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如何理解,洞明世事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一句話?

童宏倉


壹-楹聯來源

該聯出自《紅樓夢》第五回寧國府上房《燃黎圖》所配對聯,這一章寫賈寶玉到秦可卿房內看到一副對聯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燃黎圖》畫的是神仙持青藜杖,吹杖頭出火以當燈光照明,講得是劉向夜讀勤學的故事。

貳-對聯意旨

《紅樓夢》第五回:

賈寶玉隨眾人到寧國府賞花,午飯後想睡覺。寶玉隨秦氏來到上房內間,見掛有一副《燃藜圖》,心中有些不快。又見一副對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寶玉急忙說“快出去!快出去!”一刻也不想在房內待了。

為什麼寶玉看到這副對聯就迫不及待想離開呢?從對聯字面意思來看,說的是把人情世故弄懂就是學問,有一套人際交往的熟練應付本領也是文章。這是勸人“仕途經濟,追求上進”的警戒聯。

然而,曹公通過細緻的兩處環境描寫,也即寧國府上房的環境陳設與秦可卿私闈環境陳設作了鮮明對照,其意圖乃是區分兩種人,一種是蠅營狗苟仕途經濟的假道學,一種是以情為命的至真至純的寶戴一類的真性情。

賈寶玉一進入秦氏的房間,就聞到一股甜香,立刻覺得“眼餳骨軟”,向壁上看時,見有明代唐伯虎畫的《海棠春睡圖》,還有宋代秦觀的對聯;屋內擺設有武則天、趙飛燕等歷史上的名女人接觸過的物件。寶玉連說“這裡好!”。

這說明,秦可卿跟黛玉一樣也是同道中人,跟自己趣味相投。

叄-對聯引申與感悟

其實這副對聯除了為作者寫作小說主旨服務外,其本身意蘊頗豐。既類似於孔子學習不擇時擇地

“文武之道,未墜於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

又類似於朱子“格物致知”的精神所指,一點點一件件的去格物,時間久了積累到一定程度就觸類旁通達到通達圓融的境地。《圍爐夜話》中說:

觀賞紅霞時,領悟到它明亮而又燦爛的生命;觀賞白雲時,欣賞到它卷舒自如的美麗姿態;觀賞山嶽時,體會到它靈秀高峻的氣概;觀看大海時,領悟到它的浩瀚無邊。

所以,《牡丹亭》之杜麗娘見花園裡奼紫嫣紅便能感嘆生命的易逝與短暫,我們又何嘗不是見景生情時時悲嘆時不我待啊,我就常常想,就這麼掙扎、擰巴、痛苦的生活也是時間飛快,怎麼抓也抓不住啊,奈何?奈何!


情棋書畫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句話出自《紅樓夢·第五回》 。意思就是把世間的事弄懂了處處都有學問,把人情世故摸透了事事都是文章。

這句話很有道理,我是很贊成的。也經常跟同事們說其中的道理。

做學問和寫文章,一定要有對社會,對實際,風土人情的全面深刻理解。把世間的事情弄明白了,就是人生大學問;把人情世故理清楚了,就是人生大文章。

周恩來總理年輕時,書寫過一副對聯:與有肝膽人共事,從無字句處讀書。說的也是讀書做學問要從人生高處著手要跳出書本知識,在社會大課堂中,學習歷練,增長本領。

我國還有句話,叫做“讀萬卷書, 行萬里路”,甚至有人說“讀萬卷書 ,不如行萬里路”。都是說的社會經驗,知識積累對讀書的作用。

以上只是對“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粗淺的字面理解。

其實,《紅樓夢》裡這幅對聯,有著豐富內涵。本意指的是更大範圍,更深含義,不僅僅侷限於做學問寫文章。只有洞明世事,練達人情,才能像庖丁解牛一樣,在社會上游刃有餘,奪得頭彩。


學文說話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出自《紅樓夢》第五回,乃寧國府上房中的一幅對聯。現代的意思主要是說“對世事能夠穿過現象看到本質,掌握規律則處處都是學問,通曉人情世故,處事老練周到便是作出的文章。”若問放在《紅樓夢》中如何理解,意思就大相徑庭了,要結合一條重要線索一起分析:與對聯一同貼在上房的《燃藜圖》,如何理解對聯端看如何理解《燃藜圖》、如何理解《紅樓夢》。目前來看,有兩種解釋比較合理:

一是說燃藜圖講的是劉向勤學的故事,對聯也是勸學勵志之意,掛在“家事消亡首罪”之寧國府上房,恰是反諷處於家族末世的賈家家政腐朽敗壞、子孫昏聵無能。

《拾遺記》載:“劉向於成帝之末,校書天祿閣,專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黃衣,植青藜杖,登閣而進,見向暗中獨坐誦書。老父乃吹杖端,煙燃,因以見向,說開闢已前。向因受《洪範五行》之文,恐辭說繁廣忘之,乃裂裳及紳,以記其言。至曙而去,向請問姓名。雲:‘我是太一之精,天帝聞金卯之子有博學者,下而觀焉。’乃出懷中竹牒,有天文地圖之書,‘餘略授子焉’。至向子歆,從向受其術,向亦不悟此人焉。”

大家族的上房佈置講究和諧統一,對聯與畫亦是相輔相成。如果《燃藜圖》主旨是要表達神仙教導劉向勤學,相應的,對聯的字面意思跟上文說的差不多,掛在上房,自然也有及時當勉勵之意。但是反照寧國府賈敬、賈珍、賈蓉三代主子所作所為,假焦大之口,更添秦可卿極盡奢華、荒唐逾制之葬禮……種種昏聵愚昧、貪婪狠毒、冥頑不靈,無一不,是世事洞明、人情練達的反例,如此字畫明晃晃地掛在上房,怎麼理解作者的用心?淘氣!

二是說《燃藜圖》名為勸學,實乃寓意符瑞災異與國政得失的關係,太一精教給劉向的《洪範五行》是警世之書。《紅樓夢》寫的根本也不是什麼家族末世,而是朝代末世,準確的說是明朝末世,賈家影射皇家,賈家的家事影射國體政事,相應的,對聯所言“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是針對《洪範五行》和《紅樓夢》的提示語,意思是把書中隱寫的史實都解開了、把描寫的人情世故與天意警示的關係都通達了就是學問和文章。

書中石頭上所記之事,開篇便說:

“當日地陷東南,這東南一隅有處曰姑蘇,有城曰閶門者,最是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

地陷東南出自《山海經》記載:

“共工觸不周山,使柱折,地維缺,天傾西北,地陷東南。”即共工將不周山撞倒,不周山支撐天的天柱被折斷了,因此地缺了,天傾了。天傾西北,地陷東南。人間頓時山崩地裂、洪水氾濫,人類蒙受苦難,於是產生了女媧氏煉五色石補天的救世神話。

可見“地陷東南”決不會指一家一戶的興衰,而是關係國家乃至民族命運的大事件。結合《紅樓夢》成書的大致年代,“地陷東南”最有可能指向的便是明清的改朝換代。相應的,《紅樓夢》便是一部以閨閣喻家國,以閨情寫歷史的警世之作。其間“真事隱去,假語存焉”,所寫此賈府非彼賈府,此燃藜非彼燃藜,此對聯也非彼對聯。

我是“紅樓故事會”,感謝閱讀,歡迎批評。


紅樓故事會


“洞明世事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語出《紅樓夢》第五回中的一副對聯。意思就是把世間的事弄懂了處處都有學問,把人情世故摸透了處處都是文章。

作為像寶二爺那樣不事稼穡的膏粱子弟,行動坐臥皆有人環繞,自然不會太理解其中之意,就拿現今社會很多出身中等以上人家的孩子也是如此。學問一詞並不僅限於書本知識,更多的是生活中瑣碎與常識中。即使你能倒背四書五經、牛津大百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沒有生活的歷練就不懂得生活的常識,照搬照抄制定出的任何規則與條例都只能勞民傷財勞而無獲。

就拿上海7月1日即將強制實行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來說,由於設計者脫離生活日常與常識,把原先上海市民已執行十幾年的生活垃圾分類,強行細化到規定倒垃圾時間段、廚餘垃圾破袋、撤銷小區/樓層垃圾桶、強行檢查每位居民垃圾袋這些畫蛇添足的事,搞得上海市民家家戶戶怨聲載道,人人憂心倒垃圾。這就是設計者那些所謂“專家”的不洞明世事、不練達人情所致。

上海的夏季高溫多雨,極易腐敗變質的廚餘垃圾怎麼能在家一放幾小時再去倒呢?尤其是魚蝦、雞鴨鴿子等的內臟傾倒時還要破袋除了汙染環境與空氣還有什麼意義?!明明可以在垃圾處理站智能化、集約化、機械化一體處理的偏要每家每戶去搞,學日本人家也已經反對這樣高成本低效能的操作,那些操作是人家幾十上百年前科技不發達才不得已做的事,我們不知哪位“專家”卻拿來奉為金科玉律。

至於監管垃圾分類人員檢查每個扔垃圾的垃圾袋是否已經涉嫌違法行為?憲法賦予每個公民的隱私權在垃圾分類監管人員的眼皮底下將個人、家庭的真實隱私一覽無餘地暴露,個人及家庭的安全感誰來保障?!

撤銷小區/樓層的垃圾桶後,遇到夏季高溫、暴雨,行動不便的病人與老人在倒垃圾時摔倒受傷甚至離世又有誰去承擔這個責任?太平盛世的祖國為什麼要頻頻出“世上最嚴XX法”為傲呢?法不外乎人情,這裡有沒有一點人情練達即文章呢?

我國現代的環保科技明明可以做到智能分揀垃圾,為什麼要把高效集約化拋棄,改做轟轟烈烈地全民運動,何況上海的市民早就完成了廚餘垃圾、幹垃圾、有害垃圾、回收垃圾的分類,包括降低環境汙染的垃圾袋裝化,至於精細化則靠垃圾站智能分揀即可高效環保的一步完成,捨本求末、勞民傷財更本不是上海市的行事風格!

“洞明世事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希望成為每個有資格成為制定法案、法規、條例的“專家”的必修課,務實高效、不勞民擾民方是正理,不要動不動就搞什麼“史上最嚴xx”,畢竟太平盛世的偉大祖國更需要祥和與安寧。


*********&&&&&&*********

點擊我的頭像,主頁的文章欄正在發表【生死渡劫紅顏記】系列,文章是根據本人2018年年中的一場真實生死經歷回憶。歡迎大家一起來加關注和圍觀,一起在評論區吐槽、轉發,謝謝!


本人新創作的職場紀實性小說【買手的世界】即將接檔【生死渡劫紅顏記】,它前後跨度共有8、9年時間,描寫本世紀初前後一群外企白領在上海甲A寫字樓裡發生的商戰、情事,整整一代人與著名企業的成長史。


葛曉惠2


毫不誇張地說,《紅樓夢》裡的每一個字都是可以掰開了揉碎了分析的,真的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很多大家熟悉的情節我就不一一列舉。 單看一個小小的細節,就可以看出這部名著的字字珠璣。



比如,賈芸求職這個橋段,就能看出當時中國社會的人情冷暖想。話說賈芸想到榮國府謀個好差事,他先去求賈璉,結果無功而發,接著又去公關王熙鳳,他也深知不給這位鳳大管家一點真正的實惠,是根本行不通的。但是,賈芸實在囊中羞澀,不得不厚著臉皮來找開香料鋪的舅舅卜世仁,準備接著母親的面子賒些冰片、麝香這些上等貨色,給王熙鳳上供。

面對外甥的訴求,卜世仁露出了跟黃世仁一樣的嘴臉,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當舅舅對外甥冷笑道:“再休提賒欠一事!(第一句話就先給你否決了,然後在給你編一個故事出來。)前日也是我們鋪子裡一個夥計,替他的親戚賒了幾兩銀子的貨,至今總沒還,因此我們大家賠上,立了合同,再不許替親友賒欠,誰要犯了,就罰他二十兩銀子的東道。”

一下子,這道門就給賈芸關得死死的。我們可以細究一下這些對話,真的是妙趣橫生,先不論賒欠貨物這事是真是假,單從行文來看,這位舅舅告訴外甥的“前日”,應該是三天前,這麼快出立出了合同,簡直是神速,似乎這個合同就是等著賈芸來借錢時出示的。

當然,舅舅必須還得把這件事由被動變為主動,所以他隨後還訓斥了賈芸一頓,“你那裡有正經事?不過賒了去又是胡鬧”。

這還沒完,畢竟是自己的外甥,有硬還得有軟,卜世仁便虛張聲勢留賈芸在家吃飯,可是一句話還沒說完,只見他娘子,也就是賈芸的舅媽適時地出來補刀:“你又糊塗了!說著沒有米,這裡買了半斤面來下給你吃,這會了還裝胖呢。留下外甥捱餓不成?”

卜世仁當然要面子了,也要顯示下自己的威嚴:“再買半斤來添上就是了。” 賈芸的舅媽便叫女兒:“銀姐,往對門王奶奶家去問:有錢借幾十個,明兒就送了來的。”

這一唱一和的,賈芸不僅沒有賒到東西,甚至都不好意思在舅舅家蹭頓飯了。


大先生的故紙堆


分析一下《紅樓夢》裡薛寶釵如何應對各類事情,就能更好地理解這句話的真意。

薛寶釵是一個心思細膩的女子,家族衰落,讓她一介女子來擔負家族重任。來到賈府之後,其對人、對事的處理與表現,無一不給人以絕妙的啟示。



金釧之死,教科書式的公關措施

王夫人身邊的丫鬟金釧和寶玉調情,被王夫人撞破,便打了金釧耳光,怒罵了她一頓。最後丫鬟金釧想不開,便跳井而死。

因為這個事情,王夫人心裡其實也是充滿悔恨的。畢竟跟了自己這麼多年的丫鬟,因為自己心情不好,一時氣憤,說話重了一些,便逼死了她。這種事情對王夫人這種性格的人來說,心裡極為難受。


然而,寶釵即使同情金釧的遭遇,但卻裝作不知道此事。聽了王夫人的話之後,勸解道:

據我看來,他並不是賭氣投井.多半他下去住著,或是在井跟前憨頑,失了腳掉下去的.他在上頭拘束慣了,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處去頑頑逛逛,豈有這樣大氣的理!縱然有這樣大氣,也不過是個糊塗人,也不為可惜。

除此之外,寶釵又為王夫人出主意,多賞她家裡點錢財,又在王夫人有難處的時候,不避晦氣,拿了自己的兩套衣服替王夫人做人情。可謂面面俱到,心思細膩。


既為金釧家裡取得了實惠,又減少了王夫人心裡的悔恨,讓雙方都記著寶釵的好。本來是一件影響惡劣的醜聞,讓寶釵化解為一次因意外而發生的憾事,並顯示出了主有義、僕有情的戲碼來。


湘雲難處,一箭三雕不留痕

大觀園裡輪流出錢舉辦詩社吟詩,輪到史湘雲的時候,卻因為沒有足夠的錢財來舉辦。眼看著日子一天天地逼近,史湘雲內心十分焦急。

但就在這個時候,細心的薛寶釵預見了史湘雲的難處,主動把送給自家的螃蟹送給湘雲來辦詩社,兼帶著請賈母等人一同嚐鮮。


我們來看這件事情裡,首先是解決了史湘雲的燃眉之急,得到的是朋友之義;其次,請賈母等長輩來一同品嚐螃蟹,這是全了晚輩對長輩之孝。

更關鍵的在於其背後隱藏的含義:

其一,這些長輩知道是史湘雲請了大家來吃螃蟹,會把這份人情算在賈母的身上,因為賈母出身史家。

其二,賈母知道自家小丫頭的能耐,其心裡清楚得很,這次的人情是寶釵送的,心裡自然念著寶釵的好。


寶釵生日,巧點戲目迎歡心

寶釵生日,賈母為其慶祝。其實寶釵心裡清楚得很,賈母是借自己生日的名目來舉辦一次熱熱鬧鬧的聚會,所以這次的主角是賈母,而不是自己。

賈母讓她點戲,她看似隨意地點了一出熱鬧的《西遊記》,賈母很是開心。為什麼呢?因為她深知:

賈母年老人,喜熱鬧戲文,愛吃甜爛之食。

這可以理解為投機,但未嘗不是對長輩的一種孝順。



薛寶釵還有很多類似的橋段可以分析,都顯得她待人接物、處事交談的老練與得體。這樣的心思細膩有有能力的人,誰不喜歡呢?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就是在講,生活裡一點一滴的小事都是反映一個人能力、品質、性格的鏡子,既然生活在熙攘的世界裡,就要努力去做到世事洞明、人情練達,只有給別人愉悅的的相處體驗,自己才能在社會里立足地更為穩當、舒適。


待曉兒


這句話本意很好理解:把世間的事弄懂了處處都有學問,把人情世故摸透了處處都是文章,它出自《紅樓夢》第五回。

情節是賈寶玉去寧國府赴宴,覺得乏了,寧國府的媳婦秦可卿把寶玉領下去休息。先領寶玉去了一間臥房,那件臥房裡的陳設處處都是經綸世務者喜歡的東西,寶玉就很不喜,所以秦可卿領他去了自己的臥房,而重要的情節如賈寶玉進太虛幻境,遇警幻仙姑,聽紅樓夢曲,看金釵判詞……就是在他做夢時發生的。


而這句話正是寶玉先不喜歡的上房內間裡的對聯,寶玉一看就“縱然室宇精美,鋪陳華麗,亦斷斷不肯在這裡了”。   

寶玉其實先抬頭看見一幅畫貼在上面,畫的故事乃是《燃藜圖》,心中便有些不快。其實這幅畫畫的是劉向晚上一人研學誦讀,來了一個老人把柺杖一吹,燃著了,藉著光,老者授之以洪範五行之書。畫上講的是苦讀之意。

寶玉一討厭死讀書、作八股文章,講刻板道理;二討厭官場世俗的人情來往,而這句話講的就是這等事,寶玉便不出意外,厭惡至極。

《紅樓夢》中關於人生的最主要的矛盾就是另一種出世價值觀和這句話所代表的入世價值觀之間鮮明的差異。


具體有很多表現:可以從寶玉和他身處的整個時代之間發現,寶玉對於人際之間是以情感為紐帶的,而同時代大多人卻是多以利益為紐帶的;還可以細微到通過本章裡兩個房間的鋪陳裡發現,當然最直觀還可以從曹公筆下最鮮明典型的林黛玉和薛寶釵身上發現。   

薛寶釵就是一個把這句話弄懂得很精髓的人物,以大觀園抄檢事件為例。這是紅樓後半篇裡的一件大事,王夫人與邢夫人讓人把大觀園挨處翻了一遍,發現了種種“醜事”,趕走了一群丫鬟;但當夜蘅蕪院因為是客人並沒有被抄檢。然而,抄檢剛剛結束的次日,薛寶釵就從園中搬了出去。   

為什麼要搬走?

雖然與寶玉、黛玉、湘雲、探春等一干不俗的姐妹在此地的種種時光堪稱如詩如畫般美好,薛寶釵卻做了這第一個離散之人,但卻是因為明白自身形勢。首先,她知道自己是王夫人屬意的人選,獨她一人沒被抄檢的區別待遇會惹人閒話;其次王熙鳳不抄檢蘅蕪院也是因為賈府尚且視她為客人,對她見外,所以想來不如自己搬出去自證清白。   


發生一件事以後,這種人不僅會立刻覺察到這件事對於自己的影響,還能從其他跡象當中察覺出他人的心思來作出對自己有利的判斷,方可稱洞明世事。   

而她是怎麼說話的呢?她說的原因是要回家準備哥哥親事,再加上照顧母親,所以執意要走,卻一字不提大觀園抄檢的事。她的理由聽上去又正當且必要,是為了家人才搬出去,更是不會讓賈府有失體面,不會破壞以後的長遠往來。   

所謂人情往來,一言以蔽之就是你照顧我,我照顧你。物質上的需要、面子上的需要、心情的需要等等都算在可以照顧的範圍內,經營人情算是古代乃至現代社會也尚存的一種相互照顧和往來周旋的法則。雖然大家心知肚明言語背後的事實,但為了維持體面總會留有餘地,而能把握好這其中的分寸,不失威不失信,堪稱人情練達。   

洞明世事,人情練達,可能有人天生就會,也可能有人是經過錘鍊以後才逐漸懂得。曹公在這句話裡稱這是一門學問,並非沒有道理。


雖然《紅樓夢》的結局裡不論是入世的薛寶釵還是出世的林黛玉都未能保全,但把這門學問真正修煉好的人是有甜頭的。書中寶釵受賈府上下愛戴,書外例子更多。後宮之中、朝堂之上,即便是市井之內,能夠成功的人多在這門學問上有所造詣。只要是在人聚集的地方,想要勝出就不得不好好學習世事人情,曹公這句話本身是沒有錯的。   

但它在《紅樓夢》當中卻在一眾主人公的對立面,並不是因為它錯,而是因為它並非普世真理。有一些人和追求是遠離眾人視線,也未必受人追逐的;自持苦修的人的成功未必需要這句話來衡量,至真至性的人未必在意這句話的價值。

它究竟是醒世恆言還是痴人夢囈,取決於你在故事中的角色。   


歷來現實


“洞明世事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是《紅樓夢》第五回中,寧國府上房的一副對聯。



單就這副對聯來說,這是一副頗具哲理意味的好對聯。

學校是個大課堂,社會是個更大的課堂。從某種意義上講,人生的大學問都在社會里。

“洞明世事”,就是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瞭解世事,研究世事,掌握世事的規律。這樣,你才真正有了大學問。

“人情練達”,講的就是情商。一個人生活在社會里,智商固然重要,但情商更重要。 社會的本質,就是人與人的關係。而處理好人與人的關係,靠的就是情商,這裡面大有文章。

一個人,辦事和辦成事,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辦事,只是說你盡力力事情了。辦成事,才說明你有學問,也有辦事的能力。只有學問和情商完美的結合,你才能具備這種高超的辦事能力。

這才是我們這個社會,真正所需要的能力。

現在,我們回到《紅樓夢》中來說這副對聯。

這副對聯放在《紅樓夢》中,尤其是寧國府的上房中,則完全具有了諷刺意味。



這裡的“洞明世事”, 已經成了貪贓枉法,成了“護官符”的代名詞;這裡的“人情練達”,已經成了講世故,講人情,給面子。

一切罪惡,都在這兩個名堂下產生了。腐敗和滅亡,也就註定不可避免了:

“好一似,盪悠悠三更夢。忽喇喇似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將盡。”到頭來,“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自樂堂主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句話出自《紅樓夢》第五回“賈寶玉神遊太虛境,警幻仙曲演紅樓夢”。

賈寶玉睏倦了,想睡覺,於是秦可卿帶他去賈蓉的房間休息,賈寶玉一進屋子就看到了這副對聯,立馬變得十分不高興,要求換個房間休息,後來秦可卿將賈寶玉帶到自己的房間休息,才有夢遊太虛幻境的情節。

其實這副對聯的旁邊還有一副畫,名叫《燃藜圖》,畫的內容講的是劉向刻骨努力,勤奮學習,深夜還在天祿閣中苦讀,一位老人在晚上進入閣中,看到了正在讀書的劉向,於是點燃了自己的藜杖,為他照明。

《燃藜圖》是在勸人多讀書,刻苦學習,而這副對聯則和畫相輔相成,告誡世人除了學習課本知識,還要學會現實生活中的規則、制度、人情世故,強調學問不僅來自於課本,而且來源於生活。

這兩句話的意思是懂得人情世故就是學問,有一套應付人情世故的本領也就是文章,突顯出情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高情商可以為生活帶來諸多便利。

薛寶釵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既有能力而且情商又高,還成熟穩重,母親依靠她,哥哥聽她的話,就連賈政和賈母也誇讚她,在賈府裡面揣著明白裝糊塗,與自己無關的事就不管,賈寶玉出生名門望族,人脈廣,資源充足,前程似錦,家人當然希望他走上仕途,日後平步青雲,光宗耀祖。

但是他偏偏不是個讀書的料,貪玩不讀書,在父母眼中就是不成器,曹雪芹說他“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誹謗”,賈寶玉反感官僚應酬,又結交賈家敵對勢力忠順親王的戲子,引發了政治糾紛,難怪會氣得賈政打他。

這副對聯出現在賈蓉的房間裡,說明他也想從政,跟隨父輩走仕途那條老路。可是賈寶玉卻看了這副對聯就不爽,立馬要求換個房間,不僅賈寶玉看不慣這兩句話,曹雪芹也看不慣,《紅樓夢》批判了封建社會,對榮寧二府中的諸多醜事和醜態難以忍受,所以也忍受不了成人世界中阿諛奉承,虛情假意,陽奉陰違的那一套作風。

“世事洞明皆學問”說的就是要善於觀察生活中的事務,萬事萬物都有學問,我們要從中學習,積累經驗。只有多觀察,多付諸實踐,才能提升自己的能力,有能力別人才會器重你。

“人情練達即文章”說的是人要學會觸類旁通,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當然,只有你足夠優秀,別人才會花時間和金錢與你結交,如果你一無是處,別人自然不會注重你。

所以說,“世事洞明皆學問”是“人情練達即文章”的前提條件,積累了豐富的知識才能寫出好的文章,瞭解生活中的規則,並努力提升自己,才能收穫良好的人際關係。


文來現實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意思說的是:把世間的事弄懂了處處都有學問,把人情世故摸透了處處都是文章。

這句話出自《紅樓夢.第五回》原文節選:



寶玉在東府神遊幻境,因午困而須小憩,遂到尤氏上房。一進門,見正面高懸一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寶玉一見此等言詞,立即叫道:“出去,出去!”因此才轉到秦可卿室中。 讀者大多數認為,這是寶玉對“世事人情”厭惡,對“學問文章”的反感。其實並非如此,這是寶玉的誤讀,也是對曹雪芹的曲解。


上面所說的“人情世故”,與我們今天所說的“通情達理”與“合情合理”,是兩種不同的概念。剝削階級講究精曉“人情世理”的“圓通學”,實際上是通曉官場上的趨炎附勢的“關係學”,人與人之間表面上溫良恭儉讓,而心裡卻充滿著爾虞我詐。

而我們今天提倡“通情達理”,是說話做事要合情合理,符合社會的公德,符合道理,它與舊社會的“人情世故”,是風馬牛不相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