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組合作學習如何科學劃分小組,才能打造和諧積極的班集體?

小組是班級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班組文化的建設即從劃分小組開始,因此,小組的構建和劃分就成為合作學習能否成功開展的關鍵,科學的建構小組是開展一切後續工作的前提和基礎。今天將由研究中小學班組文化11年的蘇派課改的劉陽主任,繼續與大家分享如何通過合理的劃分和構建小組快速打造和諧積極的班集體的內容,希望能給大家梳理清楚接下來的工作方向與思路。

小組合作學習如何科學劃分小組,才能打造和諧積極的班集體?

首先,我們要清楚的認識到小組合作學習的分組不是簡單的拉開桌椅,也不是盲目的劃分小組,而是通過一種系統、科學、有效的分組方法,讓班級中每一個孩子都能得到全面的發展與提升,讓不同成績和特點的孩子在這個過程中都能夠發揮所長,讓所有孩子都能夠變得樂學、愛學、陽光自信,而要想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態度,關鍵還在於如何進行合理的劃分與構建小組。

我們在做小組構建的時候,一般分為三個階段,即分組前、分組中和分組後,在這三個階段實施的方法均有不同的側重點,那該如何制定科學的、系統的、全面的方案才能幫助教師、學生明確目標和方式,讓學習和工作更有方向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

一、分組前

分組前的核心是幫助學生理解合作學習的精髓與意義,不可盲目和隨意分組,必須要做好課改年級全體教師的師訓工作(通過班組文化建設和教師體驗式培訓完成),對班級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解讀和培訓,班主任帶領下設計一節美好的主題班會,文化建設傳幫帶(帶領學生觀摩優秀班級文化展示),觀摩合作學習課堂,通過演講、全體投票選拔組長,充滿儀式感的組長的簽約儀式這七件事情。只有做好了分組前的這七件事,才能讓起步工作方向更明確。

小組合作學習如何科學劃分小組,才能打造和諧積極的班集體?

二、分組中

分組中要牢牢把握好“組織體系構建”、“小組成員崗位設立”、“小組C同學如何安排”這3個關鍵點,穩紮穩打的落實每一個步驟,才能讓分組過程更順利。

1、組織體系構建

分組原則:組內異質,組間同質;根據學生自身特性和實際情況進行分組,促使小組內可以達到優劣互補,小組間可以達到水平相當,實現組內互學、組間競爭的良性局面。

小組人數:5-7人一組,7人一組不超過兩組,一般情況下,每個小組由6名學生組成為最佳。

分組關鍵點:根據性別、性格、文理學科搭配、家庭背景、愛好等因素合理分組,分完組根據情況小範圍微調,一旦進入小組文化構建階段,則小組不宜再改變。

小組座位:小組座位採取圍坐式,統一標準。

分組策略:考慮周到,保障最大化組間平衡。

2、小組成員崗位設立

組織體系構建完成後,要賦予小組每個人明確的崗位與職責,從而確定小組成員各自的分工,一般小組中需設立包含行政組長、學科組長、紀律組長、衛生組長、體藝組長、分數記錄員等崗位,崗位設立的原則是根據小組成員的優勢進行科學分配,促使小組成員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從而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強小組成員的團隊意識,提高合作品質。

3、C同學如何安排?

當小組組建好了,團隊分工明確後,小組中C同學的安排也至關重要,只有讓小組的每個成員都能夠找到認同感和自豪感,才能真正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內驅力,因此需要通過C同學幫扶計劃、合理運用評分機制,讓他能感受到自我的價值,從而能夠發揮所長。

小組合作學習如何科學劃分小組,才能打造和諧積極的班集體?

三、分組後

分組完成後,更應注重各項工作的落實到位與小組合作效果的不斷提升。我們可以根據小組運行情況,進行適時的微調、開展團隊活動、任務驅動、即時培訓研討的活動四部曲,從而讓結果更有效。那該如何操作才能產生實效呢?

1、體驗團隊力,即在文化組與年級部的統一規劃下開展以小組為單位的團隊活動,讓小組成員能夠在活動培訓中建立認識、彼此瞭解、建立情感,從而打造團隊凝聚力;

2、在活動中不斷總結分享,以小組為單位在班級裡進行心得體會分享,讓大家能夠深入理解合作的法則和意義,在感悟中得以提升,從而構建明確的小組運行規則;

3、通過團隊活動的組織情況,根據每個小組成員的優劣勢和表現適時進行小組成員的微調,從而讓每個成員都能發揮所長,讓每個小組都能達到平衡實現小組間的良性學習與競爭狀態。

4、通過開設組長的家長會,讓家長可以支持並參與班組建設中來,從而建立家校合作共建的橋樑。

在團隊的整體活動開展中,需要老師帶領學生共同去做,同時必須要穩紮穩打,一步一個腳印,實施到位,才能打造具有凝聚力和積極性的小組。

由此可見,構建小組是一項技術活,是課改初期成敗的基礎,小組構建的是否生態,直接影響後期課改工作開展的效度,因此,教師在分組前後都要有細緻的規劃和安排,別讓構建小組成為一個形式上的任務,而要成為班級管理和教學上的有形抓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