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傻了,你买的根本不是小朋友画的,你的钱小朋友也一分拿不到

8月29日上午,很多人的朋友圈都被一幅“小朋友的画”刷屏了。在这场由腾讯公益牵头举办的“艺术点亮生命公益筹款”活动中,用户可以每幅画1元起的价格购买自闭症儿童的画作,并可下载用作手机屏保,而每购买一幅自闭症儿童的画作,就相当于向这个公益项目进行了一次捐赠。

别傻了,你买的根本不是小朋友画的,你的钱小朋友也一分拿不到

截至8月29日下午2点多,活动募集资金已达到筹款目标1500万元,捐款人次5,814,908。

别傻了,你买的根本不是小朋友画的,你的钱小朋友也一分拿不到

花一元钱就可以做慈善,为“小朋友们”出一份力,又可以得到一幅美丽的画,发到朋友圈还能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何乐而不为?这是很多人的初衷。但是我想问:

➤ 如果你知道这些钱不是直接给“小朋友”的,你还会捐吗?

作为一个捐赠者,不管是钱还是衣物,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自己的钱是否到达被捐赠者手里。

当我看到这个刷屏活动后,非常直接的通过官方信息了解到的来龙去脉。“1元购画”最后募集到的钱,并不是给画的作者,而是给一家叫WABC的面向特殊人群的绘画培训机构,用来这个机构的运作。

如果一开始你就知道是这个目的,这1块钱,你还会捐么?

别傻了,你买的根本不是小朋友画的,你的钱小朋友也一分拿不到

别傻了,你买的根本不是小朋友画的,你的钱小朋友也一分拿不到

我想当你看到这个刷屏的活动,第一反应和我一样,可以用一元钱的捐助支持画画的残障儿童。因为一进入这个页面,传递的信息是“一元购画”,当你点击后,还没有来的及反应,你还以为是真的以可以花1元买到一副画表达善心的时候,就弹出要你微信付款1元,你才知道这只是作为屏保。

从广告角度来说,两步就实现转化是教材一般的好案例。但用在公益上,就要另当别论了。

在你捐款付款的时候,你并不知道要捐给谁。

没问题,当你付款后就会发现,你的捐款是给“深圳爱佑未来慈善基金会”,这是什机构?他怎样用这个款项?我想大多数人就不会关心了。因为1元钱太小,这么小的钱就可以让我们分享出去,我们参加了这个爱心活动,低成本,高使命。

事情真的有这么简单么?

仔细看这个基金会只是管理资金的机构,成立不到两年。要深究这笔钱到底花到哪里了,又出现另外一个机构的信息。

别傻了,你买的根本不是小朋友画的,你的钱小朋友也一分拿不到

别傻了,你买的根本不是小朋友画的,你的钱小朋友也一分拿不到

它叫做上海艺途公益基金会,WARA。这位代理人本身是美院出身,我相信他是个有本事的人,我不认识他,对他也没有意见。这个H5刷屏,代理人故事也就被报道了,此链接可以点击--》代理人介绍文章

别傻了,你买的根本不是小朋友画的,你的钱小朋友也一分拿不到

这笔钱看来就是给这位代理人的这个项目的,目标筹集1500万,才发布不久,由于活动很成功,已经筹集到1千多万。微信平台公开了这个机构的活动信息。所以目的是为了这个机构在各个城市开办面向特殊群体的培训画室。

以下是他们公开如何在四个月的项目期间,总共开了629小时的课,共使用将近1400万元!平均每小时的开销为22257人民币!

别傻了,你买的根本不是小朋友画的,你的钱小朋友也一分拿不到

别傻了,你买的根本不是小朋友画的,你的钱小朋友也一分拿不到

对此,我有三个问题:

1.我不懂开画室的费用是否要如此高昂,但为什么要耗费巨大资源专门成立针对特殊人群的画室和培训?但很显然这并非纯粹的公益,教师,活动举办都是产生花销的。假设这些特殊群体的教师都是要特别训练,那么为什么不能合理利用现有社会资源,场地等节省开支。

2. 当然理解公益不等于免费,主办方和教师都需要生活,那么工资明细是什么?

3. 如果是非纯粹的公益活动,为什么一开始没有说明这个活动是为了支持这个培训机构而不是直接将钱给到这些特殊人群。

我们的爱心就这样轻易的被1元钱绑架。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这件事会怎样发生,我们以为要帮助的对象是否真的获得了一点点帮助。这些,我们都不知道。

如果真像下面网友爆料的这样,那得有多恶心人?

别傻了,你买的根本不是小朋友画的,你的钱小朋友也一分拿不到

别傻了,你买的根本不是小朋友画的,你的钱小朋友也一分拿不到

无论是捐款者,主办者,执行机构都能用更清晰的头脑去做公益,相互监管制约。甚至公益=捐款?

我更期望新技术可以跳过中间层更直接的给到需要帮助的人们,如果真的有一个平台,让这些特殊人群的才能变现,让他们的价值被认可,让他们的能动性被激发。我想他们也就不需要所谓的“捐款”。

➤ 如果你知道这些画不是“小朋友”画的,你还会买画吗?

之前我看过一篇文章,来自于李老西出的一本书,书名叫作《自闭症特教老师手记》,李老西是一名特教老师,他从事这个行业已经有七年(两年前)的时间。里面有些段落很有意思。(有幸能看到这些段落,还得感谢知乎 梅什么 老师在知乎上发表的一篇名为《我反对所有将自闭症儿童的一切浪漫化理解的行为》的文章)我摘抄了一段给大家看一下:

提问:自闭症患儿有很多是天才吗?我看过很自闭症患者的画作,还有很多公益活动的画和手工,都很美很浪漫很萌啊。

李老西:我工作已经 7 年多,教过的孩子没有上千也有几百了,但是世俗意义上的天才我一个都没有见过。

至于画作,那不是他们画的。他们的精细能力根本不足以完成这样的作品。这些作品一般都是家长和老师代笔完成大部分,他们最后涂个一两下完事。其他手工作类也是一样,基本相当于用自闭症的名头给这个作品签个名罢了。(不过我也理解公益工作者们,这活真是难办。)尽管这方面的公益非常的难,但是这种方式却对大众了解自闭症产生了误导。我不是很支持,尽管我也不知道怎么样做才是最好。

提问:自闭症只是不说话,但是想法很多。

李老西:并非如此,他们几乎不能理解情感这种高阶事物,同时以他们的知识结构也不足以产生更多的联想。就像知识点是一个个在天空中独立存在的星星,但是难以组成一个星系。需要某种介质才可以将其关联起来。特别是有关于时间概率和情节的思维对他们来说难度实在是太高了。

别傻了,你买的根本不是小朋友画的,你的钱小朋友也一分拿不到

别傻了,你买的根本不是小朋友画的,你的钱小朋友也一分拿不到

我不怀疑这些画中有“小朋友”的作品,但我希望不要太过度浪漫化这些特殊群体,让人们误以为他们都是天才,连对他们的疾病也友好了起来。其实他们在大部分的时间里是需要忍受疾病给他们带去的,常人无法感知其万分之一的痛苦。过度“天才化”他们,就像是吹捧作家得抑郁症是很时髦的事情,是在给魔鬼插上天使的翅膀。世上没有一种疾病是值得欣慰炫耀的。

在我们盲目跟风献爱心的同时,需要有一点点理智的思考,不要让一些人利用了人们的同情心,让本应该获得帮助的人,成了某些沽名钓誉的人的敛财工具。罗一笑有一个就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