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人一封充滿深情的信:“遠宦”,朋友們在遠處做官,甚是想念


一年之計在於春,雖是最好的季節,由於疫情心情一直歡愉不起來,好在窗外下起了下雨,即便不是北京的第一場雨(4月15日,北京夜裡小雨),總還是春雨吧,潤物細無聲!窗外路燈下地面上,雨滴落下濺起星星點點的水光,心裡有了絲絲慰藉。


晉人一封充滿深情的信:“遠宦”,朋友們在遠處做官,甚是想念

今年閏四月,這樣的不冷不熱的天氣還須持續一段時間,不過庚子之春終必過去,將迎來夏日的復甦。

女兒完成了一天的網課學習,媽媽陪著睡了,屋裡靜下來,聽著窗外的雨聲打開王羲之《十七帖》,翻看《遠宦帖》。《遠宦帖》又稱《省別帖》,是王羲之《十七帖》宋刻本中二十八封書信之一,是王羲之寫給好友益州刺史周撫的其中一封信,我們知道《十七帖》中絕大部分是王羲之寫給周撫的信札,可見兩人有深厚的友誼。


晉人一封充滿深情的信:“遠宦”,朋友們在遠處做官,甚是想念

王羲之《遠宦帖》


周撫是東晉時的重要人物,是一位剛強有毅力名將,曾經任職王敦麾下,王敦叛亂被平定後,又成為王導的部屬,可見周撫與王家世代有通好之誼,與王羲之更是要好的朋友,也是姻親。永和三年周撫升任益州刺史,一直到去世沒有離川,鎮守蜀地三十年。

王羲之在咸和七年因為參與庾亮軍事要務到了武昌,雖然周撫曾鎮守武昌,但兩人並沒有會面,當時周撫已經調任到四川。據研究者認為《遠宦帖》是到武昌一年後寫給周撫的信,因為信中提到武昌的朋友。


晉人一封充滿深情的信:“遠宦”,朋友們在遠處做官,甚是想念

《遠宦帖》局部:“省別具,足下小大問,為慰。多”


信札第一段開始說:“省別具,足下小大問,為慰。多分張,念足下懸情”,“省別具”是看完周撫的信之後回覆的起始語,就像我們說的信上的內容一一都知道了,“省”是“知道”,“具”是一件一件“具全”,“具全”兩個字在王羲之信札裡經常出現,大概是書信用語,簡潔明瞭。“小大問”也常出現在王羲之書帖中。周撫與王羲之是好朋友,兩人通信免不了問問家人好不好,周撫在信中“小大問”,把王家大大小小都問了一個遍。王羲之回信説:“足下小大問,為慰。”一家大小都被關心到,覺得很安慰,這才是好朋友呀。

接下來說“多分張,念足下懸情。”朋友分開了,感念周撫還對大家牽掛。“懸情”兩個字也是王羲之書信常用語。《十七帖•諸從帖》裡講到,堂兄弟王修載在遠方,音信全無,也用到“懸情”二字,有“牽掛”、“懸念”的意思。


晉人一封充滿深情的信:“遠宦”,朋友們在遠處做官,甚是想念

下面一段是:“武昌諸子亦多遠宦,足下兼懷,並數問不?”當時與王羲之同在武昌的一些朋友庾翼、王胡之、王興之,周撫一一問到,也都很懷念。王羲之回信中說“武昌這些朋友也多派駐遠處做官了。”“遠宦”即遠處做官,唐代詩人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有兩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即離鄉遠遊以求仕宦,“遠宦”這兩個字便成為書帖的名稱。

晉人一封充滿深情的信:“遠宦”,朋友們在遠處做官,甚是想念

信的最後談到妻子生病,“老婦頃疾篤,救命!恆憂慮。”當時王羲之應該是三十歲上下,卻稱夫人“老婦”,這大概像今天的稱呼“老公”“老婆”一樣吧,與年齡無關,只是親切的口語吧。

晉人一封充滿深情的信:“遠宦”,朋友們在遠處做官,甚是想念

這裡“救命”二字,直接,簡練。說出了王羲之自己的無奈,親人重病,能做的也只有“救命”了,沒有別的辦法。當今也一樣,只有全民“抗疫”,才能戰勝病毒。王羲之此時心裡當然“恆憂慮”。《遠宦帖》的動人之處就在於“人情之常”,並沒有說人生大事,只是相互問候,話話家常,雖然兩人都是朝廷命官,並沒有談及國家大事,這個“帖”讓人落地,回到了平凡人生。這正是晉人的書信的風格,王羲之存世的書法信札,基本都是這樣的內容,一個問候幾句話,見字如面,做朋友最難得是相互牽掛。疫情當前,我遠在他鄉的朋友好嗎?有沒有口罩,有沒有復工,孩子不能正常開學,網課學得好嗎?生活得如何?……


晉人一封充滿深情的信:“遠宦”,朋友們在遠處做官,甚是想念


“救命”兩個字,細筆婉轉,原來應該是極漂亮的兩個字,因為是書聖所書,卻因為膽怯線條失去張力。是呀,疫情當前,全世界大多數國家的人都在“救命”,人生無常“奈何,奈何”,就湊合活著吧!

書帖最後結尾回答說:“餘粗平安,知足下情至。”。“粗”是“大概”,大概還好,“餘粗平安”也常見於王羲之信中,《平安•奉橘•何如帖》一開始就是“此粗平安”。那個戰亂的年代,“粗”“平”“安”,足矣!這也許是晉人顛沛流離生活,退而求平安滿足的一點微小安慰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