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黎世來信:不上班的631天

蘇黎世來信:不上班的631天

按:本文作者Hawstein是我的朋友,去年全家搬到了瑞士,到目前為止已經613天沒上班了,然後就有了這篇文章。如果你希望自己搗鼓點事情,或者在考慮出國生活,看看這篇相信會有啟發。

人生充滿了隨機性,很多事情都不在我們的計劃之中。

比如此刻的我,於 2020 年的情人節,坐在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回顧著從離職到現在的 613 天,準備寫下這段時間的經歷和感受。今天既不是舊一年的結束,也不是新一年的開始,從我完成的事情來看,也並沒有到達一個值得寫篇恢宏長文以紀念的里程碑。決定坐下來開始寫這樣一篇文章,僅僅是因為某位老闆希望我的宣傳文章能把內容再豐富一些,於是我決定完全推倒重寫,感謝那位老闆。人生就是這樣,絕大多數時候我們開始做一件事情,以當時的目光去看,都不是做那件事情的最好時刻

成為 Indie Hacker

2018 年 6 月 11 日,是我在 GrowingIO 的最後一天。當天和 CEO 進行了短暫而真誠地溝通後,我離開了這個工作了兩年多的地方,開始了我的 Indie Hacker 之旅。對我來說,辭掉工作成為一名 Indie Hacker,並不是一件早早就在心裡計劃好的事情。一直以來,我的計劃都要更穩妥一些。先以副業起步,待副業收入穩定後,再辭掉工作全職做。

但回顧過去幾年的工作經歷,這個看起來穩妥的計劃,對我來說可執行性卻非常低。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我的個性也好我的直覺也罷,總會在我面臨選擇時讓我選擇 Hard 模式。放棄那些安逸的選擇,加入最有挑戰的公司,並且全身心投入其中。這種實際行為和我原本「聰明」的盤算(主業+副業模式),基本上是背道而馳的。所以「工作之餘搞副業」這種看起來萬無一失的計劃,在我這就沒有真正地執行過。

於是當日子一天天地臨近 last day,我改變了主意。與其換一份所謂「輕鬆的」主業,然後工作之餘搞副業。不如一步到位,直接副業轉正。辭掉工作時,我的所謂「副業」還只是腦中的一個想法。我花了幾天時間做了一個 slides,向老婆做了非常正式地展示,陳述了我這麼做的底層邏輯和可行性分析,並且給出了一個粗略的計劃,希望得到她的支持。

我覺得,組建家庭後,另一半相當於就是你的人生合夥人。在很多重要決策上,得到合夥人的支持,才能走得更好走得更遠。現在回憶起來,那天的 pitch 進行得並非一帆風順,場面一度十分激烈(此處略去 128 字)。不過,最後我還是得到了合夥人的支持。在這裡要特別感謝一下老婆,以及當初那個堅持的自己。

從 0 到 1

得到老婆的支持後,接下來就要開始著手做事了。當時我有幾個可選的方向,綜合對比評估後,我選擇了「算法教學視頻」。由於我個人很喜歡 RailsCasts 和 LaraCasts 的視頻以及他們的商業模式,為了向它們致敬,我給網站及產品取名 AlgoCasts(Algorithm Screencasts 的縮寫合併)。

我之前沒有做過教學視頻,於是在網上搜索調研,要怎麼製作一個好的教學視頻。這是這個時代特別好的一點,只要你懂得在 Google 鍵入恰當的關鍵詞,就能找到幾乎任何學習資料,或是找到那個可以讓你學習的人。經過一番調研學習,我大概總結出了從零製作一個視頻的步驟,然後就開始製作我的第一個算法教學視頻。

現在回過頭去看第一個做出來的視頻,可以說是慘不忍睹。但在當時,卻給了我很大的信心。對我來說,只要可以按照一個固定的模式進行重複生產,那麼產出的數量和質量就會變得可預期,或者說控制在一個預期範圍。後來,這套視頻製作流程也隨著製作視頻的增多而不斷優化,成為一套為我自己量身定製的流程。

視頻製作的工具和流程都有了,並製作出第一個樣例視頻後,我就開始寫 AlgoCasts 網站。寫網站對我來說並不難,更何況對於 MVP 版本,我覺得只需要完成幾個頁面就可以上線了:首頁、視頻列表頁、視頻詳情頁(也就是播放頁),註冊/登錄頁,支付頁。網站的 MVP 版本很快就開發完了,點播服務在做了一番詳盡的調研後選擇了保利威,支付則是簡單粗暴地使用了微信/支付寶的靜態收款二維碼。

很多人有一個誤區,總想著自己出來做一件事的時候,第一步是註冊一家公司,去搞定各種資質。而我覺得,第一件重要的事情是快速地把產品的 MVP 發佈出來,送到終端用戶面前,看他們是否願望為你的產品或服務買單。否則的話,大概率會陷入這樣一種局面:在把所有不重要的事情做完後,要麼發現產品開發嚴重滯後,要麼產品發佈後無人問津。而一開始花在那些不重要的事情上的時間、金錢和精力,就都打水漂了。另外還有一點,雖然在做事上我是樂觀派,但我心裡始終都有這樣一個信念:大多數時候我們做的事情都是以沒有結果告終的,這才是常態

網站 MVP 完成後就上線了,就在那放著不做宣傳,並讓幾個朋友有事沒事上去幫忙測試一下。接下來的時間,就是完成第一批少量視頻,然後就可以正式對外公開宣傳。那段時間正好趕上新買的房子在裝修,於是我這個「無業人員」就承擔了大部分裝修相關的工作,時不時要到新家和工長尬聊一會兒,看看裝修進度什麼的。而當年的 9 月底則是我和老婆的婚禮,整個婚禮都是我們自己操辦,因此也多少還有些事情。正如文章開篇說的,當時那種時間節點,怎麼看都不是辭職瞎折騰的好時候。幸運的是,從事後回頭看來,結果也不算太差:)

第一批 40 個視頻做完時,已經臨近婚禮。於是我暫時把 AlgoCasts 的事情放下,專心準備婚禮。婚禮一結束,我就把已經準備好的宣傳文章以及視頻發佈在我的博客、Twitter 以及微博上。我記得很清楚,宣傳文章是在 9 月 25 號下午發佈出去的。發佈第二天,就陸陸續續地開始有人付費購買。

至此,AlgoCasts 完成了它從 0 到 1 的轉變。

從 1 到 100

在宣傳這種事情上,我一直都偏於保守(乃至於這篇文章都寫了這麼長的篇幅,我卻還在想現在可能不是寫這篇文章的好時候)。正如 AlgoCasts 完成從 0 到 1 的轉變時,我的宣傳也都儘量避開了身邊的親朋好友。因為我覺得它還沒有好到可以向我的親朋好友們展示,我覺得還需要再等等,等到 AlgoCasts 從 1 變成 100。

AlgoCasts 從 1 到 100 的計劃裡,最最重要的就是把視頻數量做上來。於是,網站正式對外接客後的兩個月,成了我當年最高效的兩個月。在那兩個月裡,視頻每日更新,製作視頻之餘還完成了許多網站功能的開發。

為了保證視頻日更,那期間發生了許多有意思的事情。比如朋友婚禮前夜,在陪朋友喝得酩酊大醉後,想起當天視頻還沒有發佈。趕緊從酒店床上爬起來,在意識模糊雙眼朦朧的狀態下,把提前製作好的視頻發佈了。再比如,凌晨兩點鐘為了不吵到家屬睡覺,躲在次臥蹲在地上,電腦和麥克風放在一個小小的床頭櫃上,壓低音量進行錄音。凡此種種,都是那兩個月裡留下的有意思回憶。

兩個月一晃而過,一共做了 60 個視頻,加上最初的 40 個,彼時的 AlgoCasts 上已經有 100 個算法講解視頻了。於是我做了一張海報發到了朋友圈,算是正式向親朋好友們公佈了這個事情。從那個時間節點開始,我就沒有把所有的時間都拿來做視頻了。而是開始花一些時間來做 AlgoCasts 周邊的一些事情,比如說市場 & 運營。現在回頭去看我做市場 & 運營的成果,可以說是非常一般。每次做活動或是推廣,感覺都要花掉我不少時間,而收效也並不是太好。這一塊我估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不斷 Say No

AlgoCasts 步入正軌後,我也慢慢地做了一些其他事情。比如做客 teahour 錄了一期播客;上線了終身會員 Plan 並提供額外的增值服務;上線測試完備的算法項目;在北京高校地推;做了 AlgoCasts 的配套論壇;網站改版並上線 AlgoCasts 2.0;接入支付 API;提供美金支付方式;不定期地搞搞活動;每月寫一篇灌水小結。

AlgoCasts 的動作雖小,但也算頻繁。慢慢地,就有各種各樣的機會找上門。有希望投資我組建團隊成立公司的,有在線教育平臺希望我去講課或是把我的視頻放到平臺上去分銷的,有出版社找我出書的,有希望購買網站源碼的,有找我當合夥人一起創業的。

類似的機會可能時不時就會來一個,並且不少的合作意向初聽起來都挺誘人的,像我這種沒見過大世面的人難免心動一下。但夜深人靜時,仔細想想當初自己為什麼要一個人出來做一名 Indie Hacker,這些機會是不是與自己的初衷背道而馳,我就有了非常明確的答案。

於是,截止目前為此,此類機會或是合作意向,我都婉拒了。過去一年多,是一個不斷 say no 的過程。在不斷 say no 的過程中,我越來越明確自己想要什麼以及不想要什麼。我希望 AlgoCasts 可以保持獨立,start small & stay small;並且不要投資,不要辦公室,不組建團隊(也許在未來,會有其他合作方式)。

搬家到瑞士

2019 年 3 月底的一封郵件打破了原本平靜的生活,老婆工作上有機會 transfer 到瑞士。如果我們之前沒有來過瑞士,或是我還沒有辭職,可能這樣一封郵件就會和絕大多數郵件的命運一樣:看一眼然後直接歸檔。但偏偏在這封郵件到來的前一年,我們去了趟瑞士旅行,而且都非常喜歡這個地方,並且還半開玩笑地說以後有機會要來這裡生活幾年。而我也已經辭職自己單幹,工作完全不受地點限制。感覺就像老天知道了我們的情況,然後送了個機會給我們。

一開始我們都不以為意,去與不去大概各佔一半。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慢慢地傾向於出去。並且在某天做了決定後,就開始著手工作簽證的申請。瑞士的簽證申請起來比較麻煩並且時間比較長,如果我沒記錯,整個過程應該是花了兩個多月才辦妥。簽證辦下來後,定好機票,慢慢打包好要帶走的東西,等待出發的那一天。

2019 年 7 月 21 號,飛機落地蘇黎世,要在這裡開啟一段新生活了。

Routine 的重要性

來到瑞士後,除了租房辦卡辦證學德語,對我來說,還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需要做,就是重建 daily routine。對於上班人士,這是一個不必過於操心的概念。因為公司或組織自然就會有一套 routine,大家只要和其他人一樣,按要求去做就行。幾點需要上班,幾點可以下班;週一到週五哪天有例會,哪些時間可以專心工作;午飯晚飯是在公司食堂裡吃還是和同事在周圍的飯店吃,煙黨們大概會在一天什麼時候下樓抽個煙吹個風,哪天又該出去喝杯咖啡和上級或下屬聊聊天。凡此種種,不一而足。每個人的生活都有一定的模式,這讓你對今天會見到什麼人做什麼事有一定的預期。

這種不斷重複的模式,讓人可以處於一種穩態,有利於持續地做事和輸出

我想不少人對自由職業者或 Indie Hacker 有一定的誤解,以為成為自由職業者就可以逃離公司裡那種不斷重複的日子,365 天過得多姿多彩不帶重樣。有這種想法的人往往自己不是自由職業者,於是會對未知的事情產生過分天真的幻想。事實上,我認為一個優秀的自由職業者或是 Indie Hacker,都會有非常明確的 daily routine、非常明顯的生活模式。

我這裡說的 routine 或模式,並不代表每天要過得一模一樣或一整天都讓自己淹沒在工作中。而是指大部分的日子裡,有一些核心的模式是不變的。舉個例子,有的自由職業者喜歡在城市裡尋找不同的咖啡廳辦公。這裡不變的模式就是在咖啡廳辦公,點上一杯咖啡,然後完成今天的工作。

再比如說數字遊民(digital nomad),聽起來好像在全世界一邊旅遊一邊工作,好不快活。但事實上,數字遊民一旦選擇在某個地方待上幾個月或更長時間,就會開始傾向於在每天差不多的時間去固定的一個或幾個地方,以便更高效地完成他們的工作(比如知名數字遊民 Pieter Levels,他在巴厘島常去的就是 dojo 聯合辦公場所)。

自由職業者不是拿著錢到處揮霍的富二代,如果想真正做出點什麼東西來,routine 必不可少。至於我,在北京的時候喜歡去固定的一家咖啡廳工作。而來瑞士後,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工作日我會到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辦公,我喜歡在朝氣蓬勃的學子與和藹謙恭的教授當中工作:)此外,學校的食堂對外開放,因此工作日的午餐和晚餐也解決了。我覺得對自由職業者來說,ETH 可以說是一個相當不錯的工作場所。以此類推,如果你是一個自由職業者,除了咖啡廳或圖書館,也可以到當地高校去探索一下,說不定會發現一片新天地。

Indie Hacker 的困境

我覺得 Indie Hacker 常常會面臨以下幾個困境,第一個是 Burnout,也就是投入過多用力過猛,快速地把自己的熱情燃燒殆盡。大多數 Indie Hacker 選擇的是自己喜歡的事情來做,所以容易在一開始用力過猛,彷彿好不容易有了這麼多可自由支配的時間,恨不得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喜歡的事情上面。或者是對自己的能力沒有做出正確的評估,給自己安排了過於激進的計劃。又或是產品有了越來越多的客戶後,開始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去服務客戶。

不管出於什麼原因,不管你有多熱愛你做的事情,一旦長時間滿負荷地投入在一件事情裡面,遲早有一天會把熱情和動力都消耗殆盡。而作為一個缺少外在約束的 Indie Hacker,那一天很可能就意味著停滯與放棄。

接著上文,引出第二個困境:Indie Hacker 要說放棄實在太容易了。如果是在一家公司上班,有外在和內在兩個因素可以持續推動一個人去工作。一個是來自公司、老闆或同事的外在約束,你可以在不喜歡這份工作的同時,把手裡的工作完成了(暫且不管輸出質量如何)。第二個是來源於自己內部的驅動力。動機可以五花八門,但內驅力讓你從自身出發,想去工作並且把工作做好。

而 Indie Hacker 主要靠自己的內驅力來推動自己持續工作。一旦內驅力不足,很容易就會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放棄,導致在一番折騰之後,產品無疾而終。說起這個困境,順手推薦 indiehackers.com 的創始人 Courtland Allen 的一期播客:Your Whole Goal Is to Not Quit。

Indie Hacker 的第三個困境在於 indie。人類終究是社會性動物,我們需要社交,並且在人和人的交互中學習以及得到心理上的滿足。在一家公司上班,自然而然地我們就會有一群共事的同事。每天可以和一群人協作去完成共同的目標,互相學習,交流八卦,這些都是健康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情。而 Indie Hacker 則主動選擇離開這樣的環境,難免會帶來一些問題。

不過好在,這個時代可以讓我們比較容易找到同類,因此 Indie Hacker 們也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社區,並和其他 Indie Hacker 交流或是協作。不過線上虛擬社交無法取代線下真實的社交生活,因此我覺得,Indie Hacker 們若是想讓自己的生活更健康一些,還是要積極創造和朋友們線下交流的機會。一起去擼個串,吃個火鍋,或是喝杯咖啡談談心吹吹牛,這些是美好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Indie Hacker 還會面臨其他困境,比如說怎麼處理那麼多的自由時間,比如說怎麼讓自己保持幹勁(keep momentum);或是回到產品與商業本身,怎麼從 0 到 1 做一款可以盈利的產品;怎麼把產品從 1 做到 100,等等。有許多困境並非 Indie Hacker 特有,這裡也不再做過多展開。這個話題很大,足夠單獨寫一篇文章來闡述。

故事還在繼續

時間快得令人不敢細想,不知不覺間,我已經辭職 600 多天了。在這 600 多天裡,我做了一些事情,雖然並不是那麼值得一提,但每一件事情都見證了我作為 Indie Hacker 的每一天,於我來說都是珍貴的。在這 600 多天裡,我換了一個國度生活,學習一門全新的語言。在這 600 多天裡,我比以前讀了更多的書,寫了更多的文字,去了更多的地方,結識了更多的朋友,並看著 AlgoCasts 一天天長大。我很高興踏上這樣一條少有人走的路,希望後面可以收穫更多有意思的風景(當然也會發現更多坑),並講給大家聽。

鏈接

1. http://railscasts.com/

2. https://laracasts.com/

3. https://algocasts.io/

4. https://teahour.fm/94

5. https://discuss.algocasts.io/

6. https://blog.ycombinator.com/your-whole-goal-is-to-not-quit-courtland-allen-of-indie-hackers/

題圖

Credit to Anna

福利時間

如果你對AlgoCasts這個來自“程序員個體戶”的算法講解視頻有興趣,不妨試試看。除了講解很形象直觀,而且,如果你聽慣了字正腔圓北方普通話,換換口味,聽聽老廣的講解,也相當有意思。

網站地址:https://algocasts.io

活動優惠碼:YU

活動折扣:8 折

截止日期:2020 年 2 月 29 日 23 時 33 分(北京時間)


蘇黎世來信:不上班的631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