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鹄高飞,一举千里”,漫谈楚汉之争刘邦战胜项羽的关键

前言

在我国历史上的楚汉之争中,很多人觉得刘邦能够战胜西楚霸王项羽,是天意。就连项羽乌江自刎时都这样说,是上天要灭亡他,而不是因为征战不利。那么,真实情况是这样的吗?当然不是!抛去许多历史上的客观原因,项羽会败给刘邦,应该是败给了刘邦的性格。而刘邦能战胜项羽,也多半因为刘邦的性格。

有的朋友可能会问了,刘邦,就是秦末的一个亭长出身,他能有什么性格,可以战胜项羽呢?其实,说是刘邦的性格帮其战胜项羽,是因为刘邦的性格帮助刘邦笼络住了人心,在遭遇挫折的时候,也能够及时醒悟,再次崛起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漫谈楚汉之争刘邦战胜项羽的关键

(刘邦画像)

刘邦,是那种哪怕跌到人生谷底,仍然能够爬出来的人。他更是在取得胜利之后,会放声高歌的人。而且刘邦也喜欢美女、金银珠宝,可是为了成就大业,刘邦都可以放弃这些享受。或许因为出身于秦王朝社会底层平民,刘邦有着更多平常小人物的市井性格,而不是像项羽一样,不接地气儿。

说起刘邦的性格,虽然刘邦最后成了汉高祖,但是他的性格,似乎成了人们最为诟病的地方,为何会这样呢?主要因为刘邦出身于市井,也就难免会带有很多小人物的性格。或者说,刘邦的身上,有很多普通人的性格。而不是说他成了汉高祖,也就成了神了,身上这样那样的性格也就消失了!刘邦的身上,普通人的性格依然存在。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漫谈楚汉之争刘邦战胜项羽的关键

(刘邦画像)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

这对刘邦的性格写得十分形象,刘邦有豁达大度的性格,也有好酒好色的性格,这些性格都足以说明,刘邦就是一个普通人。可是这些性格又说明,刘邦和普通人也有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豁达大度,否则,刘邦也是一介布衣,又如何从普通人中脱颖而出呢?而豁达大度,也是刘邦比项羽要厉害的一个性格。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漫谈楚汉之争刘邦战胜项羽的关键

(项羽画像)

有的朋友可能会问了,项羽难道不豁达大度吗?项羽也有豁达大度的时候,但是项羽小心眼起来,可也是让人很无语。比如项羽打败了章邯统率的秦军主力,可是在见到诸侯的士兵欺负秦军士兵时,项羽却担心秦军降卒造反,就索性坑杀了二十多万投降的秦军。还有,有人骂了句楚人"沐猴而冠",项羽就把那个人给烹杀了。

可见项羽的性格比刘邦要差远了,而项羽性格的影响可能是方方面面的,刘邦性格的影响自然也是如此。楚汉之争刘邦项羽的较量,或者可以说是两个人性格的较量。而咱们这篇文章,主要从刘邦的性格入手,探析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

隐忍的性格:助刘邦积蓄实力

刘邦能战胜项羽的第一个原因,在于刘邦懂得隐忍。在楚汉之争的前期,刘邦的势力要远远小于项羽。这个时候的刘邦,在项羽面前,难免要委曲求全。刘邦就好比一个乖宝宝似的,会百般讨好项羽,

因为项羽这个人容易猜忌人,刘邦不得不隐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鸿门宴,刘邦得知项羽要进攻自己,不得不亲自来谢罪。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漫谈楚汉之争刘邦战胜项羽的关键

(鸿门宴画像)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沛公旦日从百馀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於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

谁能想象,不可一世的汉王刘邦,能够在项羽面前如此温驯。而刘邦真是如他话语中所说的那样,对项羽如此敬服吗?当然不是!刘邦之所以到鸿门谢罪,是因为刘邦此时势力弱小,如果不来,项羽的大军可能立刻就会攻过来。为了不吃眼前亏,刘邦也只能暂时委屈自己,来杜绝项羽的猜疑。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漫谈楚汉之争刘邦战胜项羽的关键

(汉高祖塑像)

懂得隐忍,刘邦即便有争霸之心,暂时也不和项羽撕破脸皮,慢慢积攒自己的实力,等到自己的实力足以灭掉项羽的时候,那么,眼前的隐忍自然也就值得了。而刘邦这样隐忍的性格,项羽能够做到吗?

以项羽宁折不弯的性格,要他隐忍,只怕比战死沙场,还要难受。项羽的心中,或许也就从不懂得隐忍为何物。而单单一个隐忍的性格,就是刘邦要比项羽高明的地方。懂得隐忍,让刘邦的势力一天天壮大。项羽不懂得隐忍,自高自大,失去人心,势力是在减弱的,如此,又怎能不被刘邦击败?

百折不挠的性格:令刘邦愈挫愈勇

刘邦能够战胜项羽的第二个原因,就在于刘邦有百折不挠的性格。在与项羽的多次交战中,刘邦败多胜少。他经历的最大的一次挫折,就是彭城之战,刘邦那时刚出关,带着四十多万大军,趁项羽没在彭城,轻轻松松就攻下了楚地,占领了项羽当时的国都——彭城。可就在刘邦志得意满之时,项羽突然回师,刘邦遭遇楚汉之战最大的惨败。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漫谈楚汉之争刘邦战胜项羽的关键

(楚汉彭城之战)

《汉书》记载:"羽闻之,令其将击齐,而自以精兵三万人从鲁出胡陵,至萧、晨击汉军,大战彭城灵壁东睢水上,大破汉军,多杀士卒,睢水为之不流。"

这次彭城之战,刘邦也算见识到项羽的厉害。楚霸王项羽仅用三万人马,就击败了刘邦聚集起来的几十万大军。刘邦先从夺得彭城的喜悦,变为覆军杀将的悲哀,这也算是人生的大起大落了。如果别人遭遇刘备这样的挫折,估计早就崩溃了,就别说去争霸了。可是,刘邦呢?刘邦是也崩溃了吗?当然没有,刘邦接下来做的事情就是整军再战。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漫谈楚汉之争刘邦战胜项羽的关键

(楚汉彭城之战地图)

而这也正是刘邦的性格,彭城之战他败得或许很惨。而且刘邦应该也很后悔,因为在他最初取胜的情况下,刘邦骄傲了,这才给了项羽反戈一击的机会。可事实虽然是这样,错误已然造成,刘邦想到的是,如何收拾残局,再与项羽作战,一时失败,并不代表永远失败。彭城之战,刘邦即便惨败,却仍是百折不挠,与项羽继续争霸,这也才有了后来垓下之战的最终胜利。

大度的性格:使刘邦赢得人心

刘邦能够战胜项羽,第三个原因在于刘邦有大度的性格。刘邦的大度在于他能容人,得到城池,缴获财物,愿意与部下分享。最能体现刘邦大度的,就是韩信封王这件事。当时刘邦率军与项羽正面对峙,韩信统率偏师,灭魏,平赵,克齐,他留在齐国,就想让刘邦允许他为假王,镇守齐国。这可把刘邦气坏了。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漫谈楚汉之争刘邦战胜项羽的关键

(韩信画像)

《汉书》记载:"汉王怒,欲攻之。张良曰:"不如因而立之,使自为守。"春二月,遣张良操印,立韩信为齐王。"

刘邦这儿正和项羽大战,作为刘邦的部下,韩信不仅不来助战,反而乘机来索要权势,放在哪个君主遇到这样的事情,都很难容忍。当然,刘邦一开始也很生气,但是经张良一劝,刘邦干脆就封韩信为齐王。可见刘邦有多么大度,他没有因韩信的贪婪而意气用事,反而能从大局考虑,就让韩信当了真的齐王。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漫谈楚汉之争刘邦战胜项羽的关键

(项羽塑像)

试问遇到韩信这样的事情,项羽能够做到吗?只怕项羽即便让人把印绶刻好了,也还要权衡再三,最终也不会这样封赏属下。而刘邦却能很大度得把个齐王封给韩信。也正因为刘邦处事如此大度,像韩信、彭越这样的大将才愿意为刘邦效命。垓下之战为何能围歼项羽成功?还不是因为刘邦大度的性格,使得他聚集了一大批武将,最终助其在垓下之战取胜吗?

总结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漫谈楚汉之争刘邦战胜项羽的关键

(汉高祖刘邦塑像)

以上咱们从刘邦的性格入手,探析了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可以说,刘邦隐忍的性格,在楚汉之争还没有爆发前,让刘邦攒足了对抗项羽的实力。而刘邦百折不挠的性格,让他在与项羽争霸过程中,即便遭遇一系列惨败,也能顽强地继续拼搏下去。而刘邦大度的性格,让他获得了人心。

比如韩信、彭越和英布这些秦末时期的大将,都因为刘邦的大度,而聚集在他的麾下,这才有了项羽垓下之战的最终惨败。只是很可惜,项羽在临死前还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天意,他应该明白,很多时候,骄傲自大和不能容人的性格,毁了他的王霸之业。而刘邦,即便出身不如他项羽,可是有着真正立业者该有的性格,这才取得最终胜利。

从楚汉之争,刘邦能够战胜项羽,我们可以看出,性格对于一个人的人生和事业影响有多大。面对人生挫折,也应该如刘邦一样,懂得隐忍。在挫折面前更应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当然更应懂得让自己心胸开阔一些,大度的品质更能为人生和事业带来辉煌

,一个人的性格也就决定了他的人生高度,所以,努力锻炼自己优秀的性格和品格吧!

参考资料:《史记·高祖本纪》《史记·项羽本纪》《汉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