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享家点滴印记之六百八十五:国宝大师

阅享家点滴印记之六百八十五:国宝大师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活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山东文人。

季羡林先生词条是这样介绍的: (1911.8.6~2009.7.11):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早年留学国外,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为"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大熊猫之外,堪称国宝的人一定不会很多。

本书分为两个部分,前一半讲述他的求学和读书生涯,他说当年读清华是因为这个学校出国机会多。读书他愿意读序和跋,这样的经验似乎不止一个人如周国平,对此很多读者都有相同的看法。

后一半是讲他对人生的一些感悟,比如在,《走运与霉运》他是这样总结的:“从历史上到现在,中国知识分子有一个“特色”,这在西方国家是找不到的。中国历代的诗人、文学家,不倒霉则走不了运。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算的这个总账,后来并没有改变。汉以后所有的文学大家,都是在倒霉之后,才写出了震古烁今的杰作。像韩愈、苏轼、李清照、李后主等等一批人,莫不皆然。从来没有状元宰相成为大文学家的。了解了这一番道理之后,有什么意义呢?我认为,意义是重大的。它能够让我们头脑清醒,理解祸福的辩证关系;走运时,要想到倒霉,不要得意过了头;倒霉时,要想到走运,不必垂头丧气。心态始终保持平衡,情绪始终保持稳定,此亦长寿之道也。”

其实,他认为这是中国特色是有局限的,关于这种神秘而神奇的平衡,绝非只有东方中国如此,比如看看达芬奇们有后代吗?就应该有所感悟。

本书最后三个章节的题目,有所深意,特此留存。

《慈善是道德的积累》这似乎是命题作文,《一寸光阴不可轻》:引用朱熹的:“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最后《长寿之道》最为神奇:“养生无术是有术”他的三不主义:“不锻炼,不挑食,不嘀咕”闻名全国。他最后总结“不要让脑筋闲着”似乎才是全民最易忽视,真正最应该重视的锻炼吧?

阅享家点滴印记之六百八十五:国宝大师
阅享家点滴印记之六百八十五:国宝大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