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N机构 All in 电商直播?我劝你冷静!


MCN入局电商直播,开局不太美


公会/MCN机构 All in 电商直播?我劝你冷静!

2019年,电商直播看上去一片红火,头部主播一场直播一套房的节奏,让看客们眼红不已。

体量大、形势利好;

相比不可控的打赏收入,电商带货变现稳定;

电商直播“佣金+服务费”,收益透明、可量化;

通过带货,可以吸引多层次流量,提高主播曝光

......

各家MCN甚至直播平台纷纷加码电商直播业务。

今天,我们叫得上名字的头部电商主播,薇娅李佳琦辛巴雪梨张大奕,背后都有专门的运营公司,出身公会或MCN的屈指可数。


电商直播,新战场有新套路


同样是直播,为何驰骋各大直播平台的公会们,在电商直播却折戟沉沙?电商直播有自己的一套运行逻辑。

经过2016年到2019年的发展,电商直播已经形成了独有的闭合生态链,业务线也被清晰的分成两种类型:


供应链就是话语权


供应链,就是直播中产品跟哪个品牌合作,能不能全线首发,能不能拿到全网最低价,佣金抽成怎么协商?

所以,供应链决定议价能力,低价是一场直播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与秀场直播最大的不同——主播的影响力不是全部。低价才是。


头部主播强势


尽管供应链至关重要,但在头部们面前,还是要能屈能伸。品牌报名薇娅李佳琦的时候需要有最特别的一些新品以及最好的一些机制,去打动主播。

直播数据运行法则


电商直播平台也有一套对主播和公会/MCN的流量分配法则。成交额、成交单数、在线人数、在线停留时长是核心算法指标。如果分配的流量无法被有效利用,下一轮分配的流量就会打折。


有人有流量的MCN,优势在哪儿?


按照普遍观点,MCN有人有流量有资源,转型带货有天然优势。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不妨一一分析:

MCN说,我有人!


MCN尤其有能唱能跳有颜值的红人,同样是每天3-4小时的连轴直播,体力不是门槛。

主播需要有娴熟的沟通技巧和控场能力,电商主播无非多一条“懂产品”,貌似也不难做到。

是不是MCN的网红们可以无缝切换带货呢?


em....不一定。你还得有亲和力吧,毒舌的、高冷的、只会抖机灵耍宝的也不行。


带货对专业能力要求更高,演讲老司机罗永浩念错品牌名,让围观后的粉丝们得出了一致结论:“直播还是薇娅专业”。而且粉丝的包容度不同,秀场主播口误无伤大雅,但带货主播一句话说不准,明天热搜见!


MCN说,我有流量!

不管哪个段位的红人主播都有各自的粉丝群体,粉丝就是流量,MCN似乎占据了流量的绝对优势。

但是,流量≠转化率,引导打赏和引导下单,营销技巧又不一样,一个是为内容付费,讲的是心甘情愿;一个是为消费者自己投资,讲的是物美价廉。


带货水深,MCN需小心


MCN很容易掉进这些坑:

1. 先开直播,先拉粉丝?


电商主播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网红转电商,二是培养新的主播。


转型的主播,担心适应性,担心老粉流失;全新培养带货主播,担心没流量没粉丝。在纠结中错失良机。

2. 团队管理能力


主播背后团队的实力决定了主播可以走多远。

主播仅是电商直播中的一个环节,一场成功的带货除了主播的流量,还需要专业的招商和高质量的选品。

电商直播团队既要懂得电商平台规则玩法的MCN机构,还要有对供应链产品的定制能力。


稍有不慎就可能“翻车”,李佳琦的“不粘锅”、罗永浩的“信良记小龙虾”,团队管理和风控不到位可能让主播一夜回到解放前。


3. 价格没有竞争力

有的MCN自认粉丝忠诚度高,靠情怀割韭菜,价格什么的不重要,喊着“全网最低价”的罗永浩首播有哪个低于市场价了?


有的MCN小瞧了粉丝价格敏感性,认为只要产品质量好,就有消费者为优质买单。殊不知,网友们货比三家的线下优良消费习惯转移到线上仍没摈弃。


4. 用户不匹配


与秀场直播类似的MCN机构,用户群男性居多,这与观看电视直播的女性群体错层。

唱跳网红的粉丝为秀场直播打赏,不代表会为主播买单。就像你在菜场能卖菜,但不代表也能在菜场就能卖衣服。


5. 场景不对


淘宝前直播负责人说“秀场直播是哄大哥,电商直播是哄大姐”。

对于泛娱乐MCN的红人主播来说,大哥来看你唱歌跳舞解闷儿,你却让大哥买面膜,那大哥必须不高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