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采斐然,倾国倾城,华夏一统,功不可没——经典妙赏《韩非子》


韩非子其人其文

春秋以降,礼乐崩坏,“《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这时,儒家出世,到战国时期,战争频仍,“国无宁日,岁无宁日,邦无定交,土无定主,朝秦暮楚,合纵连横”,这时,法家出世。“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失礼而后法”。故老子贵道,孔子贵仁,孟子贵义,荀子贵礼,韩非子贵法。

文采斐然,倾国倾城,华夏一统,功不可没——经典妙赏《韩非子》

道儒法三家,是华夏文化的主干。道应天,儒应人,法应变,三家同源一体,缺一不可。一个优秀的中国人,之所以优秀,就在于他能够合于天伦,极于人伦,通于权变。道儒法三家,也构成了我们中国人思维里的深层意识。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有意无意地遵循它们:道家的好处,是让我们做一个纯真素朴,明白四达之人;儒家的好处,是让我们做一个极于人伦、止于至善之人;法家的好处,是让我们做一个通权达变、无所不能之人。这才是我们中国人应该遵循的“道“。治理国家,素朴用道,教化用儒,已乱用法。道儒法三家,是人类从素朴天真到礼乐教化,再到法令惩戒的三个阶段。

文采斐然,倾国倾城,华夏一统,功不可没——经典妙赏《韩非子》

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是荀子的弟子,思想主张承袭荀子的儒家思想,却爱好“刑名法术”之学,且归本于‘黄老之道’, 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他升华了荀子的思想,主张以循名责实来控制百姓。他研究的是帝王之术,他对道德经的理解,比后世绝大多数人都深刻通透。被誉为深得老子之道的两个人之一,另一个是庄子。

文采斐然,倾国倾城,华夏一统,功不可没——经典妙赏《韩非子》

韩非是韩国的贵族,当时韩国很弱,常受邻国的欺凌,他多次向韩王提出富强的计策,但未被韩王采纳。韩非写了《孤愤》《五蠹》一系列的文章,这些作品后来集为《韩非子》一书。

文采斐然,倾国倾城,华夏一统,功不可没——经典妙赏《韩非子》

秦王嬴政读了韩非的文章,以为是古人,发出“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的感叹。可谓推崇备至,仰慕已极。秦王嬴政不知这两篇文章是谁所写,于是便问李斯,李斯告诉他是韩非的著作。秦始皇向韩王索要韩非不成,便下令攻打韩国。韩王安原本不重用韩非,但此时形势紧迫,于是便派韩非出使秦国。秦王政见到韩非,非常高兴,文采斐然的韩非为秦王嬴政所赏识而倍受重用。秦始皇是韩非思想的粉丝,为了韩非不惜一战,其能够统一中国,韩非子的思想,功不可没。

文采斐然,倾国倾城,华夏一统,功不可没——经典妙赏《韩非子》

儒家是谋略型的文化,美化历史中充满的暴力,恐吓,欺骗,比如尧舜禅让,汉魏禅让,魏晋禅让,比如黄袍百加身,都是假仁假义的闹剧,帝王将相谎话连天,仁者爱人,缺乏实际操作性,空口支票。都是骗人的伎俩。斯克郎滚粪球,外光里臭。谎言好听,但是无用,甚至有毒。但是以老子韩非为代表的道家法家是说真话的,真话不好听,可是近道,真刀真枪,管用实效,韩非子思想顷国顷城,是秦始皇慧眼识英,雄才大略,不愧为千古一帝。

文采斐然,倾国倾城,华夏一统,功不可没——经典妙赏《韩非子》

原文【韩非子\u0007 说难】

凡说之难:非吾知之有以说之之难也,又非吾辩之能明吾意之难也,又非吾敢横失而能尽之难也。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所说出于厚利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见无心而远事情,必不收矣。所说阴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显弃其身矣。此不可不察也。

文采斐然,倾国倾城,华夏一统,功不可没——经典妙赏《韩非子》

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未必弃身泄之也,而语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彼显有所出事,而乃以成他故,说者不徒知所出而已矣,又知其所以为,如此者身危。规异事而当知者揣之外而得之,事泄于外,必以为己也,如此者身危。周泽未渥也,而语极知,说行而有功,则德忘;说不行而有败,则见疑,如此者身危。贵人有过端,而说者明言礼义以挑其恶,如此者身危。贵人或得计而欲自以为功,说者与知焉,如此者身危。强以其所不能为,止以其所不能已,如此者身危。故与之论大人,则以为间己矣;与之论细人,则以为卖重。论其所爱,则以为借资;论其所憎,则以为尝己也。径省其说,则以为不智而拙之;米盐博辩,则以为多而交之。略事陈意,则曰怯懦而不尽;虑事广肆,则曰草野而倨侮。此说之难,不可不知也。

文采斐然,倾国倾城,华夏一统,功不可没——经典妙赏《韩非子》

凡说之务,在知饰所说之所矜而灭其所耻。彼有私急也,必以公义示而强之。其意有下也,然而不能已,说者因为之饰其美,而少其不为也。其心有高也,而实不能及,说者为之举其过而见其恶,而多其不行也。有欲矜以智能,则为之举异事之同类者,多为之地,使之资说于我,而佯不知也以资其智。欲内相存之言,则必以美名明之,而微见其合于私利也。欲陈危害之事,则显其毁诽而微见其合于私患也。誉异人与同行者,规异事与同计者。有与同污者,则必以大饰其无伤也;有与同败者,则必以明饰其无失也。

文采斐然,倾国倾城,华夏一统,功不可没——经典妙赏《韩非子》

彼自多其力,则毋以其难概之也;自勇之断,则无以其谪怒之;自智其计,则毋以其败穷之。大意无所拂悟,辞言无所系縻,然后极骋智辩焉。此道所得,亲近不疑而得尽辞也。伊尹为宰,百里奚为虏,皆所以干其上也。此二人者皆圣人也;然犹不能无役身以进加,如此其污也!今以吾言为宰虏,而可以听用而振世,此非能仕之所耻也。夫旷日离久,而周泽既渥,深计而不疑,引争而不罪,则明割利害以致其功,直指是非以饰其身,以此相持,此说之成也。

文采斐然,倾国倾城,华夏一统,功不可没——经典妙赏《韩非子》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此二人说者皆当矣,厚者为戮,薄者见疑,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故绕朝之言当矣,其为圣人于晋,而为戮于秦也,此不可不察。

文采斐然,倾国倾城,华夏一统,功不可没——经典妙赏《韩非子》

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弥子瑕母病,人间往夜告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君闻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忘其刖罪。”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及弥子色衰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变也。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有憎于主,则智不当见罪而加疏。故谏说谈论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焉。

文采斐然,倾国倾城,华夏一统,功不可没——经典妙赏《韩非子》

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文采斐然,倾国倾城,华夏一统,功不可没——经典妙赏《韩非子》

​【笔者:岩舟,华夏文化的拥趸,船山先生的粉丝,故名,岩者山也,舟者船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