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韵并美,文采照耀——身为历史书的《左传》为何如此文采斐然?

写在前面的

清人吴楚材,科举不第,与其侄吴调侯收录自东周至明代的文章共计222篇,分为12卷,作为学塾里学生的教材,取名《古文观止》,意思是天下的好文章都在这本书里了,当然,有点夸张了。

情韵并美,文采照耀——身为历史书的《左传》为何如此文采斐然?

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作为作为一部以集录散文为主的书,在全书一共12卷的份额中,作者却足足用了两卷的份额选录了34篇历史文章,并且,这34篇文章全部来自一部历史书——《左传》(《古文观止》第一卷和第二卷全部选自《左传》,共计34篇),足见吴楚材叔侄两人对《左传》这部历史书所展现的文学色彩具有超乎寻常的认同感。

能被入选《古文观止》的文章,虽不像作者所说的都是天下极好的文章,但是它一定有它独特的优点才会入选,《左传》就是这样,与同样身为史书的《尚书》、《春秋》的质木无文相比,《左传》所体现出的“情韵并美,文采照耀”的文学色彩美,熠熠生辉。

情韵并美,文采照耀——身为历史书的《左传》为何如此文采斐然?

左传

下面我们结合《左传》中的部分文章,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一下《左传》的文学艺术的特点。

第一,不流水式记录历史,甚至放弃或者缩短一些历史事件的记述,留下空间,重点着墨于情节铺陈,使历史史实变得如故事般生动。

如僖公九年的《齐桓下拜受胙》写了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 周襄王也派代表参加,并且用祭庙之肉赏赐齐桓公,并对齐桓公加官进爵,并且还给了她一个特权,就是见了周王可以不下跪,这时候的齐桓公俨然已经成为于全国霸主的样子,周王形同虚设,但齐桓公却表示不行,臣子哪有不拜天子的道理,这个礼还是一定要有的。文字不多,却写的很有意思:

会与葵丘,寻盟,且修好,礼也。

王使宰孔赐齐侯胙,曰:“天子有事于文武,使孔赐伯舅胙。”齐侯将下拜。孔曰:“且有后命。天子使孔曰:‘以伯舅耋老,加劳,赐一级,无下拜!”’对曰:“天威不违颜咫尺,小白余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恐陨越于下,以遗天子羞,敢不下拜?”下,拜,登,受。

这篇历史事件,作者开头只用寥寥几个字就介绍完了,前后加起来总共11个字,“会与葵丘,寻盟,且修好,礼也。”极其简单。然后就开始着重描写齐桓公与周天子代表的对话,齐桓公与代表一去一来的对话,表现了齐桓公为了利用周天子,挟天子令诸侯,故作谦恭的戏剧性的动作。使本来枯燥的历史事件一下生动起来,像故事一样充满趣味性。

情韵并美,文采照耀——身为历史书的《左传》为何如此文采斐然?

葵丘会盟

再如隐公元年的《郑伯克段于鄢》,本篇位列《古文观止》开卷第一篇的位置上,描写了郑庄公和他的弟弟共叔段及母亲武姜之间勾心斗角,相互排挤打击的过程,反应了为争夺王位,帝国内部矛盾重重,残酷黑暗。本篇虽然只是《左传》中一个小小的片段,但它的结构却出奇的完整,仅有500多字,就把郑庄公从出生以后他母亲就不喜欢他,到长大及郑庄公继位后,母亲帮助自己的弟弟共叔段反叛自己,继而弟弟共叔段失败开始逃亡、直至郑庄公与母亲和好的过程。文字叙述下来,明明白白,一清二楚,作者通过对人物行动的描写把每个人物的性格刻画的跃然纸上。比如: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面对弟弟共叔段肆无忌惮地扩张领土,通过这个人物行动表现出共叔段的自大与无知的性格突出其愚蠢狂妄的性格;大臣祭仲的担忧以及郑庄公外表表现出来纵容懦弱,而内心却很狡诈阴险,正是作者营造的悬念氛围,这样才能让历史事件充满矛盾,在情节上跌宕起伏,充满戏剧性。作者能把一个充满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史实,用如此简洁的语言生动有趣的表达出来,人物刻画的如此生动,这正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思想:不流水式记录历史,甚至放弃或者缩短一些历史事件的记述,留下空间,重点着墨于情节铺陈,使历史史实变得如故事般生动。

情韵并美,文采照耀——身为历史书的《左传》为何如此文采斐然?

郑伯克段于鄢

第二,善于用极简的文字生动细腻的雕刻宏大的局面

春秋时期,国与国之间充斥着各种不和谐,扩充本国疆域和提升本国威望似乎是每个国家必达的志向,所以,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可能一触即发,大战是避免不了的,翻看《左传》,战争场面比比皆是,用简单的文字勾勒出生动细腻的战场画面,就像作者自己真真切切的参加过一样,鲜活的情境跃然纸上。如《曹刿论战》中曹刿和鲁庄公在战场上的这一段对话: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曹刿和庄公共同来到战场,庄公立马就要进攻,曹刿通过战场侦察,立马否定了庄公的行动,再到齐人战败撤退以后,庄公又要追击,曹刿先是制止,在通过细腻的观察,才同意追击。作者仅仅用52个字,就将一场如此宏大的场面活灵活现的展现出来,可谓是极简主义中的经典。两个“未可”,两个“可矣”不仅把曹刿在战场上的细腻观察的性格完美的表达出来,也将整个战争的宏大场面缓缓的铺展开来。

情韵并美,文采照耀——身为历史书的《左传》为何如此文采斐然?

曹刿论战

再如《晋楚城濮之战》中的描写:

己巳,晋师陈于莘北。胥臣以下军之佐当陈、蔡。子玉以若敖之六卒将中军,曰:“今日必无晋矣”。子西将左,子上将右,弄臣蒙马以虎皮,先犯陈、蔡,陈、蔡奔,楚右师溃。狐毛设二旆而退之,栾枝使舆曳柴而伪遁,楚师驰之。原轸、郤溱以中军公族横击之,狐毛、狐偃以上军夹攻子西,楚左师溃。楚师败绩。

排兵布阵,两军兵马情况,如数家珍,就像亲眼看到的一样,战事起起伏伏,波橘云诡,寥寥几笔,已将宏大场面生动的刻画出来。

第三,开始注重写人

如果说《史记》开创了写人物传记的先河,那么《左传》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就是这条先河的源头。并且《左传》已经开始了多层面,多层次的描写人物性格的尝试,例如《晋公子重耳之亡》,就通过重耳的流亡过程,展现了重耳性格的层层变化:

情韵并美,文采照耀——身为历史书的《左传》为何如此文采斐然?

晋文公流亡路线

第一阶段:安于现状,贪图享乐

及齐, 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

流亡到齐国,齐桓公送给他美女,物资,这个时期的重耳对这种生活很满足,老婆孩子热炕头,让他毫无斗志,以至于他的妻子都看不下去了,与他的臣子一起灌醉重耳,把重耳送出了齐国,重耳醒了之后,竟然毫不领情,拿着兵器追打这个把他送出来的臣子。这个时候的重耳已经被安逸迷乱了心智,复国对于他来说,太遥远了。

第二阶段:历尽磨难,不卑不亢,斗志昂扬

及楚, 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 不谷?”对曰:“ 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若 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櫜鞬,以君以周旋。

当重耳经历流亡生涯中的各种磨难之后,使他的斗志重新染满了胸腔,他流亡到楚国,楚王问他如果帮他复国,会怎么报答他,重耳说如果有一天,晋楚发生了战争,首先晋国会退避三舍,但是,晋国退了之后,楚国还不退,我只好与你战斗。这个时候的重耳已经满血复活,俨然一个不卑不亢的外交家的样子,既懂感恩,又不失风采,侃侃而谈,落落大方!

第三阶段:不计小节,能屈能伸

秦伯纳女五人, 怀嬴与焉。奉匜沃盥,既而挥之。怒,曰:“秦晋,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惧, 降服而囚。

当流亡到秦国之后,秦穆公嫁给了他五个女儿,其中有一个叫怀嬴的,因为一次戏谑,怀嬴很不高兴,重耳就脱去衣服把自己关起来表示谢罪。

这个时候的重耳在性格上已经完全脱胎换骨了,流亡生涯,让他看惯了人情冷暖,尔虞我诈,心智一步步成熟。为了完成复国大业,他变得能屈能伸,不计小节,最终成就王图霸业。

作者通过描写晋公子重耳在流亡路上的种种遭遇,一步一步的将重耳不同的性格侧面细腻鲜明的刻画了出来,形神兼具。

情韵并美,文采照耀——身为历史书的《左传》为何如此文采斐然?

晋文公流亡

第四:刻画“攻心”,开始关注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

《左传》在人物叙述方面,已经开始注重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例如在《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描写: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秦、晋两国联合攻打郑国,郑文公派遭能言善辩的烛之武去说服秦穆公不要联合。烛之武利用泰、晋之间的矛盾,开始向秦穆公展开“攻心”,向秦穆公分析舍郑对秦有利,灭郑对秦不利的道理,终于说服了秦穆公,不仅使他放弃了联晋灭郑的图谋,而且又决定派兵戍郑御晋。

作者通过深入对方内心,把握其心理变化,取其一点,聚而攻之,直中要害,摧毁其现有的内心防御系统,让对方彻底折服。

情韵并美,文采照耀——身为历史书的《左传》为何如此文采斐然?

烛之武退秦师

总结

《左传》作为先秦时期的历史著作,在讲述历史的同时,又能够文采斐然,用简洁流畅而又富含曲折的叙事风格来刻画生动的人物形象,是实属难得的,因此它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是一部富有文采的散文著作,它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典范,为后世文学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