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罗永浩直播,我竟学会了给影视项目找卖点

看到标题,聪明的你应该能猜到,我要是最近特别火的“罗永浩抖音直播首秀”事件。


这个事儿到底有多火?


老罗在抖音建立账号后,4个小时之内粉丝涨到100多万。第一条发布的抖音实打实点赞39万……


复盘罗永浩直播,我竟学会了给影视项目找卖点


直播开始后,累计有4782w人观看,销售额1.8亿,光直播收到的音浪就价值人民币300多万……


复盘罗永浩直播,我竟学会了给影视项目找卖点


老罗再次用实力证明了他真的是“干啥啥不行,营销第一名”


那聪明的你又要问了,那这件事跟做拍片子有啥关系了?


真的有关系。


你不觉得,整个营销事件从开始到结束,特别像一部影片诞生的过程吗?


从前期的策划、合作谈判,到后期宣传、执行直播,影视作品和营销事件的本质都是需要靠吸引关注而获利。


就像一个营销事件不能光靠砸广告一样,一个影视作品想火也不能全指望宣发。复盘这个事件诞生的始末,其中的原理都可以被我们灵活套用在影视制作过程中。


所有影视项目都可以包含的卖点:首秀


这次事件能爆的根本原因,那必然是:这是罗永浩人生中第一次直播带货


这个爆点中包含了两个关键点:“第一次”和“罗永浩”


“第一次”其实是一部影视作品最简单又粗暴的卖点,但并不是所有的制片人都会把这个卖点当回事,更别说会以“第一次”为核心精心策划出一个产品。


一些制片人认为:第一次是碰上的,没有莫强求


另一些制片人认为:把片子做的好看才是制片人的核心工作,搞噱头不是我的风格。


我非常理解这些制片人对于自己作品的真诚,但是也不得不说,这样的想法对作品包含“第一次”这件事有些过于悲观。


所谓的“第一次”,换句话讲也叫“创新”。现在真实的市场情况是:影视作品泛滥,观众看过太多的套路。要想自己的作品在众多的项目中脱颖而出,方方面面的“第一次”都可能会成为致胜的关键:


2012年,《阿凡达》作为首部IMAX和3D特效结合的影片,席卷全球超27亿美元,这项记录直到去年《复仇者联盟4》重映后才被打破;


复盘罗永浩直播,我竟学会了给影视项目找卖点


2013年,《致青春》凭借“赵薇导演的处女作”这个噱头,上映一周票房破5亿。时隔5年后,刘若英用同样的方式斩获20亿票房,打破青春片的票房记录;

复盘罗永浩直播,我竟学会了给影视项目找卖点


2016年,papi酱首条拍卖广告卖出2200万天价,成为新媒体广告的新“标王”,将她的流量推到人生巅峰……

复盘罗永浩直播,我竟学会了给影视项目找卖点


时至今日,“老罗直播首秀”这个事件在营销领域里已经算是不稀奇的打法。但从最终的效果来看,“第一次”在社会上的吸睛力还是会超乎我们的想象。


与“第一次”必须相辅相成的,就是这件事的灵魂人物,没有选择别人,而是选择了“罗永浩”。这关乎“第一次”是否能真正的吸引民众来关注。


老罗虽然在大众的印象中有“段子手”之称,但喜欢老罗的人更欣赏的是他的企业家精神和情怀。这样两个看似矛盾的标签让大家对他直播这件事本身更加好奇,而且容易形成“支持”和“赞成”这样对立的阵容,话题会随着舆论的相互反驳而持续发酵。


同理,如果我们选择以“第一次”为一个卖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种“第一次”带来的影响是“正面的”或至少是“有争议的”,不要引发普遍的群体反感,反而让项目陷入负面舆论之中。


观众能否被你的作品吸引

要看它是否足够“神秘”


虽然老罗直播的消息早早的就放了出去,但是他要卖的是什么产品到直播一直没有对外公布。

老罗的抖音号上认证的Title是“交个朋友科技首席推荐官”


有人挖了一下“交个朋友”这个企业,发现这家企业成立于2019年6月,法人就是直播中出来递道具的黄贺,而且100%控股,整个公司简单的像个壳,看不出来有过实质的经营。


复盘罗永浩直播,我竟学会了给影视项目找卖点


这就让老罗到底卖什么变成了彻底的迷。更多人为此猜测和讨论,给这件事贡献更多的流量。


我们在选择看一部电影或者一部剧的时候,通常也是好奇心在作祟。影片的内容是否足够有持续的吸引力能让观众为其买票,并且坚持看完决定了最终的票房收益和口碑。所以,让自己的作品从制作开始就充满神秘感非常重要。


还记得那部号称投资7个亿的电影《阿修罗》吗?虽然上映后口碑和票房成绩惨败,但至今提到这部电影,大家还是会记得那张三头合一的主海报。

复盘罗永浩直播,我竟学会了给影视项目找卖点


这部电影也属于未播先火的类型。制片人本身非常擅长营销。在上映前很久就把有关电影的各种卖点陆陆续续的透漏给媒体,差不多提前一年就把超现实的阿修罗世界以海报的形式展现给了大众,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复盘罗永浩直播,我竟学会了给影视项目找卖点


有的制片人会觉得,现在的媒体防不胜防,想保持一部影视作品的内部信息不被泄露太难了。


但其实,“神秘感”技巧的应用重点不在于信息保护的有多好。当应该保密的细节被泄露之后,只要再公布一些混淆视听的消息,就可以让并不明所以的吃瓜群众沉浸在猜测的自嗨之中。


直播开始前几个小时,一些品牌,如联想、小米等陆陆续续“按奈不住”,发布了部分直播要秒杀的产品名称。

复盘罗永浩直播,我竟学会了给影视项目找卖点


很多人在看到这些宣传时不相信老罗会代言自己曾经不看好的品牌。一瞬间,“罗永浩直播卖小米”“曾经的敌人,现在的友商”等话题又贡献了直播前最后一个流量高峰。


项目开始前就要找机会曝光

能蹭的热点一个都别耽误


做短视频的人在追热点方面的意识要比做影视剧的人强很多。虽然影视剧因为制作周期长,很难跟得上热点的消逝速度。但有很多热点我们是可以提前预料,甚至自己制造的。


原中影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江平,曾在某次中影▪影视高级总裁班上提到,制片人要看着日历做项目。


全球各个国家每年都会有一些需要纪念的重大历史事件,如果在正确的时间恰好上映同主题的影片,在市场投放时就会节省很多宣发的成本。


复盘罗永浩直播,我竟学会了给影视项目找卖点


例如去年国庆档上映的3部主旋律影片《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和《攀登者》,就是追上了建国70周年的热点。


复盘罗永浩直播,我竟学会了给影视项目找卖点


如果我们不想追这些众所周知的热点,我们也可以在项目开始前寻找相关的热点去争取曝光度。


还记得我们曾经有篇文章提到李佳琦买1.3亿豪宅上热搜的时候,老罗在微博替李佳琦出来抱不平的事件吗?现在回想起来,那个时候他对直播带货的夸奖,就很像在为今天自己直播带货埋下伏笔。

复盘罗永浩直播,我竟学会了给影视项目找卖点


还有和消协之间的互动,3月31日消协才发布微博,老罗立马去转发评论,并且暗示自己是直播会高度自律。


复盘罗永浩直播,我竟学会了给影视项目找卖点


就连开播前,明明和供货商吉利商量好好直播剃胡子,但用老罗自己的话讲,却“装模做样的”拍了一条挑战抖音最火的网红之一,玲爷。可以说所有相关,不相关的热点,老罗都在想尽办法和自己的直播挂钩。


在一些制片人看来,这样的营销手法,都是宣发公司要思考的事情。但是现在这个时代,还把命运完全交给可能也服务着着同期档影片的宣发公司的制片人,要不是太天真,就真的是有点不够负责。自己养的白菜,自己卖才最上心。只要肯挖掘,够活跃,总归可以找到可以蹭的热点。


无论上映结果如何

都可以为续集做打算


一部影视作品如果上映后反响不好,目前国内的普遍的概念是,肯定不会再有续集投拍了。但这种事情在好莱坞并不少见。


媲美漫威《复仇者联盟》的正义联盟,“烂番茄”新鲜度40%,IMDb影迷评分7.0分,却依然选择上映《正义联盟2》;

复盘罗永浩直播,我竟学会了给影视项目找卖点


“烂番茄”新鲜度45%,IMDb影迷评分5.2分,豆瓣评分也偏低的《极限特工》系列,再拍下去都要到第4部了,但依然没有停止的迹象。

复盘罗永浩直播,我竟学会了给影视项目找卖点


这些影片之所以会继续投拍,一方面是这个系列的故事内容会影响相关IP的故事走向,如漫威和DC的作品。另一方面是即使口碑不佳,但依然在收益上获利,所以有理由再做下一部。


这样的运作放在中国也同样适用。老罗直播后,网上对他直播的表现普遍评价不高。很多人杞人忧天的说,老罗要是不提高自己的直播水平,以后不可能一直火下去。


然后今天老罗就在微博里晒出,现在找他求合作的品牌超10万,实在是接待不过来。


这是一种无声地宣誓,一方面首秀的缺陷不会影响他的热度,另一方面他会持续进行直播,继续卖货。


老罗在他的直播的过程中也透露,目前他是周播,当他慢慢变得熟练之后,就会 一周3次直播,直至日播。


在直播的结尾,老罗刮了胡子之后也还不忘补一句,之所以答应刮胡子,是因为让自己的脸更显得肉乎乎的,好在未来的直播中展示某些减肥产品的功效。


这些话老罗说的漫不经心,却是实实在在的向观众做下期的精彩预告。这种类似于某部影片片尾会设置彩蛋的做法,可以维持网友可能随时会散去的期待,也有助于在下期开播前做一些宣传的话题。


就像艺人的“黑红营销”一样,对于一部影片,比口碑差更要命的是它根本不火。套用老罗的话说,我现在的每个动作都是为了下一步的营销打算的。我相信,一直会守着他的直播间,期待看着老罗直播失败的人,可能比期待看着他成功的人还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