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傻了!健身中这些问题可能致命

首先,训练过度并不是指每次训练结束后身体的疲惫。此时的感觉通常是训练对身体的直接作用,酸痛、疲惫等都是身体在产生生理适应。最理想的情况下,当产生疲惫(训练对身体的压力)和身体恢复(缓解并适应压力)达到平衡时,我们即处于最有效的训练中。

别傻了!健身中这些问题可能致命


而当训练产生的压力持续超过我们身体能恢复的能力时,训练过度就产生了——所以它是一个累积的过程。

重点关注以下几点(举例较多为跑步运动,与健身稍有不同,但原理上是一致的):

1.体重的变化

每天起床后测量体重,如体重出现明显变化,那多半表明身体处于缺水的状态。缺水会导致运动表现下降及影响恢复的速度,那就要时刻提醒自己多喝点水——切记尽量不要用饮料,比如咖啡来代替每天的饮水量。

如果并没有减脂的目的,体重连续几周下降,也要注意是否在保持训练同时,摄取的能量和营养不足?(除了体重数据,也可以留意下自己尿液色泽的变化)

2.静息心率的变化

选择一段睡眠充足、且生活较为规律的早晨,醒来后坐起,保持安静1分钟,记录1分钟后心率表测出的数值,几天平均一下即是你的静息心率。普通人的静息心率一般在55-70之间,顶级马拉松跑者和自行车选手心率会低至50以下。

静息心率的主要意义体现在反映了你的恢复程度。如果昨天进行了高强度的训练,今天起床静息心率要比往常高出约10%,就意味着身体恢复不够(或者有病理性的情况发生),那接下来可能就要及时调整训练计划了。

3.肌肉状况

这里以跑步为例——进行强度训练,比如间歇跑、LSD跑,第二天肌肉酸痛是很正常的,但如果这种酸痛持续4-5天(甚至更长),且改善缓慢,就要考虑是否有过度训练或是肌肉受伤的情况。

别傻了!健身中这些问题可能致命


4.选择合适的训练环境

长期湿热环境下训练,身体的热量无法快速排出,身体就很容易出现炎症。训练后往往也需要更多时间恢复。南方的夏季尤为明显。

此时我们不妨调整自己的训练时间和环境,比如将晨跑改为夜跑。只保留部分晨跑训练来适应比赛日即可。很多人会以为在困难环境下训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刻意挑选不适合运动的炎热天气下去跑步,实际上很容易得不偿失。

5.对身体更多关爱

如果开始一段长期的持续训练计划,不妨也增加每天能量和营养的摄入、增加睡眠时间,同时利用冰敷等(冷热交替)增进血液流动和肌肉放松。这些细小的举动都会帮助身体更快的从训练中恢复过来,避免训练过度的累积。有条件的话也可以多做做按摩。

别傻了!健身中这些问题可能致命


一旦出现过训练过度的征兆,训练计划就应该暂停或者放缓。从训练过度走出可能需要长达2-3周的时间,选择强行继续训练只会产生更大的抵触情绪,身体也更加容易出现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