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修庶政、外拓疆土:立志灭掉刘裕的拓跋嗣,为何突然四处旅游?

北魏作为北朝中非常著名的一个朝代,其统治风格非常具有特色。北魏的统治者为了加强自身的中央集权,往往需要和汉族群众进行合作,因此大部分北魏君主在执政过程中,都以勤政爱民为行政方针来善待百姓。其中,北魏明元帝拓跋嗣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其执政时期对百姓总体来说还是非常宽厚的,他内修庶政、外拓疆土,可以说是一位明君。

然而,公元421年,这位年轻的北魏皇帝竟然一改执政风格,开始征收民夫,四处“旅游”。

历史记载,拓跋嗣在当年巡幸公阳,征用了二十户民夫运输了一匹戎马和一头大牛,不久之后,阳平王元熙去世,又征用六个部落的百姓运输一匹戎马。之后,拓跋嗣在京城征召了六千人建立了内苑,又到了蟠羊山出巡。到柞山打猎,亲自射死了一只虎,又在犊渚继续狩猎,随后跑到了代地和云中。

总而言之,这一年的拓跋嗣简直就不像之前的拓跋嗣了,和之前大力为百姓减免租税的拓跋嗣简直判若两人。那么,拓跋嗣为什么要大肆出游,施加徭役给百姓呢?

内修庶政、外拓疆土:立志灭掉刘裕的拓跋嗣,为何突然四处旅游?

北魏与刘宋的私人恩怨使得拓跋嗣开始韬光养晦,计划进攻刘宋

拓跋嗣对刘裕的态度一直是以仇视为主的,这不光与两个政权的敌对有关,还与后秦的灭亡有着很大的关系。

如果按照现代来说,严格意义上,拓跋嗣和刘裕应该是连襟:拓跋嗣的姚夫人和刘裕的姚夫人是一对姐妹。当年,姚兴派散骑常侍姚敞和尚书姚泰将西平公主献给拓跋嗣,拓跋嗣出于对后秦的尊敬,虽然是娶侧妃,但是依然是用迎接皇后的礼节娶了姚夫人,即使是一场政治婚姻,拓跋嗣和姚氏的感情却特别好。

北魏立后的时候有一个风俗,皇帝如果想立谁为后,就要先举办铸造金人的大典,如果金人铸造不成功,那这个女人就不是先祖认同的皇后。

由于姚夫人是外族女子,为了避免后秦干扰北魏的内政,铸造金人的相关官员并没有让姚夫人铸造的金人成功。拓跋嗣很不高兴,决意要立姚夫人为后,被姚夫人婉拒了。拓跋嗣只好下令姚夫人虽然没有皇后之名,但是,姚夫人的待遇必须和皇后一样。后来,拓跋嗣一直找机会立姚夫人为后,但是都被姚夫人拒绝。

同姐姐西平公主不同,刘裕的姚夫人并没有做过妃子,她和刘裕结婚的时候,刘裕还只是权臣。从婚姻制度上讲,西平公主因为是明媒正娶的,所以算是拓跋嗣的平妻。而刘裕的姚夫人嫁给刘裕时,后秦已经灭亡了,虽然同为姚兴的女儿,小姚夫人却是地地道道的俘虏。由于小姚夫人年轻貌美,刘裕进入后秦宫殿,一下子就看上了她,纳为了妾室,十分宠爱她,甚至为了小姚夫人不再处理政务上的事。

刘裕的近臣谢晦看到之后,立刻规劝刘裕不要忘了大事。刘裕本身就更关心事业,一听到小姚夫人在干扰自己的事业,刘裕立刻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为了大业得成,刘裕只好把小姚夫人休了。

内修庶政、外拓疆土:立志灭掉刘裕的拓跋嗣,为何突然四处旅游?

刘裕的行为引起了姚氏后人的不满,原本后秦的末帝姚泓就是被刘裕所杀,如今刘裕不念私情,连小姚氏都赶走了,姚氏的子弟们越想越生气,就投靠了北魏。

刘裕在还是东晋的大臣的时候就一直有吞并天下的志向,无论是后秦还是北魏对他来说都是未来的盘中餐。刘裕的态度让拓跋嗣很快找到了对付东晋的办法,那就是走包容路线,和后秦搞好关系。姚兴还在世的时候,拓跋嗣就能够做到接受姚兴对自己的封赏。

后秦灭亡之后,拓跋嗣非但没有落井下石,反而告诉河东以及河内的百姓,如果有能把流浪民间的后秦宗室子送到京城的,都能得到赏赐。在拓跋嗣的德政下,后秦的宗室纷纷前来归降。

公元420年,姚夫人病逝,她的香消玉殒不但打击了拓跋嗣的精神,更是彻底撕碎了刘宋和北魏之间的姻亲关系。自此,拓跋嗣开始韬光养晦,假装劳民伤财,等待反击的时机。

内修庶政、外拓疆土:立志灭掉刘裕的拓跋嗣,为何突然四处旅游?

拓跋嗣的多次巡视有利于他更好地抵御柔然等外敌。

北魏作为一个鲜卑族贵族建立的国家,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平时不得不面对各种各样的外敌,例如北燕,柔然等国家的进攻。

当年,拓跋嗣曾经派南平公长孙嵩等人向北征讨柔然,北伐蠕蠕,长孙嵩等人把柔然人包围到了牛川。不久,拓跋嗣亲征,柔然人听到之后立刻回了老巢。

然而,柔然退了之后,新的敌人又出现了。魏晋时期,高云被冯跋所灭,冯跋自称大燕天王,建立北燕。后来,北魏徒何部落的库傉官斌投降了冯跋。冯跋为了和北魏作对,开始和当时还是东晋官员的刘裕勾结。

为了打破冯跋的计划,拓跋嗣派骁骑将军延普经过濡水讨伐北燕,杀死了库傉官斌以及冯跋的幽州刺史库傉官昌和关内侯库傉官提,生擒了库傉官姓。不久以后,又派长孙道生和奚观再次袭击冯跋,命令延普从幽州到辽西壮大声势,拓跋嗣自己则在突门岭亲自应战冯跋。通过这次回击,北燕再也不敢用挖墙脚的方式暗中损害北魏的利益,而是开始面子上臣服北魏。

为了威胁北燕以及柔然这些敌人,拓跋嗣开始了每年都要进行的巡幸和田猎活动。

公元421年,拓跋嗣之所以巡幸代地和云中,是因为这两个地点有着不同寻常的政治意义。代地原来叫代国,是拓跋嗣的先祖拓跋猗卢建立的政权,也是北魏的前身,可以说,没有代地,就没有北魏政权。

而云中的政治意义就更重要了,它从战国时期开始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里除了埋葬着拓跋嗣的爱妾姚夫人之外,还是拓跋嗣在大青山以南的军事基地和行宫,对于北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关隘。

云中之地地处河北,距离现在的北京和辽宁一代比较近,拓跋嗣经常对这里进行巡游,可不是为了玩,而是打着玩的旗号盯着北燕。

内修庶政、外拓疆土:立志灭掉刘裕的拓跋嗣,为何突然四处旅游?

拓跋嗣在利用一种恩威并施的方式解决国内的农民起义问题。

北魏的百姓由于地处少数民族统治区,因此人民的平均文化素质比较低,再加上灾害频频,百姓与官府的矛盾更加严重,很容易被其它不法分子蛊惑。

  1. 司马氏的遗族司马顺进入常山之后,在当地散布流言,称自己受天帝的命令,应该做皇帝,在封龙山做起了土皇帝。河西的胡族饥民们积聚在上党,推举白亚栗斯做盟主,白亚栗斯初时自号大将军,在上党造反,后来更是自封单于,以司马顺为军师。拓跋嗣听说之后,派公孙表等五个将领将他们诛灭。
  2. 常山地区的普通百姓霍秀,听说之后,也有样学样,自称自己有上天下发的图谶,还拿了一块黑色的石头假称是上天赐的玉印,诓骗当地的百姓到了山里做强盗,被常山地区的州郡长官抓捕并杀害了。

除了这两个事件,在拓跋嗣统治的时代,北魏还发生过赵郡的大盗赵德被抓到了京师被处斩,一个刘牙的百姓聚众造反,结果被奚斤讨伐平定的事件。接二连三的不同形式的起义,让拓跋嗣感到头痛不已,他意识到要想让百姓心服口服,就要解决百姓与朝廷之间的矛盾。

拓跋嗣下诏道,“吃得饱,穿得暖了,百姓才知道什么是光荣,什么是屈辱。那些造反的百姓饥寒交迫,死亡只在旦夕之间,只会为了温饱着急,那能学会对朝廷做到忠孝仁义呢?我身为皇帝,百姓们却不听我的话,屡屡参与造反,原因就在这里。

这世界上,最珍贵的莫过于男耕女织,夫妇和谐,小家庭自给自足了。从今天开始,我将把我没有临幸过的以及负责制造,劳役以及表演的宫女放出宫里给光棍做妻子。

放阴之后,拓跋嗣又下令京师的饥民到山东去拿粮食。拓跋嗣认为现在北魏频频遭遇霜冻和干旱,每年粮食无法丰收,百姓因为饥寒交迫而死的太多了,所以各地务必要捐出仓库里的布帛和粮食赈济灾民。

此后,拓跋嗣又派官员亲自到并州和定州,去访问山里居住的胡人和丁零人,视察这些地区的民间疾苦,并检举当地的长官是否有不法之事。造成冤假错案,渎职失职,欺压百姓的,都要密奏给他。后来,他发现有些远离京城的地区的长官总会以地理位置偏远为由不述职甚至隐瞒实情。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拓跋嗣设置使者巡行天下,察查各州,以观察民风民俗为由暗访当地长官的行径。重点监察地方长官的财产,如果有贪污受贿甚至怠政的全部贬职,家产充公。要求各地长官处决囚徒,量刑公平,并派高官亲自访问当地的族长,探查民间疾苦。

拓跋嗣还创新了亲民的一个“野路子”,除了因为洪水等灾害的理由减免百姓的赋税之外,拓跋嗣还经常以出巡干扰到百姓为理由,免除百姓某一年的赋税。

公元421年春天,拓跋嗣巡幸到公阳,六月份,拓跋嗣又巡幸蟠羊山。公阳之地,虽然地处偏远山区,但是土壤比较肥沃,适合农民耕耘,而蟠羊山则适合种植黄芪等中药。拓跋嗣巡幸这些地区,目标很明显,就是力图通过自己的力量,鼓励当地百姓发展农业,让百姓能够有药可医,带动当地农业以及商品经济的发展。

拓跋嗣虽然征用了民夫,但是之后他可以把已经干扰百姓当作理由,为公阳和蟠羊山一带的百姓免除或者减半一年的田地租税。况且拓跋嗣征用的民夫数量并不多,民夫们只负责运送一些家畜之类的东西,修筑的也是以保护白登山为主的园林,对于常年遭受大雪和旱灾的百姓来说,这种程度的徭役并不重,甚至可以通过这种以工代赈的方式获得生活所需。

内修庶政、外拓疆土:立志灭掉刘裕的拓跋嗣,为何突然四处旅游?

拓跋嗣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巩固自己的军事力量,震慑刘宋和北凉

姚夫人去世之后,拓跋嗣的三弟,北魏的重要将领阳平王拓跋熙病逝。阳平王拓跋熙一向聪明演达,大度容人又有节操,一直被宗族兄弟信任爱重。拓跋嗣在东部安置士兵的时候,拓跋熙就是检阅东部十二军的都督,拓跋熙检阅过的军队非常有军人的威仪,这让拓跋嗣非常高兴,后来拓跋熙讨伐西部的越勤立下了战功。然而,由于连年征战,拓跋熙的身体逐渐衰弱,仅仅23岁就病逝了。他死后,拓跋嗣不但失去了最亲爱的弟弟,还失去了一员得力猛将。

公元421年,沮渠蒙逊率领北凉士兵两万人进攻敦煌,在三面挖起了大堤企图淹了敦煌。李恂派了1000名勇士,把木板连接成一座桥,打算偷偷地挖断那座大堤同归于尽,被沮渠蒙逊发现,李恂自杀,偷挖大堤的士兵全部战死,之后沮渠蒙逊屠了敦煌,成了新的西域共主。

同年,秃发辱檀因为外出征讨乙弗氏,被乞伏炽磐偷了老巢。之后他又派人打败了吐谷浑的树阿柴。不久以后,乞伏氏又派乞伏孔子到弱水的南边征讨吐谷浑最终得以成功。

为了给这些屡屡胜利的首领一些颜色看看,拓跋嗣在公元421年亲自捕获了老虎,并多次举办狩猎大会,以韬光养晦,打消敌人注意力。其中,蟠羊山由于是长城故地,所以自然成了拓跋嗣经常去的地方。经过了一番威胁,刘裕察觉出自己的小姐夫并不好惹了,于是开始以进贡为由修好,不过两个人的不同立场注定将会有一场争斗,这是历史的必然。

内修庶政、外拓疆土:立志灭掉刘裕的拓跋嗣,为何突然四处旅游?

结语

与刘裕的不爱美人爱江山相比,来自草原的汉子拓跋嗣则是江山美人他都要。他和刘裕作为一代明君,都更在乎百姓,对政敌和本民族的敌人则十分辣手无情,都能通过法律来遏制官员对百姓的欺压,把真实目的隐藏在享乐的假象中,不过,比起刘裕来说,拓跋嗣更重感情。

能够理智地不被近臣左右,善待并信任自己的爱妾,不把女人当作自己大目标的牺牲品,能够做到公平公正,不为近臣左右,这是刘裕所不具备的。而这种优点,恰恰是最终拉开北朝与南朝国力差距的重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