶淚的喜劇,但歡聲笑語的外殼之下,是兩個成年人的“修心”之路。

一隻沒有眼睛,一隻沒有尾巴,童謠中的兩隻老虎身體殘缺,生活裡的餘凱旋、張成功們同樣學著接納恐懼,擁抱那個曾經受傷的“內在小孩”。

畢竟挫折、悲傷、恐懼,是人生的必修課,那麼不妨試著透過傷痛的空隙,讓陽光照進來,正如那兩句小詩所言:“心有猛虎,細嗅薔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