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姓氏之——費姓

費姓,中國漢族姓氏。費姓在全國分佈較廣,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65位。

中華姓氏之——費姓

姓氏源流

源流一

源自遠古帝王顓頊裔孫大費次子若木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相傳顓頊是黃帝孫,有裔孫伯益,伯益曾協助大禹治水有功,受封於大費,伯益有子二人,其中次子名若木,因不得繼承爵位而淪為平民,遂以父名為姓氏,姓費,以標明自己的血統所出,其後代相傳姓費。

源流二

出自嬴姓。顓頊的裔孫伯益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於費。伯益有兩個兒子,長子大廉繼承了他的爵位,次子若木沒有得到爵位,就用父親的封地名作為自己的姓,其後代以費為姓。

源流三

源於鮮卑族,出自南北朝時期北魏王朝鮮卑拓拔部費連氏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源於蒙古族、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今彝族、布依族、土家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費氏族人分佈,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費氏,世代相傳至今。

遷徙分佈

中華姓氏之——費姓

費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費姓人口在全國姓氏中排行第198位,大概有45萬人,主要分佈在河北、上海、江蘇、安徽、浙江、湖北、河南。

春秋時,費姓隊伍迅速擴大,所居區域也擴展至今山東、湖北境內。

兩漢時期,費姓名人有東萊人費直,汝南人費長房,犍為南安人費貽,吳郡吳興人費鳳。說明費姓在此際除繼續繁衍於今河南、山東、湖北之地外,已有費姓徙居犍為郡、吳興郡,犍為郡地跨今雲貴川三省,吳郡地跨江浙,可見當時費姓分佈之廣。

三國時,江夏人費禕因求學入益州,並落籍該地,後貴為蜀國宰相,並與劉禪結為兒女親家,使江夏郡的費姓在蜀地顯赫。

兩晉南北朝時,在江夏郡繁衍的費姓依舊興旺,而且名人不斷。隨著北魏費連氏、費莫氏改為費姓,使河南、山西、河北等地都有了新的費姓族人。

唐末五代時期,中原板蕩,民不聊生,有費姓人隨逃難的隊伍入遷今安徽、江蘇、浙江等地,並有一支進入福建。

宋末,隨著江浙之地變為殺人戰場,有費姓繼續南遷於今兩廣之地。

明初,山西費姓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山東、江蘇、天津、河北、河南等地。明清兩代,繁衍於今浙江紹興一帶的費姓由於從事師爺或幕僚的行當,有落籍於今北京的。

清中葉以後,費姓人有赴臺謀生者,而且此期之費姓已分佈於今全國大多數地方。

姓氏名人

費無極:春秋時期楚國大夫。奉平王命令,去秦國為太子建娶婦,因婦貌美,歸楚後,便勸平王將該女納入後宮。後又屢屢進言,使平王殺建,建遂亡命奔宋。

費孝通:江蘇吳江(今蘇州市吳江區)人,著名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民族學家、社會活動家,中國社會學和人類學的奠基人之一。

中華姓氏之——費姓

費玉清:歌手,主持人。

中華姓氏之——費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