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芳追隨劉備24年,為何在他最強的時候選擇背叛?是因為關羽?

說起糜芳,大家一定會覺得很陌生,但劉備的發家史中,他佔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糜芳是個大商人,用現在的話來說,他的家中有礦,在東漢末年的眾多潛力股中,他在跟隨陶謙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投資劉備。當時的劉備要啥沒啥,只有個漢室後裔的名頭,但他偏偏認為劉備能成事,給錢給糧。可以說,劉備最開始的那些兵馬,都是靠著糜芳養活的。曹操為了拉攏他,甚至給他“彭城相”的官職。

糜芳算是劉備的大舅子,他的妹妹嫁給了劉備。最初,劉備兵敗投靠曹操的時候,糜芳與哥哥糜竺就已經跟隨劉備,面對曹操的賞識和招攬,兄弟二人一同拒絕了,繼續留在劉備麾下效力。但是後來,糜芳卻叛離劉備,投到了東吳孫權手下,但是吳人卻並不看得起這個背叛舊主的人。那麼,糜芳到底因為什麼才會離開自己追隨多年的劉備呢?


糜芳追隨劉備24年,為何在他最強的時候選擇背叛?是因為關羽?

糜(mí)芳(生卒年不詳),又作麋芳,字子方。(今江蘇連雲港)人。本為徐州牧陶謙部下,後與其兄糜竺拒絕曹操任命,一同投奔劉備。劉備稱漢中王時,糜芳為南郡太守,與荊州守將關羽不和。後因未完成供給軍資的任務而被關羽責罵,心中不安,在孫權的引誘下與將軍傅士仁一同投降吳國,導致關羽兵敗被殺。此後在吳國擔任將軍,並且為吳征伐。

降將,歷朝歷代都有。不過有的真不應該,大兵壓境,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為國捐軀慷慨赴死,死得其所,多好。可惜總有貪生怕死的人,死後遺臭萬年,讓人唏噓。三國時有一位將軍,他的投降讓人感覺不值,這人是誰,就是糜芳。

糜芳追隨劉備24年,為何在他最強的時候選擇背叛?是因為關羽?

糜芳是誰,他是劉備的小舅子,是後主劉禪的舅父,這都是劉備最為寵信的人,按理說他是不應該投降東吳的。

是糜芳的骨頭軟,貪生怕死?不對,當年曹軍壓境,糜芳和劉備等人一起逃跑,九死一生,都不曾投降。建安元年,劉備被呂布擊敗投靠曹操時,麋芳曾被曹操上表薦為彭城相,但最終沒有接受,而是繼續隨劉備奔波。看來糜芳還是劉備的鐵桿粉絲。糜芳家裡有錢,在劉備最倒黴的時候,曾經把自己的妹妹嫁給劉備,並且送了好多彩禮。糜芳有個哥哥,也是劉備身邊的紅人。

那麼糜芳為何會投降東吳?

這和一個人有關,此人就是關羽。一般以來都認為,糜芳叛變是因為與關羽不和。在襄樊之戰中,糜芳又在軍資供給的任務上出了紕漏,導致被關羽責罵,故懷恨在心,才投降了孫權。

這種說法確實也在理,關羽的歷史評價上,本來就有一句“親小人而遠士大夫”。這裡的“小人”並非指奸佞卑鄙小人,而是用來指代社會地位低微,職業卑賤的人。這句評價的意思是說,關羽為人粗獷,和底層人士關係很好,卻瞧不上那些有一定社會地位,尤其是出身豪門,有官有爵位的人。而糜芳的身份,恰好就是不受關羽待見的這類“士大夫”。再加上關羽性格傲慢,好罵人,所以糜芳在他手底下做事,自然不會很快樂。

糜芳追隨劉備24年,為何在他最強的時候選擇背叛?是因為關羽?

另一方面,陸遜已經偷偷率兵佔領了南郡西邊的秭歸夷道,從另一個方向上合圍了南郡。駐守公安的傅士仁也被呂蒙成功說服,獻城投降。這時候,糜芳所駐守的南郡,孤城一座,四面合圍,內無士兵,外無增援,這還怎麼守?難不成讓糜芳坐在城樓上拿把琴,彈一曲《空城計》,將敵人嚇退?

其實,糜芳這時候的降與不降,或者說叛變與不叛變,都已經不重要。因為他根本無力左右局勢,而且這個局勢也不是他造成的。就算是糜芳有心死守,南郡也會在極短的時間內被呂蒙攻破,下場不外乎是戰死或被俘。於是,在呂蒙的招降下,糜芳選擇了獻城投降……

其三,擋不住誘惑,不怕龍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

卻說糜芳聞荊州有失,正無計可施。忽報公安守將傅士仁至,芳忙接入城,問其事故。士仁曰:“吾非不忠。勢危力困,不能支持,我今已降東吳。將軍亦不如早降。”芳曰:“吾等受漢中王厚恩,安忍背之?“士仁曰:“關公去日,痛恨吾二人;倘一日得勝而回,必無輕恕。公細察之。”芳曰:“吾兄弟久事漢中王,豈可一朝相背?”正猶豫間,忽報關公遣使至,接入廳上。使者曰:“關公軍中缺糧,特來南郡、公安二處取白米十萬石,令二將軍星夜解去軍前交割。如遲立斬。”芳大驚,顧謂傅士仁曰:“今荊州已被東吳所取,此糧怎得過去?”士仁厲聲曰:“不必多疑!”遂拔劍斬來使於堂上。芳驚曰:“公如何斬之?”士仁曰:“關公此意,正要斬我二人。我等安可束手受死?公今不早降東吳,必被關公所殺。”正說間,忽報呂蒙引兵殺至城下。芳大驚,乃同傅士仁出城投降。蒙大喜,引見孫權。權重賞二人。安民已畢,大犒三軍。

當然糜芳投降後,在東吳很受優待。不是像小說裡寫的那樣,被劉備綁在關羽的靈前,脫光了罰跪,用刀剮之,其實真的那樣,劉備也下不去手,畢竟他的外甥是劉備的太子劉禪。不過糜芳心裡肯定不好受,還有他的哥哥糜竺在劉備那裡,官職一直是最高的,因為兄弟的投降最後羞愧而死。

糜芳追隨劉備24年,為何在他最強的時候選擇背叛?是因為關羽?

在三國那樣動盪不安的時期,有逃兵,有降將在正常不過了。中國式的傳統英烈文化,提倡的是寧死不降,這種文化容不下投降,更容不下叛變。哪怕是投降或叛變的人,有再充分的理由也不行。其實,無論是在哪個時代,都會有逃兵。古代,戰爭年代,有戰爭就會有降將,其實現代社會也不例外。糜芳說白了就是個逃兵。在關鍵時刻拋棄了國家,拋棄了百姓,拋棄了自己一直以來並肩作戰的兄弟以及自己的主上劉備,這樣的人是不會有好下場的。



各位看官,喜歡歷史的麻煩記得點贊關注轉發哦~


糜芳追隨劉備24年,為何在他最強的時候選擇背叛?是因為關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