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你关于深圳楼市的几个事实

过去三个月,深圳的楼市有些魔幻。


告诉你关于深圳楼市的几个事实

3月7日,位于深圳蛇口的招商太子湾湾玺推出首批总价2000万起的精装公寓,15分钟成交即破亿元;3月13日,4200万起步价的14套房源,推出后仅8秒就宣告售罄,销售金额高达6亿元。


3月16日晚上8点,万科星城线上开盘,7分钟30秒,288套特惠房源全部售罄。


不止新房,在二手房的成交上,3月份深圳成交备案8008套,同比大幅增长76%;南山、宝安中心区的一些楼盘,价格都出现了异常快速的上涨。


上周南山、宝安住建部门特地发文,严打喝茶费-——宝安3个楼盘据称需要交纳最高达100万的“喝茶费”。


这是疫情之下的市场表现,超出了很多人的预判。很多人只是预判一旦疫情缓解,房地产会迅速恢复,但恢复到目前的程度,着实让人想不到。


显然,在描述“市场真相”的方向上,舆论呈现出矛盾的信号。在政府部门、开发商、中介、普通买家这些不同的角色而言,你接收到的信息来源不同,信息就不同,判断便会不同。


本文试图还原深圳楼市的几个真相:


1、住宅的确比较热


住宅确实比较火,但没有火到舆论宣传的那般火。


在新房领域,像去年很多开盘顺销的楼盘,疫情之后去化也很快,每周基本都能卖掉30-50套。


而从二手楼来看,虽然我文中也提到3月深圳二手楼成交备案8008套,同比增长76%,但注意,这并非真相。因为本身二手楼网签数据与市场真实成交有1个月左右的时滞,而疫情放大了网签备案数据与市场实时成交数据的矛盾。中原地产指出:“

3月过户的二楼住宅实际上主要是去年11月到今年1月期间签订成交协议的房源”。而真实的3月成交“只是恢复到正常水平的5-6成”


2、不是所有区域,也不是所有产品都热。


从区域上来看,目前真正出现抢房的区域,依然是传统的延续——往西走。但在更多的区域,成交并未显示出来全旺的局面,比如落户、东部、龙岗,还是很温和的。这种结构其实历来存在。


从产品上来看,深圳的商业和写字楼可谓是非常艰难。昨天我去平安金融中心70多楼见一个朋友,偌大的一整层,基本全都是空的,只有他们一家公司,他们租了300多平米。当然,这是我的草根观察。表现在更宏观的数据上,据戴德梁行的报告,一季度全市租金环比下降3%,而空置率逼近25%,这还是在疫情冲击未能完全暴露下的数据。


3、为什么住宅这么疯狂?


这一波的上涨,有需求挤压的因素、豪宅税取消的延续因素、其他莫名其妙的因素(比如前海自贸区的扩容)等,但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是,货币政策的宽松。不管是最低利率可以达到2%以下的旨在救助小微企业的配套经营贷款也好,还是利率降低的预期也好,这些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操作上,都非常迅速地传递给买家一个清晰的信号:钱要变毛。


钱要变毛,对中国人来说,是个非常恐怖的信号。这是大家亲历过过去20年的经济发展,换来的惨痛教训。


如果结合疫情的情况来看,现在买家的选择可以描述为:穷人在存钱过冬,富人在买房抗贬值。


4、下一步何去何从?


由于深圳外向型经济比较发达,对全球经济比较敏感,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全球经济危机,未来几个月预计会对深圳楼市产生利空影响。楼市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08年金融危机时,当外贸受到影响后,沿海城市的楼价是跌过一波的。


尽管各城市各行业均已复工复产,但是,国内面临的问题是因海外“疫情”,进出口所受影响至少会持续至6月底,甚至会影响到全年,同时国内需求也很难那么快恢复正常。


因此,从楼市需求的角度来看,即使现在豪宅市场“秒杀”热销,由于需求端的收入还没有稳定下来,甚至还会面临下降,豪宅市场也难免会受到影响。因此,年内豪宅市场“秒杀”热销现象能否持续,关键就要看现在复工复产的情况,尤其是经济复苏的状况。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在点评深圳蛇口招商太子湾豪宅8秒售罄时表示,在个案面前,要相信大数据;在大数据面前,要相信逻辑;在奇迹面前,要相信常识。在疫情导致经济停摆的时候,没有哪个城市能幸免。


最后说一句:能否有效的管理好资金,让资金较少地流向房地产领域,是这一次市场能否稳住的关键——每一次在这样的场合下,都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