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傻了,你的薪資不是由能力定的

別傻了,你的薪資不是由能力定的

工作

當然,我不是要說靠“關係”

潛規則這種事,是很公平的,也是不可消滅的,且個人努力無法改變很多,沒必要過度關注,不划算。

決定你薪資的,是職位。

包括職級中的更高職位,和不同職業的職位。

最近發生了兩件事。

一、部門有一個旅遊名額,我本以為這個獎勵會是我的,畢竟我最努力,有能力,也做出了些效果,不是瞎忙黨。

但實際上,領導跟我說,我也很想讓你去,但從整體考慮,xxx對部門整體的影響更多,需要看問題的角度也更全面,各部門都需要跟他溝通,所以名額給他了。

二、我去跟一個主編談文案合作,她要跟我約稿,但是當她問我的職業規劃時,我說我就想做一個文案,努力磨練這份技能。

當時她笑了,說你就這麼點要求?也太沒追求了,依你的能力,可以有更高的事業發展空間,不要把自己侷限住。

以上兩件事,共同體現了一個問題。

決定一個人薪資和待遇的,不是你能力如何,也不是你有多努力,而是你的職位。

一個前臺,不管你多麼兢兢業業,努力到吐血,薪資也不會有5萬,畢竟,不是誰都是馬雲的前臺,甚至2萬都是稀缺。

而一個銷售,有點天分,稍微一努力,就可以月入過萬,再有點助力,剛畢業就月入5萬也不會有人覺得奇怪。

就是職位差別而已。

跟努力和能力一點關係都沒有。

拿文案來說,杜蕾斯文案每每被全中國模仿和當做案例,也僅僅號稱有年薪百萬的文案而已。

這就是最頂尖的文案,年薪百萬。

那其它公司寫海報文案、微博文案、公眾號文案的人,都是個什麼水準呢?

月入2萬已是極限。

絕大多數人,只能月入8千以內。

這是文案這個職位的侷限,它的天花板就是年薪百萬。

更絕望的是,你的待遇,還是由行業最低層次的人定的。

絕大多數公司,並不需要特別好的文案,他們只需要花5千塊,招一個應屆生,負責公司的文案工作就行了。

這些願意吃苦,很有靈性,不嫌錢少的人,決定了文案薪資的底線。

所以,如果你選了文案這個職業。

就要知道,天花板已定,而最低薪資很低,文案又很難進階,你費很大力氣,也不過是跳出一個極低的薪資標準,達到一個並不高的天花板。

努力只能讓你好一點點。

選擇行業才更重要!

能力再強,不還是個文案?這不是我自行慚穢,是行業本如此。

然後我們再看看同一個公司,不同的職位,來具體橫向對比一下。

一個公司,有行政、人事、財務、銷售、技術、運營、和各級管理層。

一般技術月薪1萬都感覺很低,而行政月薪1萬都是高的。

管理崗會加薪,但同樣的,根據行業不同,加薪有天花板。

各個崗位重要程度也不一樣。

雖然老闆們都說,每個崗位都一樣,大家都很重要,但你還是要知道,怎麼可能都一樣?

老闆的意思只是每個崗位都不可或缺。

但崗位可是明碼標價的,有明晃晃的梯隊。

所以,想要在職場混得好。

只有兩條路。

其一,選擇值錢的行業,努力在行業內立住腳。

其二,在天花板低的行業中,努力與底層拉開差距,靠升職加薪。

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當然,在薪資待遇之外,還有種東西,叫職場榮譽感與價值感。

我做文案編輯便是如此,每次稿子發出去,給這世界帶來一點點的改變,給上百萬人帶來一點點的幫助,就是我堅持的原因。

一個職位哪怕被別人瞧不上,哪怕天花板低,地位低,在組織上不甚重要。

只要自己覺得滿足,那就是最好的職業。

當然,為了未來考慮,還是不能全身心都撲到公司上。

也要努力給自己積累點其它掙錢渠道與資本。

比如,或許那個月入三千的前臺妹子,是個月入3萬的主播。

或許那個巧笑吟吟的商務小姐姐,是個蠻多粉絲追隨的kol。

有份輕鬆穩定工作託底,拓展其它掙錢渠道,同時學習理財。

才是最穩妥的增加收入的方式。

不要依賴他人,不要依賴公司,不要迷信努力,也不要迷信能力。

不要相信付出總有收穫。

因為收穫的確有,可收穫多少,是由你在做什麼決定的,不是你做了多少。

時刻記得審視一下自己在走的路。

看看道路的終點。

這比一味低頭努力,迷信能力,要實際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