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俊美聰明,卻為何樂於娶一個醜陋的妻子?

回溯歷史長河,有人在其中激起波濤大浪,有人在河中留下漣漪點點。既有帝王將相兀此一生追逐功業,也有名儒隱士淡泊名利歸隱山林。不盡的人,以不一樣的姿態過完他們或平淡或璀璨的一生,共同構成了那個時代中的一副包羅萬象的畫卷。

但有些人,卻能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各自風采翩然地抒寫人生的旅卷。如蜀漢丞相諸葛亮,其少時躬耕南陽,就像後世最具有魏晉風遺的竹林隱士嵇康、或尋覓桃花林不得的陶淵明。而其在亂世中隱逸,只一茅蘆屋,幾小童,一抔茶,端的是肅清簡樸,恬然自得。

諸葛亮入仕之後,跟隨劉備,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二十載鞠躬盡瘁,屢建奇功,讓人不由嘖嘖佩服。諸葛丞相不愧為後世所僅敬佩愛戴,從一介隱逸之士到謀士將帥,不論那個身份他都能做好。

其實,諸葛亮非但德行兼修,智謀出眾。歷史上的諸葛亮還是個身材高大、英俊瀟灑之人。據史料載:(孔明)身高八尺,猶如松柏。換算成現代度量標準,就是身高一米九有餘。且身姿傲然,卓有氣質,標準言情男主的配置。

由此我們可以想象,諸葛亮是一位英俊瀟灑,智謀出眾的人。而且他的一生為了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故而贏得了後世的一片美譽。

那麼問題來了,這樣如此芝蘭玉樹,皎皎若明月,智謀堪稱文曲下凡的男子,他的伴侶又是什麼樣的人呢?

歷史可能令我們大跌眼鏡,諸葛亮的妻子黃月英(正史本名不詳,《三國演義》中稱其黃月英,本文為了方便姑且叫他黃月英)竟是“無鹽(古時醜女專稱)”之女,醜名遠揚。由此諸葛亮卻也讓人詬病,並且貽笑大方。

諸葛亮俊美聰明,卻為何樂於娶一個醜陋的妻子?

當時(劉備三顧茅廬之前),諸葛亮與襄陽名士司馬徽、龐德公、黃承彥等有結交。而當時黃承彥聽說諸葛亮要娶妻,他便說:身有醜女,黃頭黑色,而才堪相配。許配與你為妻若何?

而諸葛亮因為敬佩黃承彥的才學,加上她又聽說黃月英還是個多才多藝之女,於是欣然答應這樁親事,並很快迎娶了黃月英。然而,就在諸葛亮娶了黃月英之後,時人都以此作樂取笑於諸葛亮:“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醜女”,很快這句話就成了鄉諺流傳開來。

那麼諸葛亮俊美聰明,卻為何樂於娶一個醜陋的妻子呢?黃月英身上有什麼閃光點引諸葛亮拜倒在其“石榴裙”下呢?原因分析如下:

1、可能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奇醜無比

當時諸葛亮未出山時正於南陽躬耕,未曾揚名天下,素日裡好交名人雅士,正可謂“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當時襄陽名士黃承彥聽聞諸葛亮有成家的打算,加之他素來欣賞諸葛亮的才華,遂將自己的女兒黃月英引薦給他。

當時黃承彥是這麼對諸葛亮介紹自己的女兒:身有醜女,黃頭黑色,而才堪相配。儼然黃月英的外表與我們黃種人的“黑頭髮,黃皮膚”相反,所以時人稱其為醜。

這裡我們可以想象,黃月英的容貌大概也就是像染了金髮的黑人美女一樣,雖然皮膚看起來很黑,但是五官端正,容貌尚可。

加上古人多謙辭,名士之輩更注重名聲,萬不會自吹自擂。而黃承彥身為名士卻說黃月英“醜女”,而後又反說起黃髮黑皮。這恰如後世風靡歐美的美黑文化,引無數白種人趨之若鶩將自己的白色皮膚通過各種手段變黑,來渲染一種力量和健康的美感。

許是古人的審美觀與我們現代人不同,也許把“五官端正,容貌尚可,但皮膚黑,頭髮黃”的曼妙女子看做醜女也不一定。畢竟古人的世界觀沒有我們現代人寬廣,當我們看到黑人美女時就覺得她們也很漂亮。

而古人看到黑人,先不管美醜,總覺得與自己的審美觀格格不入。這大概就是古人與現代人的審美觀不同造成的吧。

當然還有另一種說法,傳聞黃月英非但不醜,反而貌美非常,又嫁得良婿佳偶。因此引起了鄉里其他年輕女性的嫉妒而詆譭她的容貌,這才有了“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醜女”的貶低之詞。

諸葛亮俊美聰明,卻為何樂於娶一個醜陋的妻子?

且三國亂世中,如若沒有足夠的倚仗和庇護,貌美之名遠揚反而會成為一種禍害,參考三國著名美人大小喬姐妹花。即使強如東吳豪族,也有“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的感慨。

許是出於為整個家族的綜合顧慮和文人名士好謙的本性,所以黃承彥也在公共場合“毫不吝惜”地傳揚其女的醜名,這樣就能保得其女的周全。正是在眾多因素的加諸下,原本貌美的黃月英漸變成一個他人口中的“醜女”。

綜上來看,黃月英可能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奇醜無比。而且我們發現諸葛丞相一生只娶黃月英一人,即便他當了宰相位高權重也是如此,他沒有與同時期的男子一般納娶三妻四妾。

須知諸葛亮當上丞相之後,位高權重,大可娶三妻四妾,可他沒有這麼做。只能說除了本人的高風亮節,不貪慕皮囊的光鮮亮麗之外,大概也有黃月英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奇醜無比的原因吧。

2、聰明伶俐,多才多藝

封建時代,女子社會地位卑微,並不像男子之間追求功名,有讀書之風。平民女子能識字已經是難得,即便是官宦家女子也大有人奉行“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準則。

而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身為名士黃承彥女兒的黃月英。因為家風的薰陶和父親的要求,自小便廣閱典籍,潛移默化下,看事待物的眼光也甚為出眾。她的才學使其在眾多女子眾脫穎而出,很快就成了一代才女,得諸葛亮的慧眼相識也不足為奇。

在《三國志·諸葛亮傳》中記載,諸葛亮在迎娶黃月英之前,他已經聽說她的名聲,是一個很有才華的女子,自幼才識過人,與尋常的子女見解不同。

加上智若諸葛亮,早已領略了娶妻當娶賢的道理。只有兩人都富有一定才學,才能更好地溝通交流,相敬如賓。若只一味追求皮囊,不在意兩人內心靈魂的契合與否。

隨著時間的流逝,夫妻二人的也會溝壑漸生,導致家庭不和。這就好比魯迅對沒讀過書朱安很冷漠,而鍾情於讀過書的許廣平同一個道理。

再者,古人自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追求。而諸葛亮又深受傳統文化的薰陶,在其看來,相比於女子的容貌,他更看重女子的學識與才華。是故以在諸葛亮想來,富有才學的黃月英當是他達成“齊家”目標的完美人選。

況且,黃月英給諸葛亮帶來的驚喜遠不止於此。據說,黃月英除了是個才女之外,她還是個發明製造能手。像諸葛亮投入戰場的木流牛馬、諸葛連弩也是黃月英發明的。

另外,在閒暇之餘黃月英當時還發明瞭機械木狗等物件,可以跟真狗一樣看家護院。也就是因為黃月英聰明伶俐,多才多藝,所以諸葛亮對其愛慕不已。

3、攀附一門背景

另值得一提的是黃月英的家庭背景,其父黃承彥是與高爽並列的荊襄沔南名士,享譽天下。其在讀書人中有著很高的威望,自然就有著很強的能力和人脈。

諸葛亮俊美聰明,卻為何樂於娶一個醜陋的妻子?

其中,黃月英的姨母是當時劉表後妻蔡夫人,也就是劉表水軍都督蔡瑁的姐姐。由此可見,黃月英的母氏家族具有一定的政治力量。顯然,身在亂世天下的諸葛亮很需要這樣的才學與背景。

迎娶黃月英,從功利的角度出發。既不會駁了黃承彥的面子而失去一位朋友,反而能鞏固和黃承彥的友誼,並以黃承彥女婿的身份作為跳板。從而讓世人得以發現自己的才華,提升自己的知名度,這對以後出入仕途大有裨益。這點可以從劉備“三顧茅廬”可以看出。

同時還能攀附黃月英其姨母的家族關係,結識荊州軍閥勢力劉表,以防不時之需。總而言之,在一個亂世中,文弱白身難以保全自己。而獲得黃月英的幫助,不僅能攀附一門背景於仕途有利,而且也令自己在亂世安定增添一份籌碼。

4、諸葛亮一心打天下,無暇顧及兒女情長

再者說回諸葛亮自身,縱觀整個三國時期蜀漢政權的發家史,我們不難得知丞相很忙。初出茅廬之後,諸葛亮先是勸誡劉備及時攻打荊州以佔據地利。後蜀吳聯合,與周瑜共商計策,在赤壁之戰中火燒曹營。

而後向主動上行議調動軍隊,整頓荊益兩州,實現其“三分天下大勢”的政治目標。之後蜀漢政權建立之後,他也時刻沒有放鬆。畢竟當時的蜀漢面臨的波折仍是不斷,先是關羽被俘,繼而張飛被害。最後先主怒攻東吳,留下一堆爛攤子後白帝城託孤。

諸葛亮俊美聰明,卻為何樂於娶一個醜陋的妻子?

而諸葛亮為不辱使命,平定百越,六出祁山行北伐之事,而漢室大業待其復興。為此,“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在其一生都沒時間和精力耽於兒女情長。

對於這樣事業心重的男人來說,妻子需體貼,有助益能出妙計更佳,而對於外貌則無太多要求,而不是很漂亮的黃月英正好合乎諸葛亮的要求。這也正是諸葛亮身為丞相,大可娶個三妻四妾,可是身邊就只有黃月英一位妻子的原因所在了。

綜合來看,黃月英並不如歷史所描繪的那樣奇醜無比,且卓越的才華彌補了外貌略微不足,又富有良好的家世背景,更何況諸葛亮耽於事業,並不如何注重外表。是故以對於納娶“醜女”黃月英這門親事,諸葛亮欣然應允。

而娶妻娶賢,諸葛亮放下世俗對於外貌成見。摒棄了迎娶漂亮妻子所帶來虛榮攀比之心,才能真正欣賞“醜女”黃月英之美。是故以所謂佳偶天成,並不執著於外貌上的相得益彰,而更多在於兩人內裡的是否登對。

總評:

縱觀芸芸眾生,每個人都有著各自的性格特點。而自古以來人們都有著一個共性——好面子。顯然,諸葛亮自幼便才智過人,而且成年之後,更是高達魁梧,一表人才。加上他的智慧卓絕,由此在三國時代也算得上是一個很有名氣的人物。

但即便是他想要一心為了建功立業,才迫不得與去娶醜妻,可他內心裡還是不免要擔心被人取笑。不過諸葛亮卻能夠放下面子,任憑眾人嘲諷,他全然不懼。足見諸葛亮深受傳統文化“娶妻娶賢”的深度影響。

誠然,諸葛亮這種不注重外表,只追求心靈美,加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偉大壯舉,讓世人為之欽佩不已。而諸葛亮之所以成功,其實他就是追求著事業,而放棄了自己的面子。

這正如某名人說過“當你放下面子後,你才能把事業做好”一樣。所以,你還沒成功的時候,就不要顧及面子,請把面子放下,好好打拼你的事業。

更多精彩歷史故事,歡迎關注【探筆史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