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傻了,你買的根本不是小朋友畫的,你的錢小朋友也一分拿不到

8月29日上午,很多人的朋友圈都被一幅“小朋友的畫”刷屏了。在這場由騰訊公益牽頭舉辦的“藝術點亮生命公益籌款”活動中,用戶可以每幅畫1元起的價格購買自閉症兒童的畫作,並可下載用作手機屏保,而每購買一幅自閉症兒童的畫作,就相當於向這個公益項目進行了一次捐贈。

別傻了,你買的根本不是小朋友畫的,你的錢小朋友也一分拿不到

截至8月29日下午2點多,活動募集資金已達到籌款目標1500萬元,捐款人次5,814,908。

別傻了,你買的根本不是小朋友畫的,你的錢小朋友也一分拿不到

花一元錢就可以做慈善,為“小朋友們”出一份力,又可以得到一幅美麗的畫,發到朋友圈還能滿足自己的精神需求,何樂而不為?這是很多人的初衷。但是我想問:

➤ 如果你知道這些錢不是直接給“小朋友”的,你還會捐嗎?

作為一個捐贈者,不管是錢還是衣物,最關心的問題莫過於自己的錢是否到達被捐贈者手裡。

當我看到這個刷屏活動後,非常直接的通過官方信息瞭解到的來龍去脈。“1元購畫”最後募集到的錢,並不是給畫的作者,而是給一家叫WABC的面向特殊人群的繪畫培訓機構,用來這個機構的運作。

如果一開始你就知道是這個目的,這1塊錢,你還會捐麼?

別傻了,你買的根本不是小朋友畫的,你的錢小朋友也一分拿不到

別傻了,你買的根本不是小朋友畫的,你的錢小朋友也一分拿不到

我想當你看到這個刷屏的活動,第一反應和我一樣,可以用一元錢的捐助支持畫畫的殘障兒童。因為一進入這個頁面,傳遞的信息是“一元購畫”,當你點擊後,還沒有來的及反應,你還以為是真的以可以花1元買到一副畫表達善心的時候,就彈出要你微信付款1元,你才知道這只是作為屏保。

從廣告角度來說,兩步就實現轉化是教材一般的好案例。但用在公益上,就要另當別論了。

在你捐款付款的時候,你並不知道要捐給誰。

沒問題,當你付款後就會發現,你的捐款是給“深圳愛佑未來慈善基金會”,這是什機構?他怎樣用這個款項?我想大多數人就不會關心了。因為1元錢太小,這麼小的錢就可以讓我們分享出去,我們參加了這個愛心活動,低成本,高使命。

事情真的有這麼簡單麼?

仔細看這個基金會只是管理資金的機構,成立不到兩年。要深究這筆錢到底花到哪裡了,又出現另外一個機構的信息。

別傻了,你買的根本不是小朋友畫的,你的錢小朋友也一分拿不到

別傻了,你買的根本不是小朋友畫的,你的錢小朋友也一分拿不到

它叫做上海藝途公益基金會,WARA。這位代理人本身是美院出身,我相信他是個有本事的人,我不認識他,對他也沒有意見。這個H5刷屏,代理人故事也就被報道了,此鏈接可以點擊--》代理人介紹文章

別傻了,你買的根本不是小朋友畫的,你的錢小朋友也一分拿不到

這筆錢看來就是給這位代理人的這個項目的,目標籌集1500萬,才發佈不久,由於活動很成功,已經籌集到1千多萬。微信平臺公開了這個機構的活動信息。所以目的是為了這個機構在各個城市開辦面向特殊群體的培訓畫室。

以下是他們公開如何在四個月的項目期間,總共開了629小時的課,共使用將近1400萬元!平均每小時的開銷為22257人民幣!

別傻了,你買的根本不是小朋友畫的,你的錢小朋友也一分拿不到

別傻了,你買的根本不是小朋友畫的,你的錢小朋友也一分拿不到

對此,我有三個問題:

1.我不懂開畫室的費用是否要如此高昂,但為什麼要耗費巨大資源專門成立針對特殊人群的畫室和培訓?但很顯然這並非純粹的公益,教師,活動舉辦都是產生花銷的。假設這些特殊群體的教師都是要特別訓練,那麼為什麼不能合理利用現有社會資源,場地等節省開支。

2. 當然理解公益不等於免費,主辦方和教師都需要生活,那麼工資明細是什麼?

3. 如果是非純粹的公益活動,為什麼一開始沒有說明這個活動是為了支持這個培訓機構而不是直接將錢給到這些特殊人群。

我們的愛心就這樣輕易的被1元錢綁架。我們為什麼要做這件事,這件事會怎樣發生,我們以為要幫助的對象是否真的獲得了一點點幫助。這些,我們都不知道。

如果真像下面網友爆料的這樣,那得有多噁心人?

別傻了,你買的根本不是小朋友畫的,你的錢小朋友也一分拿不到

別傻了,你買的根本不是小朋友畫的,你的錢小朋友也一分拿不到

無論是捐款者,主辦者,執行機構都能用更清晰的頭腦去做公益,相互監管制約。甚至公益=捐款?

我更期望新技術可以跳過中間層更直接的給到需要幫助的人們,如果真的有一個平臺,讓這些特殊人群的才能變現,讓他們的價值被認可,讓他們的能動性被激發。我想他們也就不需要所謂的“捐款”。

➤ 如果你知道這些畫不是“小朋友”畫的,你還會買畫嗎?

之前我看過一篇文章,來自於李老西出的一本書,書名叫作《自閉症特教老師手記》,李老西是一名特教老師,他從事這個行業已經有七年(兩年前)的時間。裡面有些段落很有意思。(有幸能看到這些段落,還得感謝知乎 梅什麼 老師在知乎上發表的一篇名為《我反對所有將自閉症兒童的一切浪漫化理解的行為》的文章)我摘抄了一段給大家看一下:

提問:自閉症患兒有很多是天才嗎?我看過很自閉症患者的畫作,還有很多公益活動的畫和手工,都很美很浪漫很萌啊。

李老西:我工作已經 7 年多,教過的孩子沒有上千也有幾百了,但是世俗意義上的天才我一個都沒有見過。

至於畫作,那不是他們畫的。他們的精細能力根本不足以完成這樣的作品。這些作品一般都是家長和老師代筆完成大部分,他們最後塗個一兩下完事。其他手工作類也是一樣,基本相當於用自閉症的名頭給這個作品籤個名罷了。(不過我也理解公益工作者們,這活真是難辦。)儘管這方面的公益非常的難,但是這種方式卻對大眾瞭解自閉症產生了誤導。我不是很支持,儘管我也不知道怎麼樣做才是最好。

提問:自閉症只是不說話,但是想法很多。

李老西:並非如此,他們幾乎不能理解情感這種高階事物,同時以他們的知識結構也不足以產生更多的聯想。就像知識點是一個個在天空中獨立存在的星星,但是難以組成一個星系。需要某種介質才可以將其關聯起來。特別是有關於時間概率和情節的思維對他們來說難度實在是太高了。

別傻了,你買的根本不是小朋友畫的,你的錢小朋友也一分拿不到

別傻了,你買的根本不是小朋友畫的,你的錢小朋友也一分拿不到

我不懷疑這些畫中有“小朋友”的作品,但我希望不要太過度浪漫化這些特殊群體,讓人們誤以為他們都是天才,連對他們的疾病也友好了起來。其實他們在大部分的時間裡是需要忍受疾病給他們帶去的,常人無法感知其萬分之一的痛苦。過度“天才化”他們,就像是吹捧作家得抑鬱症是很時髦的事情,是在給魔鬼插上天使的翅膀。世上沒有一種疾病是值得欣慰炫耀的。

在我們盲目跟風獻愛心的同時,需要有一點點理智的思考,不要讓一些人利用了人們的同情心,讓本應該獲得幫助的人,成了某些沽名釣譽的人的斂財工具。羅一笑有一個就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