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版「探探」試水陌生人社交

騰訊版「探探」試水陌生人社交 | 蔚來:錢路漫漫,誰是白衣騎士

騰訊版「探探」試水陌生人社交

依靠微信、QQ兩款巨量流量產品,騰訊雄踞熟人社交帝國,在陌生人社交領域,騰訊也伸出了新觸角。

此前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曾在報道中獨家提及,騰訊內部正秘密測試一款主打“高品質脫單”的戀愛交友App。11月20日,該款被命名為“輕聊”的陌生人社交產品以測試形式上線。輕聊的定位是為互聯網大廠和校園菁英尋找好友,一經推出後,就在部分互聯網社群中引起熱議。

同時,騰訊此前還低調上線了一款語音社交軟件“迴音”,擁有在線連麥、實時交友、陌生人匹配以及在線遊戲PK等功能。從產品形態上看,迴音是將“Now直播”中的“交友”欄目剝離開來,孵化成獨立App,還保留了原有的增值業務——打賞以及“貴族”身份。

兩款新上線產品,可以說是騰訊在陌生人社交的試水之作,要知道騰訊此前一直避諱這一領域。

2019年1月,針對主打匿名社交的產品“馬桶MT”,馬化騰曾在朋友圈評價道,“旗幟鮮明地反對負能量的匿名社交,先讓家裡人能用起來再說吧。”陌生人社交具有內容審核、身份認證等天然的難題,騰訊又會如何避開這些天然的負能量呢?

加強創新試錯的同時,2018年,“大象”騰訊也在內推動了部門改革。對原社交網絡事業群(SNG)、原移動互聯網事業群(MIG)、原網絡媒體事業群(OMG)中,與社交平臺、流量平臺、數字內容、核心技術等高度關聯且具有高融合性的板塊,進行有機地拆分和重組,以提高整體的辦公效率和市場反應能力。

騰訊不會允許下一代“用戶時間殺手”的產品,再次出現旁落他家的情況。這也是騰訊今年探索創新產品更頻繁的原因。寧可錯誤,也不錯過,成為騰訊做創新產品的選擇之一。

智能音箱大混戰:賠本的買賣何時盈利?

如今,智能音箱不再是一個邊緣化的產品,隨著產品價格越來越低、內容越來越豐富、功能越來越智能,琳琅滿目的智能音箱產品逐漸進入大眾家庭。同時,智能音箱廠商們的野心也越來越大。

剛剛過去的雙十一,智能音箱經歷了一場酣戰,百度、小米、阿里在智能音箱上都賣出了好數字。這三家同時也是國內市場大份額的佔有者:Canalys最新數據顯示,Q3全球智能音箱市場份額統計中,阿里、百度、小米分別佔據了全球市場的二、三、五名。

2019年,一個最振奮人心的消息是,第一季度,中國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智能音箱市場,佔據了全球51%的份額。隨後,阿里、百度、小米市場三大玩家紛紛在出貨量上交出了亮眼的成績。

不過,目前的智能音箱產業,仍需要技術方面的攻克,比如連續對話、互動和語義理解更加智能。

此外,雖然承載著智能家居的重任,但智能音箱市場當前仍處於用戶培養階段,一方面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另一方面,消費者使用率和滲透率還需要極大的提升。

賠本的買賣何時盈利?

回顧智能音箱並不算長的發展歷程,2017年屬於開荒階段,2018年則爆發大規模的價格戰。2019年,智能音箱價格區間穩定,功能和內容不斷在升級和完善,但是價格依然不高。

補貼仍然是智能音箱廠商的主旋律。

此前有音頻廠商向媒體揭開“小音箱”的成本:不帶屏幕的小型音箱成本在150元左右,加上Wi-Fi模塊、芯片、麥克風陣列等智能硬件模塊在250元左右。

但是從市場來看,天貓精靈、百度小度、小米小愛的基本款價格都在百元上下,這意味著這些產品都在虧本銷售。

從目前的市場情況來看,雖然智能音箱價格已經很低了,但還有大部分的用戶並沒有接觸到智能音箱,預計未來通過價格戰搶市場的情況還會繼續。

當然,銷量只是智能音箱的其中一個出口。補貼的同時,基本難以靠銷量“回血”。那麼,智能音箱如何賺錢?

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B端場景規模化鋪設,或將成為收入的一大組成部分。

餘承東早前曾說過,“掌握全屋家電,只需一部手機”。而現在隨著市場局勢的變化,華為也開始做智能音箱了。未來,或許不是智能電視,也不是智能手機,智能音箱將成為大廠“決戰”智能家居的重要一環。

蔚來:錢路漫漫,誰是白衣騎士

在CFO與財務副總裁接連離職的兩週後,蔚來終於迎來了新任CFO。

北京時間11月18日,蔚來宣佈原中金公司研究部董事總經理、汽車和零部件行業首席分析師奉瑋接棒謝東瑩,出任CFO一職。除了與Mobileye合作外,這似乎是蔚來近一個月內難得的好消息。

前任CFO謝東螢被業界譽為“中國企業赴美上市魔術師”,他見證了蔚來的高光時刻。

一年前,蔚來成為“中國造車新勢力第一股”,12位車主代替公司高管上臺敲鐘,一時風光無二。當時,很多人認為,在中國市場上,蔚來可以與特斯拉比肩。但僅過一年,滄海桑田。

蔚來價值多少?是否還有人願意投資蔚來?蔚來還有沒有未來?這三個問題是最常被關注的話題,也是對李斌的“靈魂拷問”。這些問題背後都指向一個字:錢。

作為新造車企業中最快衝入紐交所的獨角獸,蔚來也一度給“死氣沉沉”的汽車產業帶來了不小的衝擊——它的智能化思路、獨特的客戶運營模式,新鮮的品牌理念,都讓人眼前一亮。

寒冬之下,誰還有可能入局蔚來?白衣騎士或許將來自以下幾個領域:車企、大型互聯網企業、地產商。

傳統車企與蔚來互補性強,在過去一段時間,廣汽、長安就曾與蔚來開展合作。對於它們而言,蔚來長時間打造的品牌價值與用戶理念,可以縮短這些企業實現高端化的路徑,其美股上市的身份也可大大減少渴望上市企業實現願望的難度。

一些互聯網企業、科技公司諸如BAT、華為、大華等,近些年似乎也在汽車產業內動作頻頻,如果將蔚來納入囊中,似乎是佈局整個產業最好的解決方案。

此外,地產商接盤的可能性也不小。

而無論誰願意做白衣騎士,或許都要弄清楚幾個關鍵問題:讓蔚來活下去要花多少錢?讓它活好還要再投入多少錢?這個“快5歲的孩子”什麼時候才能賺錢養家?

弄清楚這幾個關鍵問題,才能避免“孫宏斌式”的“認賭服輸”。

格力:回不去的朱江洪時代

25家投資機構競購格力電器股份的大戲,10月28日終於落下了帷幕,高瓴資本戰勝一眾對手,成為最後的贏家。

自從4月初,格力電器發公告稱其大股東格力集團將轉讓格力電器15%股權後,包括淡馬錫、百度、博裕資本、高瓴資本、厚朴投資在內的眾多投資機構就看中了這一“香餑餑”。格力電器的股份之所以能受到資本市場的如此追捧,原因很簡單,作為中國製造業的代表性企業,格力電器是一隻“會下金蛋的鵝”。

2018年格力電器財報顯示,2018年其總收入達2000.24億元,同比增長33.33%,歸屬上市公司淨利潤為262.03億元,同比增長16.97%。雖然其營收比另一家電巨頭美的低600億,但其淨利潤卻比對方還要高60億,增速更是大幅領先對手。

格力電器對投資者也一向出手大方,從2012年到2018年,格力電器僅分紅就達到了400億。如果一個人10年前投資50萬購買格力的股票,算上分紅、送股、配股,如今的價值會超過1000多萬。

2012年5月,朱江洪因任期屆滿,卸任格力董事長,董明珠成了格力這艘大船新的掌舵人。與朱江洪起家於技術不同,董明珠是因為在格力空調銷售上的卓越貢獻,才走上了接班人的位置。

出身銷售的董明珠接班後,並沒有輕視質量與技術,2011年左右,家電行業遭遇發展瓶頸,很多企業都開始搞房地產,搞金融,但董明珠仍堅持投入數十億進行技術研發。董明珠還曾明確表示:格力電器永遠不涉足房地產。在她看來,“房地產賺得太快了,賺得太多了,賺到最後你不想幹吃虧的事了。”

在市場中,董明珠也時常向競爭對手“硬扛”,她自信地宣稱,十年之內,空調沒人能超過格力。敢於放出豪言的背後,正是格力的質量與技術優勢。

質量與技術是董明珠的底氣,也是格力崛起的重要基因,但2015年之後,董明珠的一系列舉措,卻讓人感覺格力正在丟掉自身的這兩個優勢。

質量與技術是格力電器發展的重要基因,但要形成質量與技術的優勢,並非一日之功,特別是在自己不熟悉的領域更是如此。能量在物理界符合守恆的定律,在商業界同樣類似。一個企業的資源和能力是有限的,格力曾經的成功正是把有限的資源和精力傾注在空調的質量與技術上,但如今,格力的戰場看似越來越大,前景也充滿更多想象,但企業的營收依然沒有突破朱江洪時代打下的空調基礎。其中的原因無外乎在新進入的領域,格力缺乏質量與技術的優勢。

據說朱江洪在看到格力進軍手機、佈局新能源汽車之時,曾向外界坦言,如果他繼續執掌格力,應該不會讓格力造手機、造汽車,因為當年空調老大春蘭就是敗於多元化,才成就了今天格力空調崛起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