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国学?

考贰拉


我们的生活细节,构成的日常。所需要的文化和思考,都有一种文化惯性。重复的多了,几乎不需要思考。这是整个民族社会的惯性,是在文化背景中形成的。关健是人们都认可,认为就应该这样。这种惯性和细节,是经过时间淘汰后,所存留下的。是国学文化与时间的共同作用下的最好选择,并且不断的淘汰着,增添着。我们学习了国学后,会使这些细节更有连贯性,也会更实用,提升细节的文化性,使日常有文化和文明的充实感觉,并在各种事务中,更受到人的尊重和理解。国学是国家的生成纪录,起源的水平,决定了以后的发展。代表人类文明的只有文化这一衡量,每个国家的学问,都是那个国家的国学。因此中国的国学,就在表现方式上区别于别的国家,形成特有的气质和内涵。今天的一切,都是由国学奠定的形式。生活方式决定思维逻辑,对待国学的态度,是尊崇而思后传习。学习的最好方式就是创新,不掌握全面,没有创新的可能和动力。这是增减的理由,和不可否认的内在精神。





阿婆讲故事


国学是精点,孩子们从小就应该学习。


涵涵奶奶1957


国学,就是优秀的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向上向善的文化,蕴含着丰富厚重的积极进取、健康向善的传统美德。“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倡导守望互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倡导推己及人的爱人之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代表着中华民族强烈的进取精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体现了中国人温润如玉的包容精神。“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源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中国人的大丈夫理想人格。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这是国学的真正内涵。

世间之事,有真就有假,有真国学就有假国学。真国学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而假国学则是数千年来中国文化中落后、腐朽,无法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思想和文化。比如所谓“女德专家”丁璇女士说:“忍让是大智慧,我们女人一定要忍,还有总挨揍、挨人欺负的人,他不爱闹病。”把所谓“忍辱负重”说成是女人的基本道德,甚至神话到可以强身健体的地步;辽宁抚顺“女德班”以“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逆来顺受,坚决不离婚”为女人的四项原则,直接矮化和物化了女性;某些童学馆、私塾把《弟子规》等不加选择一股脑拿来灌输给孩子。事实上,在《弟子规》和“二十四孝”故事中,有相当部分是封建文化的糟粕。郭巨为了孝顺母亲,竟然要活埋儿子,毫无人性可言;《弟子规》中,“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扼杀人的独立人格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