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第三方支付行業研究報告


核心摘要:

發展背景:

•產業支付將成為第三方移動支付未來的重要增長點;

•線下掃碼支付爆發式增長拐點出現時,新零售的概念被提出,可見第三方支付是互聯網轉型的晴雨表;

•產業支付將伴隨產業互聯網進入快速增長階段,支付寶、財付通兩大巨頭在C端佔絕對優勢,其他支付機構在產業端尋求新的增量市場成為關鍵;

•支付企業在產業支付生態中的核心功能是鏈接與賦能,各類參與者產業支付模式與發展路徑迥異。

發展現狀:

百萬億規模的第三方產業支付市場面臨重新洗牌。

2C類型參與者的產業支付發展情況:

•“碼商”邏輯下的服務升級與細化,C端支付巨頭的入局將加劇B端商戶數字化升級服務市場的競爭。但由於B端服務市場的客觀複雜性使其很難像C端支付市場一樣快速進入壟斷階段,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其他頭部支付公司如平安壹錢包、翼支付、蘇寧支付、隨行付、快錢、寶付、和包支付、拉卡拉等企業將與支付寶、財付通共同形成“兩超多強”的產業支付競爭格局。

2B類型參與者的產業支付發展情況:

•跨境電商支付:支付規模隨跨境零售電商的發展而壯大,增速趨於穩定;跨境電商支付的核心競爭力不止於支付,付款、收單、跨境收款、金融服務、營銷等將構建綜合解決方案;“持證經營、外資競爭”是2019年跨境支付發展的關鍵點。

•物流支付:信息流的線上扭轉催生千億級的物流支付市場;第三方物流支付服務涵蓋物流產業鏈眾多環節;從支付撬動傳統物流產業的互聯網化與價值交付。

•零售支付:零售支付是支付與產業融合的“排頭兵”;零售支付走在去媒介化支付體驗一線;零售支付推動支付的低陷下沉,攻堅農村金融普惠;從支付革新到場景賦能的價值延伸。

發展趨勢:

•商戶線下獲客渠道被疫情阻隔,依託產業支付服務商進行數字化升級將成未來主流;

•金融科技將全面升級支付清結算系統,完成“支付新基建”,未來技術投入將不斷增加,進一步驅動“支付新基建”發展。

中國第三方產業支付市場發展背景

邁向產業支付時代

產業支付將成為第三方移動支付未來的重要增長點

從我國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的發展歷程來看,根據不同時期的主要增長點不同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2013-2017年的線上場景驅動階段,電商、互金、轉賬的先後爆發持續推動了移動支付的快速增長。第二個階段是2017-2019年的線下場景驅動階段,2017年開始線下掃碼支付規模全面爆發增長,線下場景的支付增速遠高於線上場景支付的增速,引領移動支付經歷了由線上驅動階段到線下驅動階段的轉變。第三個階段是從2019年開始的產業支付驅動階段,以C端驅動的線上線下支付因C端流量見頂都進入了平穩增長期,而產業支付伴隨產業互聯網的快速崛起正逐漸成為我國移動支付新的增長點。

2020年中國第三方支付行業研究報告


第三方支付是互聯網轉型的晴雨表

線下掃碼支付爆發式增長拐點出現時,新零售的概念被提出

2016Q1-2019Q1,線上電商支付的交易規模從9654億元增長到了19820.9億元,增長了105.3%,而同時期線下掃碼支付的交易規模從830億元增長到了73805.3億元,增長了8792.2%。第三方支付是互聯網企業戰略轉型的晴雨表,線上電商支付與線下掃碼支付增速的巨大差異,也體現了互聯網企業從2016年底開始從純線上向線上線下融合的轉型。2016Q4既是線下掃碼支付“S型”增長曲線的爆發式增長拐點,同時也是“新零售”概念首次被提出的時間。

2020年中國第三方支付行業研究報告


C端流量見頂,產業互聯網概念被提出

產業支付將伴隨產業互聯網進入快速增長階段

線下掃碼支付伴隨著互聯網企業面向“新零售”模式的轉型而全面爆發,而產業支付也將伴隨著產業互聯網的快速崛起進入快速增長階段。2016年初至2017年底,個人端獨立第三方支付APP流量從3億增長至將近6億水平。但2018年以來一直波動在6億上下,無明顯上升趨勢,C端流量的見頂也進一步促使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的加速轉型。產業互聯網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產業鏈條中資金流與信息流的打通,而支付業務本身自帶資金流與信息流,因此產業支付與產業互聯網本身就是相輔相成的一個關係,由產業支付作為切入點來開展產業互聯網業務的商業邏輯是十分順暢的。

2020年中國第三方支付行業研究報告


支付機構轉向產業端尋求增長點

支付寶、財付通兩大巨頭在C端佔絕對優勢,其他支付機構在產業端尋求新的增量市場成為關鍵

目前,第三方支付市場已形成支付寶、財付通兩大巨頭壟斷的市場格局,2019年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兩者的份額共計為93.8%。在C端支付市場中,支付寶、財付通兩大巨頭已佔據絕對優勢,轉向產業端尋求新的增量市場成為其他支付機構的關鍵突破點。

2020年中國第三方支付行業研究報告


產業支付生態圖譜

支付企業在產業支付生態中的核心功能是鏈接與賦能

2020年中國第三方支付行業研究報告


第三方產業支付參與者類型

三種類型參與者的產業支付模式與發展路徑迥異

根據起家背景、支付業務發展路徑以及產業支付業務模式的不同,可將第三方產業支付的參與者分為2C和2B兩類參與者,其中2B又可細分為2B2C和2B2B兩類。這三種類型的參與者發展產業支付的業務重心與客戶類型也呈現出差異化特徵,具體請見下圖。

2020年中國第三方支付行業研究報告


中國第三方產業支付市場發展現狀

第三方產業支付市場規模

百萬億規模的第三方產業支付市場面臨重新洗牌

2000年左右,中國掀起了電子商務的探索熱潮,電子商務的起步孕育了商戶線上收款需求,從而為第三方支付機構創造了企業服務契機。隨後在互聯網熱潮的推動下,航空、旅遊、教育、保險、零售、金融、物流、民生等眾多產業也紛紛開始了互聯網轉型,物資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線上化促使了各行各業支付方式的線上扭轉,同時產業的複雜性也催生了對於定製化行業解決方案的迫切需求,這為第三方支付機構深耕產業支付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也對產業支付的從業者提出了更大的挑戰。從單一的支付服務向全產業鏈的數字化升級服務的轉型已經成為產業支付市場的必然發展方向,新一輪的優勝劣汰即將開始,百萬億規模的第三方產業支付市場面臨重新洗牌。

2020年中國第三方支付行業研究報告


C端支付巨頭的產業支付之路

“碼商”邏輯下的服務升級與細化

C端支付巨頭依靠自身APP的流量優勢,在前期通過補貼的形式逐漸培養起C端掃碼支付的習慣,二維碼支付的普及也幫助C端支付巨頭鏈接到了數千萬的“碼商”。而C端支付巨頭產業支付之路的核心點就是圍繞“碼商”,以支付服務為切入點進行服務升級和服務細化,打造開放平臺為不同行業的商戶提供“支付+”的定製解決方案,從而實現從商戶支付服務商到商戶數字化升級服務商的轉型。

2020年中國第三方支付行業研究報告


C端支付巨頭的入局將加劇B端商戶數字化升級服務市場的競爭

C端支付巨頭依託自身的流量優勢和生態優勢將快速的在B端商戶數字化升級服務市場打開局面,但是B端服務市場的客觀複雜性使其很難像C端支付服務市場一樣快速進入巨頭壟斷的階段。因此在C端支付巨頭依託優勢強勢入局和B端服務市場的客觀複雜性的共同作用下,B端商戶服務市場將迎來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其他頭部支付公司如平安壹錢包、翼支付、蘇寧支付、隨行付、快錢、寶付、和包支付、拉卡拉等企業將與支付寶、財付通共同形成“兩超多強”的產業支付競爭格局。

2020年中國第三方支付行業研究報告


2B類型參與者主攻的產業支付場景

互聯網化的時間與難易程度決定第三方支付與產業的融合步伐

目前,2B類型第三方支付機構主要涉獵的產業包含電商、零售、跨境、物流、旅遊、航空、教育、互金、保險、數字娛樂、公共事業等領域。對於前述產業領域,產業支付的覆蓋過程主要取決於某一產業的互聯網轉型時間以及轉型的難易程度,如有著天然互聯網基因的電商行業,以及較早接受互聯網洗禮的航旅產業,均屬於第三方支付早期接入的產業場景。近年來,跨境、物流與零售等場景的產業支付發展火熱,第三方支付對這些產業的影響與價值之大,將在後文具體論述。

2020年中國第三方支付行業研究報告


場景一:跨境零售電商支付

支付規模隨跨境零售電商的發展而壯大,增速趨於穩定

過去幾年,在“一帶一路”、人民幣國際化以及消費升級的推動下,跨境電商領域的健康快速發展得到了大力的政策支持。持續增長的跨境進出口零售電商市場規模為跨境支付業務創造了巨大市場潛力,同時也進一步帶動了上下游產業(如倉儲、物流)對跨境支付的需求。相比需求側的旺盛狀態,供給側競爭膠著,第三方支付機構憑藉便捷的跨境收付款手續、高效的到賬速度以及對賣家和平臺多元動態需求的靈活應對等優勢,超越銀行與匯款公司,成為了跨境零售電商支付領域的主角。

2020年中國第三方支付行業研究報告


2020年中國第三方支付行業研究報告


圍繞交易付款、收單、跨境收款、結售匯的支付服務與價值

第三方支付機構為跨境零售電商提供貫穿交易全流程、涵蓋帳戶側與受理側兩端的支付服務。在跨境出口零售電商的交易過程中,第三方支付機構提供海外本地支付聚合、外卡收單、跨境收款與收結匯等服務;在跨境進口零售電商的交易過程中,第三方支付機構提供國內賬戶側支付、聚合支付、國內收單、購付匯等服務。

2020年中國第三方支付行業研究報告


核心競爭力轉移,不止支付的服務價值

對於跨境零售電商支付的核心競爭力,無論是第三方支付機構之間,還是第三方支付機構與銀行、匯款公司之間,早先比拼的核心要素是合規與產品能力。跨境支付是全球化業務,其合規能力體現在是否擁有業務開展地(國內與海外國家)的金融牌照,是否滿足跨境支付業務開展的前提條件;其產品能力體現在支付費率、到賬時效、風控、支持幣種等方面。多年發展至今,行業內日趨穩定統一的費率與模式的成熟化均表明上述產品能力已不再是最主要的競爭力,2019年隨監管對跨境支付持證經營的強調,行業也即將迎來“無證”機構出清的合規大環境,這些都表明跨境支付核心競爭力的轉移。當下,行業角逐的重點在於國內外支付環節的一體化對接與打通能力,以及基於跨境支付從點到面的服務邊界拓展能力。

2020年中國第三方支付行業研究報告


2019年跨境支付關鍵詞:持證經營

自2013年國家外匯管理局下發《關於開展支付機構跨境電子商務外匯支付業務試點的通知》正式批准跨境外匯支付業務試點以來,跨境支付迎來政策利好期,第三方產業支付機構逐漸對跨境零售電商支付展開探索。近年來,依託於跨境消費的快速增長,跨境零售電商場景成為熱門的支付垂直賽道之一,然而在高速發展的背後,部分不合規跨境支付機構與網絡灰產黑產牽扯不斷,嚴重擾亂市場秩序。2019年跨境支付迎來史上最嚴監管期,對“無證經營”及各種違規行為進行嚴厲整治。

2020年中國第三方支付行業研究報告


2019年跨境支付關鍵詞:外資競爭

進入2019年,在螞蟻金服收購WorldFirst以及PayPal收購國付寶兩件支付行業事件的推動下,中國和海外支付機構間的競賽正式拉開帷幕。螞蟻金服藉助國際支付公司WorldFirst擴大全球業務範圍,而PayPal藉助中國第三方支付機構國付寶進軍中國支付服務市場。中外支付機構間的融合與競爭使未來支付行業的博弈複雜化,但同時也更加促進了全球支付服務的良性發展。

2020年中國第三方支付行業研究報告


場景二:物流支付

信息流的線上扭轉催生千億級的物流支付市場

物流行業的運作方式較為傳統,早期多以現金的方式支付結算,隨第四方物流對信息流的整合,信息流逐漸線上化,從而催生了支付方式的線上化扭轉,因而相比電商等其他的產業支付場景,物流產業與第三方支付結合的時間較晚。2016年及以前,僅有少數幾家頭部收單機構從事物流支付;2017年不少第三方支付機構湧入物流支付賽道,物流產業企業也紛紛通過收購支付牌照的形式入局物流支付,物流支付的交易規模走向高速增長,2018年企業端第三方支付機構物流支付交易規模達到2172.9億元。

2020年中國第三方支付行業研究報告


第三方物流支付服務涵蓋物流產業鏈眾多環節

第三方支付機構提供的物流支付相關服務涵蓋物流產業鏈的眾多環節。在收貨方-物流公司這一側,第三方產業支付機構提供付款、代收、對賬等服務;在物流公司-發貨方這一側,提供代付服務;部分第三方支付機構還會與TMS(運輸管理系統)軟件服務商合作,打通貨物流、資金流與信息流,推出集TMS、支付和金融於一體的錢包產品。在物流領域,頭部第三方支付提供的產品與解決方案已實現從點到鏈的覆蓋,助力物流產業降本增效。

2020年中國第三方支付行業研究報告


從支付撬動傳統物流產業的互聯網化與價值交付

隨物流行業的不斷髮展,物流支付的交易頻次與金額逐漸提升,這使得物流產業原有支付環節裡的問題與制約因素愈發顯著,如賬期長、對賬繁瑣、資金歸集不便、資金週轉與資金安全等問題亟待解決。第三方支付機構切入物流支付領域,不僅促使自身發力垂直支付領域,拓展客源與收入的增量空間,同時也在深刻塑造著“互聯網+物流”業態,推動產業鏈上的資源共享與優勢互補,構築物流金融閉環生態。

2020年中國第三方支付行業研究報告


場景三:零售支付

零售支付是支付與產業融合的“排頭兵”

零售行業可以說是支付與產業融合的“排頭兵”。早先電子支付完成了線上交易的最後一環,同時解決了電商交易中的信任與擔保問題;隨“新零售”概念的提出與崛起,零售戰場逐漸從線上至線下轉移,線下支付得到了快速普及,與之相輔相成的是支付對零售企業從支付到營銷、運營管理等核心環節的縱向革新。2018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38.1萬億元,龐大規模的背後既得益於同時又反哺支付的發展。

2020年中國第三方支付行業研究報告


零售支付走在去媒介化支付體驗一線

進入2019年以來,隨蜻蜓、青蛙、藍鯨等刷臉設備的推廣,刷臉支付的序幕拉開。作為繼二維碼支付後的再一次支付體驗升級,刷臉支付這一創新型智能硬件漸漸出現在各類線下零售實體門店的收銀臺上,改變著零售業的經營與消費形態。刷臉支付的普及開啟了零售行業以無感支付為觸點的“體驗經濟”,集支付、會員管理、廣告營銷、SaaS服務為一體的智能硬件連接起零售門店與支付機構背後的強大生態,通過場景改造與服務創新為零售商戶的智慧經營帶來更多的想象空間。

2020年中國第三方支付行業研究報告


零售支付推動支付的低縣下沉,攻堅農村金融普惠

經歷了跨越式發展至今,第三方支付不斷從一二線城市向三四線乃至更為偏遠的農村鄉縣滲透,一方面是出於挖掘下沉市場機遇,另一方面,由於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國家高度重視金融機構在實體產業改造和扶貧工作中的推動作用,因而農村金融改革具有重要意義,而支付機構正是承擔起普惠金融的使命。隨著農村智能硬件的普及與政策對農村金融改革的不斷傾斜,支付機構逐漸克服基礎設施等客觀條件的制約,向農村地區輸送有效的金融服務。

2020年中國第三方支付行業研究報告


2020年中國第三方支付行業研究報告


從支付革新到場景賦能的價值延伸

在過去,支付是交易的終結,而現在支付則是商家與消費者發生聯繫的開始。支付打破了線上線下界限,實現了多維度、多層次、廣覆蓋的行為數據積累,對行為數據的挖掘分析改變了商戶認知消費者的視角與商戶自身的運營方式,數據為零售產業消費前中後期不同階段提供了優化支持,從支付革新到場景賦能,支付與零售產業的深度結合不僅滿足著商戶與消費者兩端的需求,同時也在創造著新的願景。

2020年中國第三方支付行業研究報告


中國第三方產業支付市場發展現狀

疫情將加速產業支付進程

線下獲客渠道被疫情阻隔,商戶依託產業支付服務商進行數字化升級

受疫情影響,消費者長期“宅”在家,通過線上渠道進行消費,許多商戶的線下獲客渠道被阻隔。而疫情前就已經完成線上+線下佈局的商戶只佔到整體較小的比重,因此疫情期間集中產生了大量的商戶依託產業支付服務商進行數字化升級,構建線上雲店鋪的需求。艾瑞分析認為,疫情客觀上加速了商戶的數字化升級進程,佈局“支付+”的產業支付服務商將迎來一波快速發展的機會。

2020年中國第三方支付行業研究報告


科技促進支付升級

金融科技將全面升級支付清結算系統,完成“支付新基建”

支付一直走在金融科技創新的最前列,第三方支付的光輝成績已被見證,其本質是通過支付媒介的轉變從而鏈接更多支付場景,但並未觸及支付基礎設施建設。但是目前支付清結算系統存在協作效率低、風控力差、監管難等問題,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支付清結算系統將會從協作模式、風控、應用場景及監管等多方面進行重建。在提高效率及風控和監管效果基礎上,新一代支付清結算系統將會鏈接更多貿易與應用場景,成為金融服務產業數字化落地的關鍵切入點。

支付清結算系統屬於關鍵金融基礎設施,其規模化升級需要從央行及監管層面自上而下逐步推進。

2020年中國第三方支付行業研究報告


技術投入趨勢

未來技術投入將不斷增加,進一步驅動“支付新基建”發展

據IDC統計,到2024年中國85%的集裝箱運輸將由區塊鏈跟蹤,其中的一半將使用區塊鏈支持的跨境支付。而從技術投入來看,銀行相對更加積極,多以外部技術採購為主;支付機構技術多以用自研為主,頭部企業技術能力領先,中尾部較為滯後,兩級分化相對嚴重,通過艾瑞對銀行、支付機構的調研,未來幾年,支付業務中金融科技的投入將逐漸增加,“支付新基建”也將隨著技術不斷投入而越發成熟。

2020年中國第三方支付行業研究報告


2020年中國第三方支付行業研究報告


2020年中國第三方支付行業研究報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