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寶,但是沒事也要罵兩句

我不是標題黨,所以,看到這個題目,請不要過早詫異,也不要開始抨擊。套用一句小孩作文中常用的話:且聽我慢慢道來……

放假在家和孩子相處,真的是一門學問,也是一個巨大的考驗。特別是教師,假期和小孩同步,朝夕相處,問題就迎面而來。此處用來理解“距離產生美”,特別合適。

平時上班,回到家忙著做菜做飯,真正和孩子接觸的時間是很短的。例如,在睡前講故事,在作業做完後的檢查,做到這些,都已經是了不起的父母了。除此之外,就是上學路上的不斷叮囑、交代,或者是週末時間,專門抽出時間來陪孩子上各種“班”。其實,當你不停地和小孩說話的時候,你會發現微妙的變化——隨著年齡增長,小孩越來越不耐煩。


孩子是寶,但是沒事也要罵兩句

什麼叫長大,丟了天真而已

放假的時候,眼睜睜看著兒子從早上起床,到經歷上午、中午、傍晚,直至晚上鑽入蚊帳,一天就過去了……24小時的朝夕陪伴中,作為父母,會看到很多問題。嘮叨,就是一種自然而然的條件反射。嘮叨大致可以分為兩類:

其一,你的孩子很優秀,那麼父母的嘮叨就是希望兒女更優秀,會做出各種提醒和督促,會在精益求精上下足功夫;

其二,如果你的孩子有問題,和他相處一天,你能夠發現上百個,然後不停地提出建議,甚至做出批評。所以,放假和兒女相處,套路絕對與平時不同。我的兒子喜歡去學習,至少可以躲過一兩個鐘頭的“聽講”,同時他喜歡在姥爺家,不僅是因為姥爺會跟他講故事,最重要的是,老人愛小孩,捨不得說,老人看到更多的是小孩的可愛,說得少。這樣一來,姥爺家就是兒子的避風港了。而我們呢,也有意識讓他隔三差五到姥爺家住一個晚上,眼不見心不煩。

孩子是寶,但是沒事也要罵兩句

書歸正傳。“沒事也要罵兩句”,這是怎麼回事?

這是我對父母“嘮叨”所持有的主張

到底要不要時時提醒,父母親應不應該給孩子多一些規範,多一點要求,要不要督促他養成習慣?當代的教育,大多主張“自然為好”,崇尚有藝術的教育,強調遵循本性,由著他“慢慢來”……要知道,凡是有這樣觀點的,都很容易被人接受。這些話說出來就很漂亮;做起來諸多無奈只能在自己心裡隱藏。當父母親無計可施的時候,這樣的話就成了煩躁之心上的一顆冰塊,為你降噪、降溫,讓你心裡舒服。

生了小孩不教,遲早被別人罵。所以“沒事也要罵兩句”

閱讀蔣勳的《生活十講》,其中就有這樣的案例。蔣勳說:其實我對《古蘭經》不瞭解,對伊斯蘭教也不瞭解,可是我看到阿巴斯的電影之後,發現那裡面有一種我不瞭解的力量,在地球上有這麼多的人信仰這個力量,它不應該是隨便被批判的,一定有它的道理。就像在阿巴斯的電影中,有一些蹲在清真寺門口的老人,對他們的孫子說:“你過來。”孫子就跑過去,然後爺爺就罵他兩句,孫子就走了。然後老人就跟旁邊的人說:

“小孩子沒事要罵他兩句,他才知道敬畏。”

孩子是寶,但是沒事也要罵兩句

原來,《古蘭經》中的智慧和中國傳統中家教的觀念非常吻合,中國人的孩子在嘮叨中長大,並不見得會有什麼影響身心健康的問題,並不會扼殺他應有的童真。長輩非常嚴格要求,這就是家風,就是傳統文化的體現,只要和孩子的生活習慣有關的,必須從小規範;只要是有益於終身的積累,應該不遺餘力地要求。蔣勳回憶很多很多朋友羨慕他演講的時候可以輕輕鬆鬆就把唐詩宋詞背出來,他說那是小時候被爸爸懲罰——做錯一件事就罰背一首詩,是這樣背出來的。

蔣勳當時所受的管教,到現在來看,是不是好的教育?“沒事罵兩句”在今天說出來,會不會被罵的很慘?現在的孩子一不能體罰,二不能強迫,三極為自我,期待別人來理解他,包容他。問世間“別人”是誰,除了父母外,兄弟姐妹很經常都無法容忍。從這個角度看,時常嘮叨,可能是父母的指責所在。從兒童認知發展的特色看,越小,越早讓他記住規範,讓他積累文化,是尊重兒童,理解兒童的表現。

小時候沒有積累,長大之後沒有庫存。縱容小孩,“肉必自腐而後蟲生”

假期,我在一個大城市上課。那裡的孩子真的讓我失望。上課時,腳翹在凳子上;玩弄著手中的可樂瓶罐;肆意回答問題;用各種古怪方式引發關注,試圖讓整個課堂,讓所有人圍著他轉……好吧,也許你要說這考量的是老師的控場能力,檢驗的是老師是否擁有一顆尊重兒童的心。但是,如果這是你自己的親生兒女,你會不會讓他們改正,告訴他們應該如何才像樣?如果小孩已經失去天真,忘乎所以,沒有童趣的話,你尊重的是天使還是魔鬼呢?相信你知道,天使和魔鬼,實際上原本同住,但最後形成兩種完全不同的狀態,完全看“上帝之手”了。真正能夠仰視兒童的,應該從長遠,從“人之所以為人”的角度,對小孩進行養成教育。

一味放縱,那必須有一個重要的前提保障——足夠的家底讓他敗!


孩子是寶,但是沒事也要罵兩句

所有的事物都是一體兩面,正面負面,優點缺點,都是並存的。“沒事罵兩句”聽起來很粗魯,很原始,其實由親生父母來做,也是很溫馨的。因為父母知道分寸,小孩能感受到溫暖。

歡迎關注 ,更多教育方法點擊專欄獲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