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力最強大,效果不怎麼好,二戰德軍重型大炮


威力最強大,效果不怎麼好,二戰德軍重型大炮


隨著機器時代的興起,鐵路是自馬車、發動機之後的交通運輸一個飛躍發展,而鐵路炮是自美國內戰以來火炮發展史上非常有趣的一部分,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紀60年代早期美國內戰中使用的臨時武器,全盛時期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塹壕戰,1915年,法國有特別良好的鐵路網絡,當戰爭轉向靜態塹壕戰之後,絕望中的法國軍隊開始把堡壘炮、過時的艦炮和海岸炮兵炮改裝成鐵路炮,


威力最強大,效果不怎麼好,二戰德軍重型大炮


這些鐵路炮兵雖然通常臨時湊合的安裝在150毫米中型口徑艦炮或海防炮,但非常有效事實證明,鐵路炮是優秀的重型火炮,儘管體積很大,但移動起來相對容易,特別適合在靜態條件下用於防禦加固,而德國也有一個密集的鐵路網絡,非常適合鐵路火炮的使用,所以德國也開發了高效的重型鐵路火炮,但一戰的失敗讓德國的鐵路炮損失殆盡,鐵路炮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基本消失,只有為數甚少的軍隊中還有服役。

德國鐵路炮的再度崛起


威力最強大,效果不怎麼好,二戰德軍重型大炮


隨著德國在1933年的崛起及其相關的再軍事化計劃,重建鐵路炮兵部隊成為一個緊急計劃。儘管二戰前現代技術已經使這些巨大的武器過時了,但面對馬其諾防線,它們仍然是有價值的攻城武器,歐洲是個鐵路密佈的地方,幾乎每個村落都通鐵路。通過鐵路運輸重型火炮比通過公路運輸要迅速得多。因此德國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少數幾個發展新型鐵路火炮的國家之一,但1918年之後倖存下來的鐵路炮很少,除了英國人允許德國保留24門用於海防的重炮之外,德國人還秘密地保留了一些鐵路炮部件,重建計劃包括將現有的24支門炮現代化,利用現有部件改造八門鐵路炮,並研製用隱藏部件、備用艦炮和新部件的組合製造的新一代鐵路炮。


威力最強大,效果不怎麼好,二戰德軍重型大炮


這時的克虜伯鐵路炮兵工程部由20人迅速增加到2000多人,埃裡希·穆勒教授被任命為炮兵部經理,克虜伯開始借鑑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經驗,通過在簡易機車上再次使用可用的海軍火炮擴大生產以滿足1936年的生產計劃,技術進步使新一代鐵路炮有了許多改進,幾種類型的重新瞄準系統和復原器;上車廂液壓標高,電動導線和彈藥裝載裝置和轉盤設計,這些新的鐵路炮用於集中火力支援推進,也用於沿海防務,


威力最強大,效果不怎麼好,二戰德軍重型大炮


所有的鐵路車輛都是由德國國家鐵路系統負責的,它不僅提供機車和火車乘員,而且還提供工程師和機械師來維修火炮車廂、制動器等,武器和佈設設備由陸軍炮場負責,大炮的安放、轉盤的架設、防禦工事、偽裝措施等則由鐵路部門負責,設計有28釐米的“新布魯諾”,28釐米的K5 (E)和the1cm K12 (E)及其他型號,這些火炮都帶有標記:“DESSART”(非常重的火炮);“柏林W15”(陸軍武器部所在地):“德國柏林聯邦鐵路”,1938年以後新式火炮才開始正式服役。

德國鐵路炮的種類


威力最強大,效果不怎麼好,二戰德軍重型大炮


首先,克虜伯的21cm K12(E)項目是一種新型的遠射程鐵路炮,計劃替代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巴黎大炮,炮管特別長,達到158倍口徑,射程達到120公里,因需要對身管的前部進行外部加固,這門鐵路炮的技術創新包括可以減少身管侵蝕的特殊炮彈,改進的設計在1938年出現,稱為K12N ,共生產了兩門。在加萊海峽和英格蘭南部的炮戰中,至少有一次一發炮彈的射程達到了88公里,擊中了英國肯特郡的雷漢姆附近,儘管這是一項重大的技術成就,但並不實用,卡爾·託霍爾特將軍後來形容它“不過是個玩具”。


威力最強大,效果不怎麼好,二戰德軍重型大炮


德國鐵路炮最重要的型號是28cm K5(E)型,該設計由克虜伯公司和漢諾馬格公司於1934年共同開發的,最初的生產樣機在1937年完成,首批八門炮在1940年完成,是二戰鐵路炮兵中最現代和用途最廣泛的火炮,最終完成22門,成為德國數量最多的鐵路炮,基本單位是炮兵連(兩門或四門大炮,外加輔助設備),由5名軍官、56名士官和169名士兵組成,一輛機車和31節車廂組成供給和支持組,炮車由一個火車頭加20節車廂組成,德國鐵路炮許多都裝上了沃格勒轉盤,可以快速而精確地移動。沃格勒轉盤是許多鐵路調車場都能找到的鐵路轉盤簡化版,最顯著的不同之處在於它的便攜性和相對快速的可展開性,每個轉盤都被放在一節鐵路平板車上,組裝一個轉盤大約需要48小時


威力最強大,效果不怎麼好,二戰德軍重型大炮


在德語中,它被暱稱為“瘦長的伯莎”(schlanke Bertha)。最初的射擊導致了一些炮管裂紋,設計者懷疑這可能與10毫米深的膛線槽有關,於是製造一個較淺的7毫米凹槽解決了這個問題,它的射程為50公里,另外生產一種28cm R Gr 4331火箭助推射彈,將火炮的最大射程擴展到大約85公里。但這需要在準確性上付出了代價,另一種擴大射程的方法是使用一種新的31釐米口徑炮筒發射一種亞口徑、鰭穩定的射彈使射程達到120公里。戰爭中鐵路炮容易受到盟軍戰鬥機的攻擊,德國人還考慮過將武器分解成幾個組件,可以虎坦克底盤攜帶越野使用,這從未達到原型階段。


威力最強大,效果不怎麼好,二戰德軍重型大炮


最令人驚歎的是“施沃勒·古斯塔夫巨炮,20世紀30年代中期,克虜伯公司初步研究認為攻擊馬其諾防線需要700毫米至1000毫米的口徑的重炮,德軍上層並沒有把這當回事,因為他們認識到如此巨大的武器將非常昂貴,而且很難部署和操作。1936年,希特勒參觀了位於埃森的克虜伯工廠,並看到了設計草圖。希特勒對這種狂妄自大的項目很有熱情,1937年,克虜伯被授權在1940年之前研製一種80cm口徑超重型軌道炮,以便在法國戰役中轟擊馬其諾防線。


威力最強大,效果不怎麼好,二戰德軍重型大炮


這種武器帶來巨大技術上的挑戰,完全裝配完畢的“多拉”重量約為1.320噸,需要1420名士兵,包括一個指揮部、指揮部炮兵連、火控組、情報排、測量排、炮兵連營建組、憲兵隊、兩個高射炮分隊,以及與炮相連的炮手,總共有500人。還1500名應徵的工人、1000名建築工人,以及來自克虜伯工廠的60名鐵路工程師和專家組成的特別小組,準備好了場地,鋪設好了鐵軌。火炮裝配還需要一套單獨的鐵路軌道。


威力最強大,效果不怎麼好,二戰德軍重型大炮


它是如此巨大和沉重,已經不是傳統的鐵路炮,它在部署時遇到了巨大的困難,需要分為二十多個主要的子部件由鐵路運送的武器,每門炮的成本約為700萬馬幣,如果包括新工廠設備的資本投資以及支持設備,實際成本更顯突出。第一門被命名為“多拉”,據說是以克虜伯大炮設計局局長埃裡希·穆勒的妻子的名字命名的,第二門炮於1942年8月完成,以克虜伯公司負責人的名字命名為“施沃勒·古斯塔夫2號”,第三門被稱為“蘭格·古斯特”,口徑被修改為52釐米口徑,

德國鐵路炮的作戰使用


威力最強大,效果不怎麼好,二戰德軍重型大炮


德國鐵路炮兵的第一次大規模部署是在1940年法國戰爭期間,鐵路炮炮兵連可以獨立作戰,但一般由一個營指揮官協調幾個獨立的炮兵連來提供火力支援,1941年,在加萊海峽和比利時海岸有3個團控制著11個鐵路炮兵連。至1944年總共向英吉利海峽一帶的英國目標發射了八百六十四發炮彈,德軍還計劃使用K5(E)型和K12(E)型的新型遠程炮彈對英格蘭南部進行打擊,


威力最強大,效果不怎麼好,二戰德軍重型大炮


這些炮彈雖然射程很長,但有效載荷卻不高。例如,31釐米的炮彈射程為150公里,但它的重量只有136公斤,填充了25公斤的高爆藥。在對付特定的軍事目標時,這可能是一種值得使用的炮彈,但與v-1和v-2導彈的1噸彈頭相比,它在城市轟炸方面並不是特別有價值,基本上被放棄,但在意大利,諾曼底和阿登戰役中均有使用鐵路炮,平均每個戰役發射500發炮彈,直到1944年的最後一個月,德國西部仍有幾處鐵路炮兵連在使用,但實際盟軍沒有多少因鐵路炮造成損失的報告。


威力最強大,效果不怎麼好,二戰德軍重型大炮


“多拉”巨炮唯一在戰鬥使用是1942年夏天克里米亞的戰鬥,在不到兩週的時間內對塞瓦斯托波爾發射了48發總重量為360噸的炮彈,其他鐵路炮發射了897發(475噸),佔當時德軍發射的563,000發炮彈1%,總的來說,考慮到大量的努力,結果並不令人滿意,1942年秋德軍計劃將“多拉”部署到列寧格勒前線,整個發射場已經完工但是沒有發射過炮彈,1943年8月又考慮炮擊英格蘭南部,但這一想法從未實現,1941- 1942年間,這些彈藥的連續產量僅為77發。“多拉”有兩種不同類型的炮彈,一種4.8噸高爆炮彈和7米高爆彈混凝土彈,這種混凝土穿透彈具有可怕的破壞力,幾乎可以穿透任何現存的混凝土防禦,但它並不是特別精確,平均脫靶距離300米,對莫洛托夫堡的七發射擊完全無效,很快就失去了德國炮兵部隊的青睞,放棄了這個不切實際的怪物。

結語


威力最強大,效果不怎麼好,二戰德軍重型大炮


總的來說德國鐵路炮兵部隊擁有當時世界上最重最好的武器,在戰場上還是相當成功的,1914年至1945年期間,許多戒備森嚴的目標都是隻能用這些重型武器去打擊,與大多數野戰炮相比,這些炮的優點是與巨大的體積和重量相比,機動性更強,口徑大、射程廣,由於離大多數目標地區都有很長的距離,敵人常常看不到大炮,在使用的時候並沒有被有效地反擊。與同等口徑和射程的海軍武器相比,重量更輕以及更穩定。


威力最強大,效果不怎麼好,二戰德軍重型大炮


主要缺點是在全範圍內缺乏機動性,只能在鐵路上使用,易被發現或破壞,在西線巴巴羅薩行動時,很多德國鐵路上的鐵路炮在最初的部署就被游擊隊蓄意破壞,這些鐵路武器的巨大體積和有限的機動性使它們容易受到空襲,盟軍越來越多的戰機和更重、更具破壞力的炸彈的使用破壞了軌道、橋樑、機車,從而削弱了它們的效力,需要部署輔助輕型高射部隊、煙霧發生器和防禦部隊來保護大炮和支援火車,儘管這種火炮具有非常高的射程,但對於真正的軍事用途來說還是不夠的,戰場變得更加靈活,對鐵路火炮的需求就大大減少了


威力最強大,效果不怎麼好,二戰德軍重型大炮


加上彈道學和發動機進步導致出現能在公路機動的重型野戰火炮,如美國陸軍部署了履帶式運輸的240毫米黑龍榴彈炮。隨之而來的是M65 280mm重型榴彈炮,蘇聯陸軍研製了許多履帶式2A3 406mm火炮和2B2 420mm迫擊炮,鐵路炮真正對手是彈道導彈。它們可以使用專門的輪式或履帶式車輛在公路上移動,並可以發射1噸的常規彈頭或戰術核有效載荷,威力比二戰時期的任何一種鐵路火炮都要大得多。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戰是鐵路炮在戰場上最後一次使用,這些曾在本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中發揮過毀滅性作用的巨大武器從此落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