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紀念朱自清誕辰120週年: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業

朱自清先生是現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教育家。他的《春》《背影》《荷塘月色》《匆匆》等作品膾炙人口,廣為傳誦。他的散文具有古典詩詞意境,已經成為現代文學中的經典。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出生於江蘇省東海縣,他在揚州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代,中學畢業朱先生進入北京大學哲學系就讀,本科畢業先後在杭州第一師範等學校任教。1925年8月,朱先生任清華學校大學部國文教授。從此之後,除1931—1932年期間短暫的訪學英國,朱自清先生一直服務於清華大學。 他後半生的生活、思考和命運,都與清華大學緊密相連,他長期擔任清華大學、西南聯大中文系系主任,為清華大學乃至整個現代中文學科的奠定和發揚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對中文學科影響深遠。

今年11月22日是朱自清先生誕辰120週年,11月24日清華大學舉行了“紀念朱自清先生誕辰120週年紀念大會暨主題展覽”。

清華大學校長助理彭剛教授代表學校致辭,他特別強調了朱自清的人格精神和清華精神的聯繫。他提到,1948年6月朱自清不顧身患嚴重的胃病,毅然在“抗議美國扶日政策,並拒絕領取美援麵粉宣言”下籤下自己的名字,不到兩月之後,朱先生因為胃潰瘍導致的胃穿孔去世,年僅50歲。朱先生的民族氣節和愛國精神,清華大學師生永遠不會忘記,並需要在所有時刻都不斷的加以發揚。彭剛說,在今天朱自清先生愛國民主、勇於創新、嚴謹治學、無私奉獻的精神仍然是值得我們紀念和挖掘的寶貴財富,如果沒有以朱自清為代表的一代清華人,沒有一代中國優秀知識分子,主動將民族和人民的命運抗上自己的肩膀,今天我們所擁有的一切可能仍然是幻想。

朱自清

人文學院黨委書記孫明君教授說,沒有老一輩學者的奠基性貢獻,就不會有今天清華文科的快速發展,其中朱自清先生在清華人文學科建設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強調,朱自清是一位偉大的愛國知識分子和民主志士,在清華教學期間他弘揚愛國精神,動員學生各盡所能來報效民族,抗日戰爭期間,仍在西南聯大心繫國事,鼓勵學生挺身前進、救亡圖存。

清華大學中文系王中忱教授認為,朱自清作為中文學科的構建者和探索者的工作還有待總結、整理和研討。他談到,1925年8月,朱自清到清華任教,正值清華學校開辦大學院和研究院,這是中國現代大學教育史上標誌性的事件,梁啟超當時把這稱為“清華第二期事業”,認為此期事業正好發生於現代中國學問界應進入獨立的時期。朱自清先生是清華第二期事業的參與者,而他在中文學科的構建方面的作用很重要。自1932年以後,朱自清先生不斷的思索著學科的建設問題,直到1947年他還支撐著病體整理聞一多先生的遺作《調整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外國語言二系機構芻議》,撰文支持聞一多先生這份關於組建包括中文、外文在內的新型文學系的構想。但這個方案因為他們的相繼去世而成了無人推行的遺願。

王中忱指出,聞朱二人不斷反思既有學科的體系、邊界和內涵的探索精神值得診視,他希望這份遺產能幫助人們反思今天過分看重論文數量和名次排比的學科建設問題。

南開大學退休教授朱思俞代表朱自清家屬發言,回憶了其父朱自清生前的故事。他回憶說,“1942年冬天特別冷,父親身上穿的袍子破了,穿不出去,買了一件昆明趕馬的人穿的衣服,穿著上課且不以為意,然後晚上鋪在床上。這顯示了父親當年比較通達的性格。” 他還回憶,1946年8月18日,成都舉行了悼念聞一多先生的大會,當時特務搗亂,很多人不敢參加,“我父親不管,去了,在會上報告了聞一多先生生平業績,很多人受感動。”

回清華以後,朱自清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編寫聞一多全集。朱思俞說,“父親當時這麼重的病,他工作還特別勤奮,父親在清華最後不到兩年,1946年10月回來,1948年8月去世了,完成的工作量可是不小,聞一多全集編輯完了,還不斷寫文章,出版了三本書,我覺得很不容易。”朱思俞說。

“我父親有所不為,清白做人,抗戰時期,國民黨中有人勸他到重慶做官被拒絕,後來有人拉票請他選國大代表,他也拒絕,我父親是這麼一個人。在他書桌的玻璃板上壓著一幅他自己寫的,就是改李商隱的詩句‘但得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這代表他晚年的心態。”朱思俞說。

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陳平原教授在發言中說,“一生如此短暫,居然有那麼多功業,去世多年仍被人掛念與懷想,這很不簡單。” 陳平原說,同樣談古論今,陳獨秀獨斷,胡適之寬容,聞一多決絕,朱自清通達。他還提到,《背影》序裡朱自清說:“我是大時代的一名小卒,是一個平凡不過的人”,類似的意思他在很多地方都提及,“你以為他矯情,不是的,他真的這麼想。”陳平原認為。

陳平原覺得,性情平和的朱自清在現代作家中才氣不是很突出的,可是他一直往前走,步步為營,波瀾不驚,坦誠、篤實、勤勉,很讓人感動。“有人習慣於急轉彎,有人擅長回頭看,有人喜歡三級跳,而朱先生始終穩紮穩打,有堅守、有追求、有收穫,可以這麼說,平常心是朱先生最大的特色。”陳平原認為,朱自清和他那批在立達學園、春暉中學、開明書店共同奮鬥過的朋友,如葉聖陶、豐子愷、朱光潛、夏丏尊等,都是低調的理想主義者,“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業”。短期看,並非耀眼的明星,但放長視野,不能不佩服其精神與毅力。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溫儒敏在發言中談到,1929年春季學期,朱先生在清華開了一門課《新文學研究》,還寫了中國新文學研究的綱要。根據相關的資料,他上這門課的時候學生非常歡迎的。但是又很難進入當時清華的學術主流,因為在當時的清華、北大講臺上新文學還沒有地位,當時國文系課程主要還是古代文學史和語言文獻考證,只有短暫歷史的新文學沒有地位。他還談到,朱自清特別看好蘇曼殊和注重章士釗的小說,甚至要找兩者之間的共通點,這個題目放在今天也是很好的現當代文學研究題目。

據瞭解,“紀念朱自清先生誕辰120週年紀念大會暨主題展覽”由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校史館、檔案館、圖書館聯合承辦,是清華大學為紀念朱自清先生誕辰舉辦的系列活動之一。該系列活動還包括系列學術講座、清華大學青年作家工作坊、“清華大學朱自清文學獎”的評獎和頒獎以及“紀念朱自清誕辰120週年學術研討會”等活動。

“2018清華大學朱自清文學獎”則由文學創作中心與中文系聯合舉辦,經過一年的徵稿與評審,從在校學生的191篇參賽作品中評選出了一等獎一名、二等獎兩名、三等獎三名和文學評論獎兩名,頒獎禮於11月22日朱自清先生的生日當天頒發,出席活動的著名作家邱華棟與李洱等嘉賓對清華同學的創作水平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紀念朱自清誕辰120週年學術研討會”於24日和25日兩天舉行,來自全國的古代文學、現代文學專家分為兩個會場對朱自清先生的創作成就、學術貢獻以及古代文學、近現代文學研究中的相關論題進行深入研討。

朱自清先生1898年11月22日,出生於江蘇省東海縣,他在揚州渡過了童年和少年時代,中學畢業朱先生進入北京大學哲學系就讀,本科畢業先後在杭州第一師範等學校任教。1925年8月,朱先生任清華學校大學部國文教授。從此之後,朱老在1931—1932年期間短暫的訪學英國,朱自清先生一直服務於清華大學。 他後半生的生活、思考和命運,都與清華大學緊密相連,他長期擔任清華大學西南聯大中文系系主任,為清華大學乃至整個現代中文學科的奠定和發揚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對中文學科影響深遠。

據悉,清華大學黨委原書記賀美英,清華大學黨委原副書記胡顯章,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清華大學黨委原副書記、清華校友總會副會長史宗愷,清華大學校長助理、文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彭剛,清華大學宣傳部、文科建設處、人文學院、校史館、檔案館、圖書館等機構負責人,以及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現代文學館等數十所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朱自清先生家屬代表、西南聯大校友家屬代表、清華大學同學代表等約300人參加了紀念大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