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假,不是問題的問題?!(第4期)

請假,不是問題的問題?!(第4期)

請假,不是問題的問題?!(第4期)

①“老師,孩子發燒了,這周不能上課了,需要跟您請個假。”

②“老師,孩子這周有比賽,需要請假一次。”

③“老師,馬上期中考試了,孩子需要大量時間進行復習,所以需要請假一次。”

④“老師,孩子這周沒有練好,我再好好監督他一週,下週再上課吧。”

⑤“老師,孩子這周姥姥來看他,所以請假一次。”

⑥“老師,孩子明天過生日,所以請假一次。”

⑦“老師,孩子的小朋友組織Party,極力邀請他去參加,我想給他請一次假,他們也需要有交往的圈子。”

……

作為鋼琴老師,類似的場景實在是司空見慣。

請假,不是問題的問題?!(第4期)

作為琴童家長,相信也有過幾多糾結,既覺得請假會影響學習進度,又下意識覺得需要請假……

請假,不是問題的問題?!(第4期)

遇到糾結怎麼辦?

請假,不是問題的問題?!(第4期)

一、憑感覺唄!

憑感覺最容易!管他結果怎樣,我只遵從感覺,瞬間有了答案,心裡真是豁亮!優點:爽!缺點:不靠譜(出錯的概率很大)

二、我喜歡糾結……

糾結最心塞,左右總搖擺,正反結果都知道,決策偏不快。優點:喜歡沉浸在糾結中的人的福音;缺點:常常記住了糾結的感受卻忘了糾結的是什麼。口號:我喜歡糾結的過程,誰管糾結的是什麼!

三、我習慣分析……

這是大多數冷靜、理性的人的最愛,下一個決定最少要經歷以下過程:信息蒐集、加工→判斷→得出結論,出錯的概率低,或者常常可以找到最優選。

回到請假的事情上,第三類人可能會有以下思考路徑:

先把請假的原因歸類:不可抗力型、衝突型和衝動(拍腦門)型。

我們逐一進行分析:

對於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請假無異議,不糾結,直接給老師打電話!

對於跟其他活動時間衝突的情況,先協調,看是否可以兼顧;實在不能兼顧,就權衡兩個衝突的事件哪個更有必要優先考慮,明確了就可以進行下一步的安排(比如請假或者取消另一活動)。

衝動型——算了,腦門還是不拍了……

但是還沒完……

請假,不是問題的問題?!(第4期)

想想學樂器的初衷是為了什麼?

美國偉大的心理學家、哲學家、教育學家威廉·詹姆斯說過:“播下一個行為,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

相信絕大部分琴童家長都想讓孩子在學習樂器的過程中,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自身修養,進而擁有幸福的人生。

請假,不是問題的問題?!(第4期)

同時,相信大多數人對於“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句話也沒有爭議,學習本來就沒有捷徑,請一次假就意味著學習進度又慢了一截,而且動不動都是以周或者月為單位在拖延,這是多麼可惜的一件事!習慣的中斷又需要成倍的付出才會建立,中斷太過頻繁就意味著習慣的改變或者破壞,這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不自覺讓孩子養成動不動通過請假來逃避上課的習慣,這又是多麼可悲的一件事!

同樣,希望通過突擊來惡補學校正常學業的行為也是極不科學的,提高實在有限,但心態卻緊張了許多,對於考試時的心理也有不小的壓力,這樣看起來,比起平時努力、認真、高效學習,考試前“臨時抱佛腳”就會顯得尤為不可取。

所以,第三類人在請假之後,還會有一個動作——約老師補課,爭取把由於請假落下的課補回來,這才形成一個良性的閉環。

對於覺得沒練好而請假的情形的補充:沒練好是有其原因的,假如由於自身的惰性,那就需要關注這方面的改進,同時,一週沒怎麼練習,都到了不好意思回課的地步,不及時上課只能是越練越錯,耽誤時間,延緩進度,得不償失;假如是由於其他自身解決不了的問題,反而更需要找老師求助。

請假,不是問題的問題?!(第4期)

請假非小事,決定須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