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一種現象,感覺什麼人都想做自媒體,你怎麼看有什麼建議?

戲玲人


不是所有的人想做,而是今年所處的時間在逼著做。

疫情期間,大家都是被動宅在家裡,大把的時間被虛度,自然就會想方設法找一個宅在家也能做的事情。

另一方面是自媒體的入手門檻的確很親民,懂點網絡的人都能操作,且發佈的內容也是生活中都能有的。

不過入門雖易,但賺的就不一定個個都好,大把人就是來湊個新鮮,等疫情穩定復工復業後估計人也就少了,最多也就是個兼職。

我覺得以後能堅持的大部分是一些技術領域,或專門的旅行家以及時間比較自由的家庭主婦類。

反正我覺得不管別人怎麼樣,建議大家只要想做這行,那就好好堅持下去,功夫不負有心人,總會看到收穫的。


行走的葉子


本大媽也是在頭條做著自媒體,當初只是刷頭條,在疫情期間,宅在家中,用刷頭條打發時間,當刷到在疫情中犧牲的醫生,太心痛了。後來還刷到救災中的英雄人物事蹟,刷到東莞跳舞女孩上央視。刷多了,再翻也難找,學會了關注,當初關注的全是些英雄人物。

後來發覺有些回答問題的人,總說謝謝邀請,當時不明白怎麼才會邀請,也試下回答過問題,或刷到感興趣的話題寫下留言,又發覺競然會有添加的粉絲,就這樣,通過閱讀別人的頭條,才知道每一個人都可以認證,可以將自己的想法寫出來,在頭條分享的。

就這樣,大媽在頭條認證了,當時選領域時,覺得生活領域應該比夠適合吧,天天都要生活的,就選了個生活領域了。

頭條號頭像,認證時正好是正月十五過後,朋友圈都發接平安燈的,大媽當時也接了,尋思這疫情,大家都願望平安,也希望將平安帶給有緣刷到本人頭條的網友,就選這平安燈作頭像了,願刷到大媽頭條的平安吧!

頭條名稱,大媽尋思能在頭條相遇,本想以相遇是緣份的,平臺回覆:此名稱已存在,不能用了,再尋思,既然在頭條,相遇,然後相知,應當珍惜的,就起了個:相遇倍真惜的名稱作為頭條網名,但願在頭條相遇,相知,希望我的分享,給你帶來值得真正珍惜的內容。

感恩頭條搭建的平臺,入頭條兩個月以來,讓我結識了來的五湖四海的網友,讓宅在家中大媽,也擴闊了視野,從中學到了不少知識!儘管目前還末開通原創,收益也只有8.99元,但從中收穫了開心快樂也是最大的收益了!

大媽是一個退了休的年齡,拿著僅夠溫飽的退休金,但還有其它收入,兒女也有各自的工作,在大媽心中也認為是個優秀人材,大媽目前也是衣食無憂,快樂的過日子,頭條收益自愧不是寫文字的料,順其自然吧!

頭條的大V也不少,也道聽聞說過某某人曾在頭條一個視頻收入過十萬的,年收入過百萬的都有之,這是別人的成就,大媽但願更多的創作者有更多的收益吧!

我是相知倍真惜,對你的寶貴閱讀留言,我同樣會珍惜!

相知倍真惜,4月19日


相知倍真惜


參與度問題

應該說每個人對事物都能做出判斷,都能通過自媒體平臺,發表一己之見,傳播非“統一的聲音”,尤其進入自媒體時代,微博、微信、貼吧、論壇、博客等各種媒體平臺的普及性、開放性強,加之發佈時不受時間、地點的影響,有的還有一定的收益,諸多因素使自媒體迅速成長起來,參與人多、參與面廣,呈現一片繁榮景象。

責任心問題

自媒體新聞傳播有著非常廣闊的社會覆蓋面,鑑於這一特點,建議要做有責任感的自媒體者,發佈的內容,不管是喜怒哀樂,要保證內容的健康,保證對收聽收看者不帶來負面影響。譬如,不出現錯別字,一旦發現了,在留言欄裡糾正一下,也未嘗不可,從細節處體現自媒體人的擔當。

形式性問題

自媒體的展現形勢可謂多樣,不管是自拍、截圖,組合、拼接、還是寫寫畫畫,形式的多樣化吸引著更多的閱讀群體。但觀其內容,便是參差不齊。有的內容呈現稍作改變,便成為了自己的作品,這樣便會出現重複性的問題。

自媒體平民化越來越強,人人都可以成為記者,人人都可以成為新聞發佈者,但相對而言,新聞傳播的真實性、準確性難以考證,也鮮有人去考證,這就對自媒體人提出更高的自律性、自覺性的要求,就像被默認的社會規則和社會公德一樣,自媒體也要在媒體的規則和公德下蓬勃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