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軍閥的出現形式和發展方向

東漢末年,社會動亂,災難頻發,叛亂不斷,完全可以說是混亂不堪。而在這個時期,掌握著軍權的大小軍閥的產生和發展就與東漢末年這個混亂的背景是分不開的。

中平元年的黃巾之亂揭開了亂世的序幕,東漢朝廷為了鎮壓叛亂,加大了地方上的權力,給予了地方募兵的權力。而後重新設立了州牧制度,這為後來的諸侯崛起奠定了政治基礎。

東漢末年軍閥的出現形式和發展方向


在這個時期屬於軍閥出現的萌芽階段,而後還有發展階段,在這裡我認為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是董卓之亂。

萌芽階段的軍閥表現形式

在董卓之亂前,此時由於鎮壓黃巾起義軍的緣故已經形成了眾多小而分散的軍事集團,這些軍事集團中大多數是遵守中央號令的,但有少數已經開始對重要號令進行部分抵抗,有脫離中央號令的嫌疑,甚至有的相互之間已經開始戰爭,甚至叛亂,這樣的軍事集團把它稱之為出現過程中的軍閥。比如長沙的區星,漁陽的張純、張舉,還有西涼的韓遂等人,再加上分佈在各地的黃巾殘部。

因此,這個時期的軍閥的主要特點有:

1、 弱小;

2、 局部地區;

3、 基本都屬於賊寇或者叛軍。

除了上述的軍閥外,還有一支重要的軍閥力量,他就是董卓。董卓勢力是第一個真正崛起的軍閥,同時也迅速的消亡,他為後來的軍閥提供了一條正確的道路,就是要在名義上尊奉漢室,實則"挾天子以令諸侯"。

東漢末年軍閥的出現形式和發展方向


董卓勢力的崛起不是偶然,他是邊關軍閥的代表。年輕的董卓有勇力,豪氣十足,並且與很多涼州的羌族首領有著良好的關係,這就讓他在邊關有著很高的聲望。再加上後來征戰多年,因功做到了幷州刺史的高位。同時,生性豪放的董卓還經常將賞賜的財貨毫無保留的拿出來分給麾下將士,這種行為可以認定為收買人心,但是效果顯著。這大大提升了董卓在軍隊的威望和軍隊的忠誠。

《三國志·董二袁傳》:

少好俠,嘗遊羌中,盡與諸豪帥相結。後歸耕於野,而豪帥有來從之者,卓與俱還,殺耕牛與相宴樂。諸豪帥感其意,歸相斂,得雜畜千餘頭以贈卓。

漢桓帝末,以六郡良家子為羽林郎。卓有才武,旅力少比,雙帶兩鞬,左右馳射。為軍司馬,從中郎將張奐徵幷州有功,拜郎中,賜縑九千匹,卓悉以分與吏士。

同時因為北方異族的侵略和涼州日常叛亂,東漢朝廷特別需要如同董卓這樣的人才,需要用他來減少來自邊關的威脅。漢桓帝末的時候的董卓不能算作軍閥,而到了中平六年,朝廷指揮不動手握兵權的董卓了。東漢朝廷感受到來自董卓的威脅,企圖用少府這樣的中央官職誘惑董卓,試圖將其與軍隊剝離開來,但是未能成功。

《後漢書·董卓列傳》:六年,徵卓為少府,不肯就。

董卓勢力最終的崛起就是依靠東漢朝廷的災難之時,漢靈帝駕崩,洛陽發生大亂,大將軍何進被十常侍所殺,從而引起洛陽兵變。董卓就是趁此機會剿滅宦官勢力,帶著軍威入主洛陽。

雖然董卓能夠掌控洛陽,掌控朝廷,從一介邊關將領一躍成為一個國家的實際掌控者,但是因為不得人心有著眾多的反對者,最大的阻礙來自於公卿和世家大族。他們或許因為看不起董卓的出身,或許不滿一介武夫騎在他們頭上,或許真的忠誠於漢室。不論哪個原因,最後就有了諸侯聯盟之事。

雖然董卓通過遷都避其鋒芒,但是還是被那些公卿給刺殺。之後就是董卓餘部作威作福,不過最終還是逃不開消亡的命運。

東漢末年軍閥的出現形式和發展方向


董卓之亂對軍閥產生的影響

董卓雖然死了,但是漢室衰亡的腳步並沒有停止。董卓之亂雖然短暫,但是留下了深刻的影響:

其一,董卓之亂徹底瓦解了漢王朝的權力系統,董卓利用刀兵獲得了無上的權力,而且反對者同樣使用暴力將其制止,全國自然也興起了佔地為王的風氣並開始軍閥混戰,可以說通過武裝割據來實現自身政治目標已經形成共識;

其二,董卓之亂後,通過鎮壓人民起義以及反董卓運動諸多軍事勢力演變成為了具有獨立行政權力的軍閥割據勢力,可以說已經完成了軍閥的萌芽,之後他們相互絞殺,開啟了一個軍閥混戰的時代;

其三,董卓之亂後,軍閥勢力已然產生開始進入了發展階段。

軍閥的存在形式

董卓之亂後,軍閥的存在形式變得更加多樣化。除了之前的幾種外,還多了割據一方的宗教首領、擁兵自立的門閥勢力、宗室軍閥和依附於他人的軍閥。

  • 賊寇勢力

賊寇大多來自於黃巾之亂,那些在朝廷鎮壓的過程中存活下來的黃巾將領,趁著大亂裹挾百姓、佔據山頭,或者是攻打城池。其中較為有名的就是黑山軍、青州黃巾、白波軍、汝南黃巾。

  • 邊關軍閥

邊關軍閥除了依靠叛亂崛起的涼州軍閥韓遂、馬騰等人以外,還有就是幽州的公孫瓚、遼東的公孫度和交州的士燮。

  • 宗教首領

宗教首領指的就是佔據漢中的張魯,依靠更加健全的體制與險要的地形,割據一方數十年之久。

  • 門閥勢力

門閥勢力就是指袁紹等人,依靠優秀的家世與獨特的個人魅力在其身邊彙集眾多的一群人,而這些人的真正崛起就是在討伐董卓之後。

東漢末年軍閥的出現形式和發展方向


  • 宗室軍閥

宗室軍閥在當時主要有四個,分別是兗州牧劉岱、荊州牧劉表、益州牧劉焉、幽州牧劉虞和揚州牧劉繇,他們是在朝廷重新設立州牧制度後,為了防止州牧權力過大,因此任命宗室作為州牧,但是並不是所有宗室都完全忠誠於當時的朝廷。劉焉提出這個建議的本意就是聽說相士說益州有天子氣,而且看出東漢朝廷搖搖欲墜,打算裂土自封,甚至有機會做一回漢高祖。

  • 依附於他人的軍閥

而依附於他人的軍閥,在這裡我將孫堅和劉備都算在這一塊中,這類軍閥的特點就是自身實力的弱小、沒有一個根基、必須依靠其他諸侯存活在這個亂世之中,他們作為一個客軍幫忙打仗作為軍功來獲取報酬。

當然這些都是屬於那些軍閥初期的一個雛形,隨著時間的流逝,遵循著自然法則,弱肉強食,最後只剩下寥寥數個軍閥,到最後形成獨立的政權。

結語

東漢末年軍閥眾多,從這些具有代表性的軍閥的起家與發展史來看,有成功轉型為政治家的軍閥,也有在轉型成政治家的過程中失敗的軍閥,無論是成功者還是失敗者他們都有一些共同的特點。

東漢末年軍閥的出現形式和發展方向


首先是成功者:

其一,具有很強的抓住機會的能力。這些軍閥能夠崛起都是依靠特殊的歷史事件。

其二,那些成功的軍閥都有著一個明確的目標。

接著是失敗者:

其一, 目光短淺,沒有一個長遠的戰略規劃和深刻的自我認識。

其二, 用人不當。

其三, 關鍵戰役的失敗。

總之,成王敗寇,無論是成功者還是失敗者都在這一片土地上展示過自己應有的風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