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拖延是什么心理?

桑代克的猫er


爱拖延这个问题,似乎现在成了一种现代人的通病,基本上找不到谁,没有这个问题,那么究其心理原因来说,有以下几点:

1、心理有畏惧

就是这件事,做起来很难,不知道怎么做,从何下手去做,所以就拖着不做。


2、内心有恐惧

事件比较复杂,除了比较难做以后,还夹杂着一些情感在里面,比如:很多女人在爱人劈腿或是有外遇时,其实早就有预感了,甚至是下了决心,要问清楚,但就是拖着不做,一直到最后曝光,或是亲眼见到不可描述事件,依然进退两难,就是这个原因。


3、就是懒癌

懒的动脑子,懒的做事,就想投机取巧,或是偷取别人的成果,这样自己就可以轻松收获,这是从小被溺爱长大的人,80%都有这样的行为。


4、负面思想多

受到某些事件的伤害后,内心较为灰暗,所以不想做事,越不做越不想做,逐步变的懒散拖延。


5、其它脑部疾病问题

一部分是天生的疾病,一部分是后天缺少思考能力的培养,造成的,这和行为习惯和人格特质,有很大的关系。


拖延是降低生活质量的最大问题,我们遇到时一定正确面对,及时找到问题源进行修正,以免积累过度,成为心理疾病。


加油,愿你天黑有灯,下雨有伞,愿你路上,有良人相伴。

我是宏姐,专职心理咨询师,擅长分析并疗愈各类心理问题,愿成为你心路上的良人。欢迎粉我。


宏姐说心理


拖延是很普遍的问题,现在很多社交平台上关于“拖延”的问题关注度非常高,几百万的关注度也很常见,有的平台还搞起了“战拖”小组,大家一起抵抗拖延。


拖延症被称为人类的世纪难题。爱拖延,普通人如此,大人物也不例外。

著名的画家达芬奇,他有拖延症。他1477年成立了工作坊时,一共接了3单,一单根本就没干,另外两个半途而废。他的未完成作品《博士来拜》,只完成了素描打底,仍然被大家认为是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罗马教堂的大画家米开朗琪罗,他不仅拖延还逃跑。据说当年教皇下令让她给教堂作画,他没有去,还逃跑到了佛罗伦萨。教皇就派人去找他,跟踪他两年多以后才回来开始画的。爱拖延的人很多,到底是什么心理呢?可能是偷懒不想做,可能是害怕失败,也有可能是缺乏时间管理的意识。但是有一点很容易被人忽略,那就是“追求完美”

01 因为追求完美,所以拖延迟迟不去做


有位朋友,她和我要去打网球锻炼身体。我连忙说:“很好!赶紧动起来,你看你这肚子上游泳圈都出来,总算有个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又减肥又能锻炼……”过了一周,我问她开始了吗?她说:“我拍子还没选好。”


又过了一周,我问她拍子到货了吧,开始了吗?她说:“我鞋子和衣服还没到货呢!”我说,你又不是没有运动服和运动鞋,先练起来吧!她说:“那怎么行?!网球是一项高级运动,怎么也得弄身像样的装备……”


又过了两周,我问:“练得怎么样了?”她说:“别提了,还没开始呢!我喜欢的那个教练结婚请假度蜜月去了,等她回来再说。”后来我也不问了,大概是教练回来之后,她打球的热情已经没有了……

很多人,就是这样。想干什么事情,总希望要一切都准备好了才开始。什么都要追求完美,结果总也找不到开始的时机。

02 追求完美而拖延会阻碍个人成长


人都是因为开始了才变厉害的,而不是厉害了才开始的。追求完美而不去行动,会严重阻碍个人成长。

就说我那位朋友,她要是不想那么多,早点开始,那拖延的那些时间里原本都可以锻炼很多次了。拍子没到货,可以借来打。衣服鞋子没到货,可以先穿旧的。喜欢的教练不上班,可以先找其他人练练基本功……

追求完美而拖延行动,这是一种思维习惯。不信你观察一下,她一件事拖延,往往件件事都拖延。最终时光流逝,你会发现她基本没什么成长。

03 先完成再完美,立即行动战胜拖延


不要等到准备好了才开始,因为你永远都没有准备好的时候。有啥该干的,去做就对了。立即行动起来才是最应该做的事情。

因为你如果不去做,就会瞎想,越想越干不成。我们的大脑中有一个区域叫“默认模式网格”。它的功能就是出来捣乱。当我们专心做事的时候,它就老实呆着,但是一旦我们闲下来,它就活跃起来了,最爱担忧未来,找各种问题。这个家伙就是“闲出病来”的罪魁祸首。不要想太多,先完成再完美。


别拖别怂,不断成长迭代,这样才能让生活更美好。


你曾有过爱拖延的体会吗?欢迎评论区留言交流~


欢迎关注@雪舞梅香666,一块写写,一起成长!


雪舞梅香


现如今,拖延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不管是学生上班族还是自由职业者,拖延的足迹遍布各行各业。有一本书曾经得出统计,有拖延行为的人占全球人数的70%。然而逻辑思维的创始人罗振宇在节目中却感叹道:“何止是70%啊,在我看来就是100%。”

罗振宇的说法虽然过于绝对, 但是现实生活中有拖延行为的人确实占到了大多数。如果你经常关注朋友圈和各大社交平台,你会发现有很多人都会抱怨自己太拖延、不自律。你可能会说:“不对呀,我的朋友圈里有很多跑步达人,日更达人 读书达人,他们做了那么多的事,怎么会有拖延症呢?”这就要先聊一聊,到底什么才算拖延了。


什么才算是拖延呢?

拖延现象由来已久,但由于它在现代社会极为普遍,而且造成的后果比较严重,所以,被人们当成了一种病——拖延症。

朋友小米说她男朋友拖延症特别严重,每天早上要喊他10遍才能起床,即便时间已经不够用了,还是慢吞吞地刷牙洗脸,买份早点再去上班。因此,小米的男朋友经常迟到,以至于不得不用加班来弥补。我问小米:“你男朋友会因此而着急或焦虑吗?”小米说:“从来不,每次都是我急的要命,人家无动于衷,就算迟到了,也依然遵循自己的节奏。”我说:“那不叫拖延,那是懒。”

没错,拖延和懒完全是两回事。有些自律达人,他们对自己要求很高,比如,我的一位自由职业者朋友,每天要求自己工作10个小时,此外还要运动和做家务。然而,因为要求太高,所以她每天都完不成任务,即便她早已经成为了别人眼中的自律达人。但其实只有她自己知道,她是如何拖延,如何在焦虑中挣扎着做事的。而即使是做了那么多事,离自己的期待还是相去甚远。于是,她每天都活在自责和焦虑中。



而另外一些比较懒的人,他们是从不为时间紧、任务重而感到焦虑的。即便因为懒惰而面临糟糕的结果,他们也不会自责,因为他们能够面对事情没做好这样的现实。

但是拖延症患者,却是明明知道拖下去没有好处,却始终行动不起来,内心充满了自责和焦虑。好不容易开始工作了,却总是被其他事情所吸引。最终,那些重要的事情,一拖再拖,只好通过熬夜加班来完成。甚至,一些人也会因为时间不够而放弃。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拖延症是一种主观感知行为。一个人是否有拖延行为,跟他做成了多少事情没关系。而是要看他如何开始工作,是否对无法行动感到焦虑。因此,在《拖延心理学》这本书里,作者写到:拖延,是一个人如何跟自身相处的问题。

拖延症患者都拥有哪些心理?

具体来说,拖延症患者拥有以下5种心理。

1.恐惧失败

拖延症患者往往都有着固定性思维模式。什么是固定性思维模式呢?就是一个人认为自己的能力是固定不变的,一件事做错了,失败了,就证明自己的能力不够,是个失败者。而这种对自己的否定感,会让一个人感受到毫无价值。为了逃避这种失败、无价值感。一些人就选择了拖延。因为拖延可以让自己暂时不去面对,即使最后不得已熬夜完成了工作,工作结果不是很好。拖延症患者也有话说:“要是我没有拖延症,就能把这件事做好了。”这样一来,拖延症患者就不用去面对自己的能力不足这件事了。他们顺理成章地把工作结果归结到了拖延行为上。

2.追求完美

很多拖延症患者都是完美主义者。他们对自己有着近乎变态的高标准。自由撰稿人便是这其中的典型代表。很多作者都期待自己一下笔便写出千古文章,因此,在没有把握之前,他们迟迟不肯动笔。但是,好文章不是一蹴而就的,作者的期望脱离了现实,也给自己增加了压力。而压力越大,他们就越难以动笔。因此,很多编辑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催稿,要知道有些作家的拖稿时间可是以年为单位的。

3.恐惧成功

“还有人恐惧成功吗?”没错,有很多人害怕伴随成功而来的责任,压力,称赞,嫉妒,孤立,暴露等等,他们觉得自己无力招架这些东西,因此他们选择了拖延。还有一部分人,因为成长环境的影响,总觉得自己不配获得成功,比如一些重男轻女的家庭,即使女孩非常出色,她也不敢过于表现自己。因为她会觉得,男孩才有获得成功的资格,自己根本不配。


4.争夺控制权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故事,如果让你随便编一个小故事,你能写得非常精彩,也更愿意开始创作。但是,如果给你拟定一个题目,再给你设定一些要求,让你写一篇作文,你就会产生抗拒心理,很想逃避。这其实就是你在争夺控制权。让你随意发挥的创作需求,给了你自由的空间,因此你愿意去完成。而拟定题目,设置标准的作文原题,让你感受到了种种限制,这种限制,要求,会让你感受到被控制的感受。因此,为了抗拒这种感受,拿回一部分控制权,你的潜意识选择了拖延。

5.时间观念模糊

有些拖延症患者对时间的感知力和客观时间不太一样。比如,当我写一篇文章实际要用4个小时,但我却认为自己只需两个小时就能搞定的时候,就说明,我的时间观念和客观时间有很大偏差。而这种偏差,会让人总是有一种,要用很多时间才能完成某事的感受。这会给人很大的挫败感和焦虑感,让人忍不住想拖延。

另一方面,时间观念模糊,会让人觉得未来还很遥远,因此他们总觉得还有很多时间可以浪费,于是,拖延就变得更加理所当然了。

其实,说到底,拖延症患者不是那些真正自由散漫,不求上进的人,相反,他们正是那些,希望做更多事,有进取心,对自己要求比较高的人。因此,在改善拖延行为之前,我希望你能够改变对自己的看法,这样你才会减少自责。

那么,如何才能改善拖延行为呢?

关注我,下个回答告诉你( '▿ ' )


想了解实用的心理学相关的干货、知识、技能、好书,就关注泰迪抱枕,让你更了解人生,更了解自己。


泰迪抱枕


事实上做事拖延,会给我们带来许多不愉快的感受,比如因为任务没有做好、没有做完而感到失望、沮丧等等,所以本质上没有人是喜欢拖延的,既然从结果来看我们并不喜欢拖延,但是为什么我们仍会将事情拖到最后来做呢。可能是以下几种原因造成的:

1.害怕失败。很多爱拖延的人担心自己被他人评价,或者担心自己评价过低,害怕自己的短处暴露出来,让人发现自己是没有能力的,无法达到要求的,因此他们害怕任务完成得不好而体验到失败。这时候他们会非常谨慎,没有十足把握就不会行动。所以拖延是应对这种害怕的策略。

2.逃避成功。这可能让人费解,但有时候有的人为了不让自己太出众,故意拖延,让别人看起来觉得自己是一个能力不足的、不上进的人,这样他们就可以安心地窝在原来的角色上,过舒坦日子。这样的人害怕引人注目,不想自己变成工作狂,因此通过拖延的表现来让自己刹车。

3.时间真的不够用。这种情况可能是很多人忽略的。有时候我们拖延,不是因为我们效率低,而是因为我们的任务真的很多。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只能优先去做那些立刻就要完成的事情。这可能不像一般的拖延,但的确有的人因为这种情况而沮丧。这时候,回顾自己的工作量是否超载是很必要的,你会发现,其实在这种情况下的你不是拖延,虽然有些任务没能按时完成,但这是在如此高强度的压力下最优的一种策略。

其实拖延的原因有很多种,以上三点未必是我们拖延的心理,多问问自己为什么选择拖延,对症下药,或许会对自己的行动力提供帮助。

关注“鹈鹕心理夯小七”头条号,用心理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


夯七婚恋指导


不要因为拖延而内疚,要知道,拖延者的背后,是一群拖延症患者。我们要走出“因拖延而焦虑,又在焦虑中拖延”的怪圈,首先做到不焦虑,然后我们再来解决不拖延的问题。


人为什么会拖延?当我们弄清楚拖延背后的心理根源,也许就能很大程度上减轻拖延。


我之前在平台上拆解《拖延心理学》,将这本25.7万的畅销心理学大作精减到了2.5万字,因为与平台签订了合同,知识产权不再归我所有,所以无法将精简稿共享给大家。不过,我将为大家阐述拖延的心理根源,帮助大家从根上解决问题,真正提高工作效率。


心理根源一:害怕失败,认为行动就是冒险。


就拿写作来说吧,去年我下决定要提高写作能力,想过日更,只是每次坐定在电脑面前刚写一点就想放弃了,往往都是开了个头,后面不了了之,然后去做“其他重要的事”,其实内心是在逃避,没有信心能写好,就干脆不写了。


我真正发生转变,开始捡起笔头勤更文章,是看到了李笑来的一篇文章。李笑来在得到APP专栏中提到写作,他说,刚开始写作的人是最容易放弃的,因为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看到自己花很多时间写出的东西像堆垃圾,会受到很大打击,会认为自己不是写作这块料,没有金刚钻就不揽这瓷器活,可实际上,天生拿笔就能写的人古往今来都屈指可数。


和写作一样,学习一门乐器,一门外语,或者提高演讲能力,虽然很重要,但是不少人因为害怕失败,害怕自己努力了仍旧没结果,就把自己关在了门外。


害怕失败的人有一套自己的假设,正是因为这些假设,让他们把为成就而奋斗变成一件极其冒险的事情。就像是块裹脚布,让人寸步难行,不敢冒险,不敢尝试,失去很多本可以把握的机会。


我表姐家里买车10多年了,驾照也拿了好多年,但还是不敢开车,姐夫不在家,她都只能放着车去挤公交,如果她不勇敢去尝试,她永远都不会开车。


我们总说,“等准备完美了,再去做”,“等我能写好的时候,再去写”,“等我有这个能力的时候,我再去开始”,其实永远没有完美,与其害怕失败,与其一直准备,不如步步为营,一步一个脚印,在行动中思考和修正。


心理根源二:害怕被别人控制


和很多人一样,我不喜欢受别人“指使”,在家里也是一样。有次切菜,老公在旁边就说,“你这么切容易切到手”,然后告诉我该怎么怎么切,我就硬是不按照他的方法,他无奈地抢过刀自己去切了。


这种“被控制妄想症”每个人多少都有一点,特别是从小就受到管束的人。


有的人总是延迟完成上司交代的工作,老师明令禁止迟到但还总是迟到,爸妈安排的家务总是不想去做,这些时间管理的问题,其实都是源于你不想被控制,你认为如果照别人的意思去做,就是失去了对自己的控制权。


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样,就像我老公教我切菜只是出于关心一样,很多时候别人提的要求和建议并不是想要控制你,不要因为害怕被他人控制,不去做虽然是别人要求但其实自己也很喜欢的事情,更不要害怕被别人控制,拒绝一切合作和让自己变好的机会。



心理根源三:人性本懒

人性本懒,咪蒙说过,她虽然喜欢写作,但相比写作,她更喜欢抱着零食葛优躺卧在沙发上,对着电视剧看一天。


所有人都喜欢不劳而获,喜欢悠闲自在,这是人的天性,时间管理是给自己布置任务,不让自己懒散,这是和自己的本能做斗争。


和本能做斗争是多难的事情呢?简书作者i颜sir举过一个例子:


比如说,有人迎面冲你一拳打来,你的正常反应都是闭眼,这个是写在我们基因里面的,这种本能反应极有好处,因为闭眼可以保护眼球,让我们不至于被这一拳把眼珠子给打出来。但是,如果一个拳击手保留这种本能,他基本就不用打拳击了——对方一拳打过来,闭眼只能被击倒。作为拳击手,就应该死死睁开眼躲开对方攻击,再凭借本能把拳头挥出去!


所以,对所有拳击手来说,克服闭眼的本能是最最基础的练习,但同时也是最难的,因为要进行大量的反本性训练,很多人在这一步就会失败。


但要想做一个高效工作者,就必须和本能做对抗。有一个有效的方式是,把计划曝光在大众面前。我有个朋友就是这样,前几天他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

要想克服自己的惰性,还真得对自己狠一点,找别人监督你,或者像我朋友一样干脆在朋友圈坐庄开赌,不给自己留后路,现在每天都晒运动照,减肥的决心杠杠的。


人都是要面子的,特别想在别人面前证明自己,一旦你把计划曝光,压力就大了,也就不容易被懒性驱使,会变得更加理性。


拖延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习惯性地拖延,陷入到“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的拖延怪圈中。


拖延的人会焦虑,会自责,这对我们的情绪状态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所以,当你为还没做什么事而焦虑的时候,去做就是了,事情一开始,我们也许就能克服障碍继续做下去。


—作者—

五月笙:微信读书签约讲书人,有书、新世相等平台签约作者、国家认证心理咨询师

持续分享「独特思考」「读书方法」「高效工具」


五月笙


拖延,从定义看是推迟完成一项活动,往往使得目标任务在最后期限内无法完成,或者是快到最后期限了才刚刚开始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做事拖延可能是一种习惯性的行为,也可能在某个特定方面会表现出拖延,而其他方面则不是。虽然个体间会有些许差异,但爱拖延总的来说会有如下一些可能性。

首先,有些人并不是真的想把事情拖到最后来完成,相反Ta们对待事情的态度是非常认真的。但正因为如此,要开始做这件事就需要做好事先准备,并且希望能不被打扰地利用整块时间完成掉。这些人可能是有完美主义的倾向,凡事希望能够做到尽善尽美,总想着在最合适的时间来做好事情,因此往往反而很难开始,最后变成了拖延的情况。

其次,是否会拖延和每个人做事的习惯有关联。有些人喜欢接到任务就马上完成掉,有些人则是会先放着不管,等差不多要到最后期限了才开始做。曾经听到有人说过这样的话,就是“工作是做不完的”,一般会这样想的人对于布置的任务就不会太积极,往往会拖到要交的时候才开始进行。

第三,一般来说当同样面临一堆事情要完成的情况下,个体总是偏向于从轻松的、简单的、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开始。当一个任务一直被拖延着迟迟不开始,或者进展很缓慢的话,大多是因为任务存在难度、麻烦,因此先做点其他事情逃避下,然后到最后没办法了才开始动手做。

虽然很多人即便会拖延,也能赶在最后期限前完成任务,但整个过程会很痛苦、煎熬和焦虑,也会影响到完成的质量。因此,拖延可不是个好习惯,还是尽早把事情完成会让人更安心。


鹈鹕心理


拖延并不是简单的懒惰恶习,而是一个复杂的心理问题。

我们之所以会拖延,主要是因为恐惧自己的行为,会让自己陷入麻烦之中。具体有两种,恐惧失败、恐惧成功。

先说说恐惧失败。对于很多人来说,失败虽然会让人感到痛苦,但是他们仍然对生活和工作充满热情跟希望,并且坚信只要通过努力,就能获得成功。但是恐惧失败的拖延者就不是这么想的了。他们会因为一件事情的失败而消沉,甚至开始讨厌自己。因为在他们看来,一个人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而且永远不会改变。所以,失败意味着他永远都会是一个无能的人。这样一来,他们就会拒绝做任何可能暴露自己能力不足的事情,于是,他们就成了拖延者。


比如,领导让你写一份广告文案,但是你没有任何头绪,这时候,你会不停地做一些毫不相关的事情。因为这样,你就能为自己的失败找一个理由,那就是“我之所以没有写出好的广告文案,不是因为我能力不够,而是我太忙了没有时间写”。


再来说说恐惧成功。你可能会想说,怎么可能呢?谁不希望自己成功的呢?其实,这类拖延者恐惧的并不是成功本身,而是恐惧成功所带来的不利因素。这些不利因素可能包括以下三种。

首先,追求成功的过程需要付出很多的精力和时间。比如,想要升职加薪,就需要在工作中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得到令老板满意的业绩。其次,从结果上来看,你的成功可能会给自己或者别人带来伤害。比如,在公司里,如果你受到领导的赏识,同事就有可能因为嫉妒偷偷躲在背后评判你,甚至故意跟你作对。另外,有些拖延者可能会因为某些以往的经历,而在内心深处植入了这样一个观点,那就是我不配拥有成功。于是,拖延就成为他们惩罚自己的方式。举个比较特殊的例子。有些偏远地区的大学生,他们通过高考离开了贫苦的家庭环境,但是他们上大学的学费却是靠父母省吃俭用,甚至弟弟、妹妹辍学打工得来的,于是他们会因此感到愧疚,最终在学业上拖拖拉拉,无法取得良好的成绩。因为他们认为自己不配拥有这样光明的前途。所以,当成功成为一件令人苦恼的事情时,拖延,就成了避免成功的盾牌。


不雨


假设你一直想去跑步去学英语弹吉他,但却迟迟没有实施,而你给自己的理由是——我没时间。


如果这时有人给你一百万,只要你接下来一个月每天早上跑两个小时,我猜无论你多没时间,你都能做到。


所以与其说没时间,不如说这件事你的价值排序比较靠后。在这之前,还有很多优先选项,比如追剧,刷微信,逛淘宝,盯孩子写作业,应酬……


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找到自己享受和有热情的事情并有力量为之全情投入,才能会体验到时间的充盈感。


生命就像一条川流不息的河流,当你想在一条河流中保持静止状态,所需要消耗的生命

力其实比往前移动所要消耗的更多。


输不起的人永远也没有机会赢,因为他们不会给自己真正参与的机会。

其实他们不明白的事,只要做出了决定,就已经赢了。

无论是在情感或事业层面,任何全情参与过的体验都不会浪费。

生命是一个巨大的拼图,你很难在刚刚开始就意识到那些杂乱图案的碎片意味着什,但只要你一直在一片一片接着拼下去,很快你会发现那个碎片对于整体的价值。

你曾经做过的那些毫不相干的事,大学时的某份兼职,一次失恋,一个人的旅行,一段外派经历,一段糟糕的分离,一次创业……

有一天你会发现在那些经历中所学习到的东西原来比你想象的多,而且都可以在某个点被使用出来。

可是,这些事,如果你不去经历,怎么会知道呢。


周梵原创,关注周梵头条号,你有更多见解可以直接评论留言,也可以后台私信。

周梵:幸福心理学家,资深关系教练,践行传播幸福心理学超过十年的幸福心理学家。著有畅销书《当你开始爱自己,全世界都会来爱你》、《先学会爱自己,再遇见对的你》。


周梵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和一个资深的拖延症患者,我来谈谈这件事情吧。

对于为什么拖延,原因很多,简单的来和大家分享几种普遍原因:

1.坏情绪导致拖延。

情绪会影响我们做出行动的意愿。想来大家都有过“我现在心情不好,我不想做这件事”的感受,而且研究也证实“越容易受到情绪影响的人越有可能拖延。”

比如说你心情正抑郁的时候,老板吩咐给你一件事情,这个时候你肯定不会想着马上去做,而会想着过会儿再说吧,这个过会儿可能就是下周了。

2.害怕失败,害怕承认自己的弱点。

咱们国家有句俗话叫做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人们会因为害怕或害怕承认自己的弱点而显得拖延,他他们拖延的目的就常常是希望自己可以准备的更充分,然后再开始着手完成任务。而且一旦完成质量不如人意的时候,他们就开始可能认为或解释时间紧迫所致,而不是自己能力不足。其实这是他们一开始就开始害怕这项任务,拖延就成了他们最好的应对方式。

3、害怕成功,不想给自己太多压力。

中国还有句话叫做能者多劳。一个人如果太能干,就会背负更多的责任与期待。我的一个来访者经常早于领导给他安排的时间做好工作,结果领导就不停的给他工作,后来他所选择的方法就是拖延。拖延成了他对他人进行期望管理的手段。毕竟少做些事情,可以让自己压力更小。

4.缺乏对未来的现实感。

心理学家发现人们对于未来的自己无法有足够的理解力和同情心,简单的说就是比起一个月后,我们可能因为任务无法按时完成而感到的痛苦,我们更能理解现在的自己心情焦虑需要放松,因此我们往往就会选择当下的快乐而牺牲长远的利益。

脑科学家曾经用脑部成像做过一个实验,发现了我们想象10年后的自己的时候,跟想想他人没有什么区别,这也就是说我们的大脑对未来的自己和对于现在的我们而言,更像是一个遥远而不相关的他者,我们不可能真正的体会到未来自的自己会有多痛苦。

5.习惯性拖延,享受拖延带来的快感。

这一类人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拖延,因为当他们在最后一刻却能高效率的完成工作的感觉,让他们觉得特别棒,这也被称为“唤起型拖延”,能在短时间内高效的完成任务是也是一种带有自我肯定的方式,所以他们会享受这种拖延。不过有些时候可能玩砸!

除了以上5种之外,可能还有一些其他原因,比如说这个工作就是令人讨厌的。或者本身自己就是一个拖延性格的人,就像我喜欢做什么事情都慢慢悠悠的。
还有就是可能跟我们现在的社会生活节奏过快有关,科学家发现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人们更少面对拖延的问题。这是不是可以说明,因为我们节奏过快,对时间要求过强,所以才会觉得我们这个拖延问题越来越严重?

如何改变拖延问题呢?我觉得特别有效的办法是日计划和及时的奖励。

首先,明确自己每天要做的事情,并且把最重要的三件事放在自己效率最高的时间来做,当完成这些事情的时候,就给自己一个小的奖励。如果完不成,给自己一个比较大的惩罚。这样我就很容易去完成我需要完成的任务。

在这里其实有一个心理学的小技巧,心理学家发现以天作为时间计算单位,会比以月或者年更要让人感觉到时间上的接近,也更愿意尽早做出努力,这可能也就是高考倒计时总喜欢用100天而不是三个月的原因吧。你最好给自己做切实可行的日计划,而不是年计划,然后努力实施。


爱家心理张丽


有书君可以说,拖延这个问题在现今的社会中,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会出现,这是很正常的。

因为人性就是如此,都在追求心中的那份舒适感,但最后带给自己的感觉却都出奇的一致,那就是无边无际的愧疚感!

那到底是什么心理才会导致拖延产生呢?下面有书君就带大家分析一下。

一、完美主义者

完美主义就像是一把双刃剑:适当的完美可以让工作效率更高,工作质量也更卓越;但若是发展成极度的完美则可能成为强迫症,然后就和拖延密切相关了。

拖延与完美主义其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可以说是一对矛盾体。当一个人对所有事都吹毛求疵,追求极度完美、毫无瑕疵,而忘记了最终的目标是什么的时候,就变成拖延了。记住: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周女士是某公司的部门公关经理,负责公关接待工作。每次安排活动时,对每个细节都不放过,比如水杯摆放角度、工作人员入场时间和顺序等等。

但由于人手不足,每次调整这些细节,就导致更重要的准备环节拖到最后才匆忙确定下来。这就是过于追求完美,导致了关键进度拖延。

二、逃避现实

经常说,人只有真正感受到压力,才会有动力。如果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人就会变得懒散和拖延。但事实上,压力也会产生更多焦虑、抑郁等负面的情绪,过大的压力会让我们不愿面对现实。心想反正还有时间,再等等吧!没有必要这么急着去处理。

这样,不断地屈服于人性,选择了逃避,把事情拖到最后实在没办法了才去匆忙面对。

小王被老板要求一周内完成部门年度业绩汇报。本来可以马上向每个人收集相关数据,就可以汇总出最终的报告内容。

但小王是第一次被委派做这件事,压力大,很焦虑,害怕做不出老板想要的报告,一直拖着、放着,每天总想等明天再处理吧!最终拖到最后,因没有时间修改,匆忙交差,却离要求差很远。

三、缺乏自信心

在工作、学习或者爱情中,难免经常会遇到困难或不顺利的时候。

不够自信的人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内心就充满了矛盾和纠结,认为自己处理这些问题不行。于是乎,就采用逃避的方法,扭扭捏捏地拖着不去面对。本来可以顺利解决的事情,却因为错过了最佳时机,也就被凉成了黄花菜!

小刘喜欢上了大学同班同学赵玲,本来赵玲也对小刘也很有好感,但碍于女孩子的害羞,未曾表明态度。而小刘却因为家庭环境差而不够自信,一直拖着几年不去表白。最终双方毕业后,各自散去,错失了爱情。

综上所述,就是有书君为大家分析的三种导致拖延的情况,其实都是在心理上存在一些或多或少的问题。但只要对症下药,都可以一一克服,告别拖延症。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