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傻了,這個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所謂的自由職業

作者|呂姑娘

最近幾年,互聯網發展的特別迅速,帶來的直接變化就是賺錢的渠道多了,賺錢的方式多了。不同於以往傳統的企業模式,互聯網造就了放射性道路,很多人開啟了斜槓生涯,有些人甚至脫離組織,完全成為了自由職業者。

很多人羨慕自由職業,認為自由職業就是“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每天睡到自然醒,數錢數到手抽筋”的工作,他們羨慕的是“自由職業”嗎?錯,他們羨慕的是“自由“和”錢多”,和職業沒啥關係,但是 自由職業,其核心是職業,而不是“自由。

所以,這個世界根本不存在所謂的自由職業。

自由職業者的“自由”,是指時間安排上的自由,比如平常是9點上班,你可以自行調整成下午1點才工作。

而工作的強度和內容,可是一點不比全職少,甚至更多。

前幾天,我所在的自媒體群裡,有一個人在抱怨一天工作十小時,卻沒有賺到什麼錢。其它人對此的反應紛紛是--“做自媒體的,哪個不是工作十幾個小時”?

嗯,工作十幾個小時,還賺不到錢?你想做這樣的自由職業嗎?

說到底,很多人想自由職業,只是不想上班。

可惜,自由職業者為自己打工,沒人給他們發工資、交社保,所以更不敢偷懶。

別傻了,這個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所謂的自由職業

什麼樣的人適合做自由職業?

1、擁有強大的自律性,執行力強

自媒體平臺有很多,頭條、百家號、搜狗號、趣頭條、大魚號等等,有些全職自媒體人光做某個平臺,月收入就超過了好幾萬,有的人甚至年薪百萬,那這些人是怎麼做到的呢?

無非就是幫自己定好了每天的工作量,比如一天五道問答,日更五篇文章,至少直播3個小時,小說得至少更新多少萬字等等,你細數下他們的工作量,絕對不比任何一個上班族少,所以,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是家常便飯。

而那些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人,根本不可能達到月薪幾萬,連超過一萬都很困難,像呂姑娘這樣的,就屬於這類人群。

有一句話說得好:衡量一個人是否自律的方法,就是給他一點自由。

很多人一旦“自由”了,就開始放飛自我,刷劇、葛優躺,想減肥懶得動,想看書懶得翻。

這句話反過來告訴我們,自律是自由的前提。

自律是自由職業的根本基礎,缺少了這一項,其它就不要想了。

你想想自己平時休閒時間是怎麼過的,你就能夠明白自己適合不適合走這條道了。

自由職業者們往往更勤奮,而且是可怕的勤奮、高效而可怕的勤奮。

別傻了,這個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所謂的自由職業

2、自由本身就是一種能力

二十一世紀最大的謊言是“財務自由”,當你的被動收入大於你的所有支出時,就意味著你可以不通過上班,僅通過財務的操作承擔養活整個家庭的責任,你就獲得了不上班的自由。但為什麼你能做到這一切呢?

因為你有理財能力。理財能力=財務自由。

所以說,自由本身就是一種能力。

之前看喬布斯的專訪視頻 ,講到當年的喬布斯在蘋果公司非常自由,他敢對任何人毫不留情的說“不”,他敢穿著大褲衩面試高管,他也敢無視董事會的意見,在世時從不給他們分紅。

但為什麼蘋果公司還給他管理整個蘋果的自由?因為喬布斯的確有帶領蘋果改變世界的能力,所以了獲得了足夠多的自由。

當你有了按時高質量交付的執行力,你就有了時間自由;

當你有了快速學習和遷移能力,你就有了輕鬆跨行業和職業的自由;

當你有了語言能力和健康的身體,你就有了周遊世界的自由。

說到底,自由無非就是能力的象徵。

別傻了,這個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所謂的自由職業

3、自由本身就是一種影響力

有很多人想做自由職業,無非是不想應對複雜的人際關係,討厭虛偽的辦公室政治,渴望通過自己的力量能夠有所成就,可惜這個社會早就告訴了我們,一個人的成功只靠自己是不可能的,要想成功,你得學會藉助外力,只靠自己是不可能獲得成功的,是其他人使得你成功。

不管一個人的能力有多強,都是有天花板的,自由職業靠的是專業,專業越細分越垂直,的確越值錢,但同時也意味著你的客戶越少,這需要你花更多的錢和時間讓你的潛在客戶找到你,想想為什麼那麼多人在做營銷、在做直播、在送書,你就明白了,比不專業讓人更發愁的是,你怎麼知道我很專業,畢竟這是一個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時代。

所以你能看到的活得好的自由職業者,都是頂級的營銷高手。

別傻了,這個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所謂的自由職業

畢加索和梵高是世界最知名的畫家,但是他倆的人生際遇卻完全不同,一個富得冒油,一個窮困潦倒。


梵高一輩子畫了900幅作品,最後賣出其一幅,還是朋友看他可憐照顧的。

畢加索一輩子有37000件作品,名利雙收,是親眼看見自己的畫進入盧浮宮的唯一畫家;

梵高37歲因精神病而自殺,而畢加索91歲辭世,遺產換算到今天有395億。


都是大師級別,為什麼差別這麼大?

因為畢加索除了專業硬,他還是個營銷高手。

畢加索每次要賣畫,都會先辦畫展——談創作意圖,談創作過程,講點名人有的沒的奇聞軼事——總之,給每一幅畫講一個故事。

畢加索認為,一幅畫要賣得好,當然先要畫的好,然後需要一個好概念,好概念後面再跟一個好故事。

因為大部分的人並不懂畫,但是一幅畫的知名度,取決於有多少“不懂畫”的人討論他。你總不能期待人們討論這幅畫的色調、筆觸、質感吧——他們喜歡聊的是“這可能一個裸體下樓的公爵夫人”之類的話題。

從這一點, 我們可以看出,即使你是專業的人才,你也需要有頂級的營銷能力,才能獲取很多資源和協作,才能不用做瑣碎的事情,不用自己叫賣,回頭安心做好自己的專業,也才能活得更好。

不懂得合作、不懂得營銷,即使你再專業,也只能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賺點辛苦錢。所以,自由職業更需要影響力。

別傻了,這個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所謂的自由職業

人人都在追求穩定,自由職業者也不例外

“要不要回去上班”?這大概是每一個自由職業者在自由途中,腦子裡都會閃現過的一個問題。

在外行人眼裡,自由職業很美好,可惜,對於大部分自由職業者來說,每一步都走得無比掙扎。

賺不到錢的時候焦慮,懷疑自己的能力,懷疑自己適合不適合走這條路,思考要不要再重新迴歸職場。

賺到了錢也焦慮,會思考自己賺到錢是不是運氣使然,也會思考自己手上這份工作能不能做一輩子。

曾經有人在網上做過自由職業者的生存調查,調查結果顯示:

1、一半以上自由職業者自由時長不滿一年,佔比第二的是工作2~3年的自由職業者,自由時間越長,人數越少;

2、接近一半自由職業者比上班時賺得更少,只有36%的自由職業者賺得比平常上班多;

3、大部分自由職業者會因為收入不穩定而陷入恐慌和心理產生問題;

4、不規律的作息成了大部分人的常態;

5、自由職業種類 top3:寫作、設計、開店。

看了以上調查結果,你還想做自由職業嗎?

去年,我加入了一個自媒體微信群, 群主建議我們每個人定個小目標,大部分人定的目標就是和平臺簽約。為什麼呢?因為和平臺簽約了,就有保底收入了,很多自由撰稿人為什麼要成為某個平臺或某個公眾號的簽約寫手呢?也是為了有保底收入呀。

人人都在追求穩定,自由職業者也不例外,畢竟,馬斯洛的第二層需求早就告訴我們了,人人都有安全需求,這個安全需求不僅是身體環境的安全,也包括經濟環境的安全,人的本能就是厭惡風險、避免損失,誰也不例外。

別傻了,這個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所謂的自由職業

馬斯洛五層需求理論

所以,不要把自由職業者看做“神”,即使做得再好的人,他們也只是普通人。

如何走上自由職業之路

不管你是不是真想走上自由職業之路,其路徑無非就是先定位、再斜槓,等到副職收入遠遠超過本職收入時,等到你可以不再依靠組織給你發工資時,再離開組織,徹底走上自由職業者之路。

別傻了,這個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所謂的自由職業

故事內容引用於公眾號橙子schoo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