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修庶政、外拓疆土:立志滅掉劉裕的拓跋嗣,為何突然四處旅遊?

北魏作為北朝中非常著名的一個朝代,其統治風格非常具有特色。北魏的統治者為了加強自身的中央集權,往往需要和漢族群眾進行合作,因此大部分北魏君主在執政過程中,都以勤政愛民為行政方針來善待百姓。其中,北魏明元帝拓跋嗣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其執政時期對百姓總體來說還是非常寬厚的,他內修庶政、外拓疆土,可以說是一位明君。

然而,公元421年,這位年輕的北魏皇帝竟然一改執政風格,開始徵收民夫,四處“旅遊”。

歷史記載,拓跋嗣在當年巡幸公陽,徵用了二十戶民夫運輸了一匹戎馬和一頭大牛,不久之後,陽平王元熙去世,又徵用六個部落的百姓運輸一匹戎馬。之後,拓跋嗣在京城徵召了六千人建立了內苑,又到了蟠羊山出巡。到柞山打獵,親自射死了一隻虎,又在犢渚繼續狩獵,隨後跑到了代地和雲中。

總而言之,這一年的拓跋嗣簡直就不像之前的拓跋嗣了,和之前大力為百姓減免租稅的拓跋嗣簡直判若兩人。那麼,拓跋嗣為什麼要大肆出遊,施加徭役給百姓呢?

內修庶政、外拓疆土:立志滅掉劉裕的拓跋嗣,為何突然四處旅遊?

北魏與劉宋的私人恩怨使得拓跋嗣開始韜光養晦,計劃進攻劉宋

拓跋嗣對劉裕的態度一直是以仇視為主的,這不光與兩個政權的敵對有關,還與後秦的滅亡有著很大的關係。

如果按照現代來說,嚴格意義上,拓跋嗣和劉裕應該是連襟:拓跋嗣的姚夫人和劉裕的姚夫人是一對姐妹。當年,姚興派散騎常侍姚敞和尚書姚泰將西平公主獻給拓跋嗣,拓跋嗣出於對後秦的尊敬,雖然是娶側妃,但是依然是用迎接皇后的禮節娶了姚夫人,即使是一場政治婚姻,拓跋嗣和姚氏的感情卻特別好。

北魏立後的時候有一個風俗,皇帝如果想立誰為後,就要先舉辦鑄造金人的大典,如果金人鑄造不成功,那這個女人就不是先祖認同的皇后。

由於姚夫人是外族女子,為了避免後秦干擾北魏的內政,鑄造金人的相關官員並沒有讓姚夫人鑄造的金人成功。拓跋嗣很不高興,決意要立姚夫人為後,被姚夫人婉拒了。拓跋嗣只好下令姚夫人雖然沒有皇后之名,但是,姚夫人的待遇必須和皇后一樣。後來,拓跋嗣一直找機會立姚夫人為後,但是都被姚夫人拒絕。

同姐姐西平公主不同,劉裕的姚夫人並沒有做過妃子,她和劉裕結婚的時候,劉裕還只是權臣。從婚姻制度上講,西平公主因為是明媒正娶的,所以算是拓跋嗣的平妻。而劉裕的姚夫人嫁給劉裕時,後秦已經滅亡了,雖然同為姚興的女兒,小姚夫人卻是地地道道的俘虜。由於小姚夫人年輕貌美,劉裕進入後秦宮殿,一下子就看上了她,納為了妾室,十分寵愛她,甚至為了小姚夫人不再處理政務上的事。

劉裕的近臣謝晦看到之後,立刻規勸劉裕不要忘了大事。劉裕本身就更關心事業,一聽到小姚夫人在干擾自己的事業,劉裕立刻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為了大業得成,劉裕只好把小姚夫人休了。

內修庶政、外拓疆土:立志滅掉劉裕的拓跋嗣,為何突然四處旅遊?

劉裕的行為引起了姚氏後人的不滿,原本後秦的末帝姚泓就是被劉裕所殺,如今劉裕不念私情,連小姚氏都趕走了,姚氏的子弟們越想越生氣,就投靠了北魏。

劉裕在還是東晉的大臣的時候就一直有吞併天下的志向,無論是後秦還是北魏對他來說都是未來的盤中餐。劉裕的態度讓拓跋嗣很快找到了對付東晉的辦法,那就是走包容路線,和後秦搞好關係。姚興還在世的時候,拓跋嗣就能夠做到接受姚興對自己的封賞。

後秦滅亡之後,拓跋嗣非但沒有落井下石,反而告訴河東以及河內的百姓,如果有能把流浪民間的後秦宗室子送到京城的,都能得到賞賜。在拓跋嗣的德政下,後秦的宗室紛紛前來歸降。

公元420年,姚夫人病逝,她的香消玉殞不但打擊了拓跋嗣的精神,更是徹底撕碎了劉宋和北魏之間的姻親關係。自此,拓跋嗣開始韜光養晦,假裝勞民傷財,等待反擊的時機。

內修庶政、外拓疆土:立志滅掉劉裕的拓跋嗣,為何突然四處旅遊?

拓跋嗣的多次巡視有利於他更好地抵禦柔然等外敵。

北魏作為一個鮮卑族貴族建立的國家,由於地理條件的限制,平時不得不面對各種各樣的外敵,例如北燕,柔然等國家的進攻。

當年,拓跋嗣曾經派南平公長孫嵩等人向北征討柔然,北伐蠕蠕,長孫嵩等人把柔然人包圍到了牛川。不久,拓跋嗣親征,柔然人聽到之後立刻回了老巢。

然而,柔然退了之後,新的敵人又出現了。魏晉時期,高雲被馮跋所滅,馮跋自稱大燕天王,建立北燕。後來,北魏徒何部落的庫傉官斌投降了馮跋。馮跋為了和北魏作對,開始和當時還是東晉官員的劉裕勾結。

為了打破馮跋的計劃,拓跋嗣派驍騎將軍延普經過濡水討伐北燕,殺死了庫傉官斌以及馮跋的幽州刺史庫傉官昌和關內侯庫傉官提,生擒了庫傉官姓。不久以後,又派長孫道生和奚觀再次襲擊馮跋,命令延普從幽州到遼西壯大聲勢,拓跋嗣自己則在突門嶺親自應戰馮跋。通過這次回擊,北燕再也不敢用挖牆腳的方式暗中損害北魏的利益,而是開始面子上臣服北魏。

為了威脅北燕以及柔然這些敵人,拓跋嗣開始了每年都要進行的巡幸和田獵活動。

公元421年,拓跋嗣之所以巡幸代地和雲中,是因為這兩個地點有著不同尋常的政治意義。代地原來叫代國,是拓跋嗣的先祖拓跋猗盧建立的政權,也是北魏的前身,可以說,沒有代地,就沒有北魏政權。

而云中的政治意義就更重要了,它從戰國時期開始就是兵家必爭之地,這裡除了埋葬著拓跋嗣的愛妾姚夫人之外,還是拓跋嗣在大青山以南的軍事基地和行宮,對於北魏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關隘。

雲中之地地處河北,距離現在的北京和遼寧一代比較近,拓跋嗣經常對這裡進行巡遊,可不是為了玩,而是打著玩的旗號盯著北燕。

內修庶政、外拓疆土:立志滅掉劉裕的拓跋嗣,為何突然四處旅遊?

拓跋嗣在利用一種恩威並施的方式解決國內的農民起義問題。

北魏的百姓由於地處少數民族統治區,因此人民的平均文化素質比較低,再加上災害頻頻,百姓與官府的矛盾更加嚴重,很容易被其它不法分子蠱惑。

  1. 司馬氏的遺族司馬順進入常山之後,在當地散佈流言,稱自己受天帝的命令,應該做皇帝,在封龍山做起了土皇帝。河西的胡族饑民們積聚在上黨,推舉白亞慄斯做盟主,白亞慄斯初時自號大將軍,在上黨造反,後來更是自封單于,以司馬順為軍師。拓跋嗣聽說之後,派公孫表等五個將領將他們誅滅。
  2. 常山地區的普通百姓霍秀,聽說之後,也有樣學樣,自稱自己有上天下發的圖讖,還拿了一塊黑色的石頭假稱是上天賜的玉印,誆騙當地的百姓到了山裡做強盜,被常山地區的州郡長官抓捕並殺害了。

除了這兩個事件,在拓跋嗣統治的時代,北魏還發生過趙郡的大盜趙德被抓到了京師被處斬,一個劉牙的百姓聚眾造反,結果被奚斤討伐平定的事件。接二連三的不同形式的起義,讓拓跋嗣感到頭痛不已,他意識到要想讓百姓心服口服,就要解決百姓與朝廷之間的矛盾。

拓跋嗣下詔道,“吃得飽,穿得暖了,百姓才知道什麼是光榮,什麼是屈辱。那些造反的百姓飢寒交迫,死亡只在旦夕之間,只會為了溫飽著急,那能學會對朝廷做到忠孝仁義呢?我身為皇帝,百姓們卻不聽我的話,屢屢參與造反,原因就在這裡。

這世界上,最珍貴的莫過於男耕女織,夫婦和諧,小家庭自給自足了。從今天開始,我將把我沒有臨幸過的以及負責製造,勞役以及表演的宮女放出宮裡給光棍做妻子。

放陰之後,拓跋嗣又下令京師的饑民到山東去拿糧食。拓跋嗣認為現在北魏頻頻遭遇霜凍和乾旱,每年糧食無法豐收,百姓因為飢寒交迫而死的太多了,所以各地務必要捐出倉庫裡的布帛和糧食賑濟災民。

此後,拓跋嗣又派官員親自到幷州和定州,去訪問山裡居住的胡人和丁零人,視察這些地區的民間疾苦,並檢舉當地的長官是否有不法之事。造成冤假錯案,瀆職失職,欺壓百姓的,都要密奏給他。後來,他發現有些遠離京城的地區的長官總會以地理位置偏遠為由不述職甚至隱瞞實情。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拓跋嗣設置使者巡行天下,察查各州,以觀察民風民俗為由暗訪當地長官的行徑。重點監察地方長官的財產,如果有貪汙受賄甚至怠政的全部貶職,家產充公。要求各地長官處決囚徒,量刑公平,並派高官親自訪問當地的族長,探查民間疾苦。

拓跋嗣還創新了親民的一個“野路子”,除了因為洪水等災害的理由減免百姓的賦稅之外,拓跋嗣還經常以出巡干擾到百姓為理由,免除百姓某一年的賦稅。

公元421年春天,拓跋嗣巡幸到公陽,六月份,拓跋嗣又巡幸蟠羊山。公陽之地,雖然地處偏遠山區,但是土壤比較肥沃,適合農民耕耘,而蟠羊山則適合種植黃芪等中藥。拓跋嗣巡幸這些地區,目標很明顯,就是力圖通過自己的力量,鼓勵當地百姓發展農業,讓百姓能夠有藥可醫,帶動當地農業以及商品經濟的發展。

拓跋嗣雖然徵用了民夫,但是之後他可以把已經干擾百姓當作理由,為公陽和蟠羊山一帶的百姓免除或者減半一年的田地租稅。況且拓跋嗣徵用的民夫數量並不多,民夫們只負責運送一些家畜之類的東西,修築的也是以保護白登山為主的園林,對於常年遭受大雪和旱災的百姓來說,這種程度的徭役並不重,甚至可以通過這種以工代賑的方式獲得生活所需。

內修庶政、外拓疆土:立志滅掉劉裕的拓跋嗣,為何突然四處旅遊?

拓跋嗣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鞏固自己的軍事力量,震懾劉宋和北涼

姚夫人去世之後,拓跋嗣的三弟,北魏的重要將領陽平王拓跋熙病逝。陽平王拓跋熙一向聰明演達,大度容人又有節操,一直被宗族兄弟信任愛重。拓跋嗣在東部安置士兵的時候,拓跋熙就是檢閱東部十二軍的都督,拓跋熙檢閱過的軍隊非常有軍人的威儀,這讓拓跋嗣非常高興,後來拓跋熙討伐西部的越勤立下了戰功。然而,由於連年征戰,拓跋熙的身體逐漸衰弱,僅僅23歲就病逝了。他死後,拓跋嗣不但失去了最親愛的弟弟,還失去了一員得力猛將。

公元421年,沮渠蒙遜率領北涼士兵兩萬人進攻敦煌,在三面挖起了大堤企圖淹了敦煌。李恂派了1000名勇士,把木板連接成一座橋,打算偷偷地挖斷那座大堤同歸於盡,被沮渠蒙遜發現,李恂自殺,偷挖大堤的士兵全部戰死,之後沮渠蒙遜屠了敦煌,成了新的西域共主。

同年,禿髮辱檀因為外出征討乙弗氏,被乞伏熾磐偷了老巢。之後他又派人打敗了吐谷渾的樹阿柴。不久以後,乞伏氏又派乞伏孔子到弱水的南邊征討吐谷渾最終得以成功。

為了給這些屢屢勝利的首領一些顏色看看,拓跋嗣在公元421年親自捕獲了老虎,並多次舉辦狩獵大會,以韜光養晦,打消敵人注意力。其中,蟠羊山由於是長城故地,所以自然成了拓跋嗣經常去的地方。經過了一番威脅,劉裕察覺出自己的小姐夫並不好惹了,於是開始以進貢為由修好,不過兩個人的不同立場註定將會有一場爭鬥,這是歷史的必然。

內修庶政、外拓疆土:立志滅掉劉裕的拓跋嗣,為何突然四處旅遊?

結語

與劉裕的不愛美人愛江山相比,來自草原的漢子拓跋嗣則是江山美人他都要。他和劉裕作為一代明君,都更在乎百姓,對政敵和本民族的敵人則十分辣手無情,都能通過法律來遏制官員對百姓的欺壓,把真實目的隱藏在享樂的假象中,不過,比起劉裕來說,拓跋嗣更重感情。

能夠理智地不被近臣左右,善待並信任自己的愛妾,不把女人當作自己大目標的犧牲品,能夠做到公平公正,不為近臣左右,這是劉裕所不具備的。而這種優點,恰恰是最終拉開北朝與南朝國力差距的重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