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三国]刘备的国号之谜:是蜀还是汉?

《三国演义》第80回“曹丕废帝篡炎刘,汉王正位续大统”,写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正式改国号为大魏,自己做了魏朝皇帝。消息传到成都,刘备手下的一帮谋士也如法炮制,在成都武担之南设坛,多官整设銮驾,让刘备登坛设祭,接受玉玺,颁发诏令,设立皇后、太子、丞相等大小管吏,大赦天下——刘备正式建国,做了皇帝。

[说三国]刘备的国号之谜:是蜀还是汉?

刘备称帝

刘备虽然做了皇帝,但却与曹魏不同,没有像曹丕那样宣布“国号大魏”,而只是由诸葛亮等大臣说了一通“王上乃汉室苗裔,理合继统以延汉祀”。所以,后人一直弄不清刘备这个皇帝统治的国家到底号什么大名,是称“汉”?还是称“蜀”?还是合成“汉蜀”?刘备当时为什么不公开宣布明确一下呢?

这个谜底据说与正统有关。

清人王士祯《香祖笔记》卷七引唐庚《三国杂事》说:“先主父子相继,始终号汉,未尝一日称蜀。陈寿黜其正号,徇魏、晋之私意,废史家之公法,改汉为蜀;犹五代称李璟为吴,刘崇为晋,今《五代史》南唐、北汉世家未尝以吴、晋名之也。盖宋人之论,已以南唐为吴王恪之后,比于昭烈(即刘备)矣。……予尝谓五代中原之君,史家所谓正统者,皆盗贼僭窃无足此数”。

这就是说刘备的国家,他们自己从来没有称过“蜀”,一直叫“汉”。称建立于西南蜀地的这个小国为“蜀”,那是《三国志》作者陈寿“徇魏、晋之私意,废史家之公法”的可耻行为,刘备的国家应该称“汉”。

[说三国]刘备的国号之谜:是蜀还是汉?

魏蜀吴形势图

但这种解释也未必十全十美,无懈可击。如果说陈寿是晋朝人,他替魏、晋争正统,称刘备之国为蜀国,并将这一立场融进了《三国志》的写作,这一点可以成立,那人们不禁要问,为《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是南朝人,按说跟魏、晋已经没有什么利害关系了,怎么他的注释里引用了那么多的史料,作了那么多的评注,竟不去评评这个理,替刘备挽回这个正统呢?另外,《三国演义》“拥刘反曹”的倾向是那么鲜明而强烈,作者处处骂曹氏是“奸贼”,要“篡汉”,为什么竟忘了特意给刘备的登基加上一批“国号大汉”呢?即使是句赘言又有什么关系呢?

[说三国]刘备的国号之谜:是蜀还是汉?

大家都在盼着有个一官半职的

看来,问题并不一定如此简单。

依我们看来,这件事情弄成现在这个样子,还得要怪刘备自己和诸葛亮丞相,他们当初多说一句,哪会成如今这个样子?当然,也还有另外一种可能,这就是刘备他们有意含糊其辞。因为他们看见曹魏太强大,又是从汉献帝这个“正牌皇帝”手中抢去的皇位,势大气粗,名正言顺。而自己则是第地偏势弱,如果宣传的声音太大,不仅不会博得认可,反而可能会招致天下众起而攻之,这个说法能不能成立?人们只要回顾一下孙权,一会儿对曹魏称臣,一会儿又起兵反对曹魏,偷偷摸摸自称是王是帝的游戏就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