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三必須知道的乾貨!國家重點專業&國家特色專業

國家重點專業和國家特色專業誰更牛?

這個問題估計很多家長都蒙了,有的說,都帶“國家”倆字,名頭都不小,應該差不多吧。有的家長,順著感覺走,說,國家重點專業更牛。但高考填志願可不能跟著感覺走。

下面來和大家詳細聊聊他們的區別和實力


2020年高三必須知道的乾貨!國家重點專業&國家特色專業

國家重點專業

從功能上說

重點學科建設是大學學科建設的重要方式之一,國家重點高校,國家重點項目,重點實驗室,重點基地的落腳點都在具體的學科。國家重點專業和其他的重點工程是如影隨形的,國家重點專業是建設一流高等教育關鍵的一部分。

從背景上說

上世紀80年代提出了重啟重點大學建設,緊接著85年就根據《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中提出“根據同行評議、擇優扶植的原則”,有計劃地建設一批重點學科。隨後,在2001年和2006有進行了兩次重點專業補充。其中前兩次的重點專業都分佈在二級學科,分別有416個學科(包含軍隊)和964個(含軍隊)個專業進入。最後一次,也就是07年,重點專業擴充到了一級學科並增加了重點專業(培育)類型。其中80%多的重點專業都在211大學分佈,由此也可以看出,重點專業和重點大學的關係。這3次國家重點學科名單可以在,中國學位和研究生教育信息網查看。

影響方面

評上國家重點專業意味著,能以專項資金或政府資助的形式獲得大量的經費投入,意味著更好的發展。全國高校紛紛上馬,自己的重點專業,各省份也建起了自己的省重點專業。國家重點專業一度成為全國高校,專業建設的指揮棒。有些學校急功近利,弄虛作假,評審專家,院士們也在各地紛紛兼職。

國家重點專業,由於“行政性”,“計劃性”,“封閉性”和不平衡性等因素的影響,也是廣受詬病,在2014年,國家簡政放權的大潮流下,取消了國家重點專業的審批權。國家重點專業也正式退出了歷史舞臺。雖然國家重點專業這個名詞已成為歷史,但合理的專業分佈是金字塔形式的,重點專業不可能消失,大學中的重點專業依舊通過其他的身份,影響著高校專業實力的佈局,如雙一流中的一流專業等。

國家重點專業取消了,志願填報怎麼辦?

國家重點專業取消了,一時間,很多人失去了判斷專業實力的標尺。

最近一次的的國家重點名單是2007年頒佈的,已相隔十幾年,不可否認,之前的國家重點專業的實力是有目共睹的。但經過十幾年的發展,一些其他不是國家重點的專業完全可以追趕上來,所以不要把國家重點專業,作為唯一的專業實力判斷標準。畢竟,那是十幾年前的數據。

那用什麼判斷專業實力?

2017年的第四次學科評估可以最為新的重要指標,經過幾次的發展,學科評估的廣度更大,第四次比第三次專業增加了70%多,更具合理性,但要提醒大家的是,學科評估的是一級專業,而大學本科專業等同於一級專業下面的二級專業,這點要注意。

什麼是國家特色專業

國家特色專業的來源於,2007年公佈的的“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簡稱“質量工程”,該項目旨在提高本科教學質量,優化教育資源共享。要在十一五期間(06年到19年),擇優選擇和重點建設3000個左右特色專業點,發揮學校的自身優勢,辦出特色。

特色專業一共分兩類

第一類:

面向具有明顯辦學優勢、鮮明辦學特色和良好社會聲譽,主要是面向國家和區域經濟發展需要而建設。

建設週期2~4年,國家財政投資20萬,截止2011年最後一批,一共公佈了6批,其中中央部委所屬高校安排850個,地方高校安排1650個。其中部委高校,主要體現辦學優勢、特點以及行業背景。地方高校,地方高校,主要是配合地方發展需求,適應地方產業佈局與結構調整需要。

第二類:

主要針對國家需要的優先發展、緊缺專門人才和艱苦行業。2007年一次完成遴選,分別在馬克思主義理論類、軟件工程、植物生產類、金融學國際化人才培養和師範教育類等專業領域遴選,4年中央建設經費80萬。

總結

從國家重點專業和國家特色專業的背景,我們就可以明顯看出,兩種專業類型實力上的差異,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志願填報的細節,也是差之毫釐謬以千里,各位家長千萬不要想當然。


2020年高三必須知道的乾貨!國家重點專業&國家特色專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