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傻了!健身中這些問題可能致命

首先,訓練過度並不是指每次訓練結束後身體的疲憊。此時的感覺通常是訓練對身體的直接作用,痠痛、疲憊等都是身體在產生生理適應。最理想的情況下,當產生疲憊(訓練對身體的壓力)和身體恢復(緩解並適應壓力)達到平衡時,我們即處於最有效的訓練中。

別傻了!健身中這些問題可能致命


而當訓練產生的壓力持續超過我們身體能恢復的能力時,訓練過度就產生了——所以它是一個累積的過程。

重點關注以下幾點(舉例較多為跑步運動,與健身稍有不同,但原理上是一致的):

1.體重的變化

每天起床後測量體重,如體重出現明顯變化,那多半表明身體處於缺水的狀態。缺水會導致運動表現下降及影響恢復的速度,那就要時刻提醒自己多喝點水——切記儘量不要用飲料,比如咖啡來代替每天的飲水量。

如果並沒有減脂的目的,體重連續幾周下降,也要注意是否在保持訓練同時,攝取的能量和營養不足?(除了體重數據,也可以留意下自己尿液色澤的變化)

2.靜息心率的變化

選擇一段睡眠充足、且生活較為規律的早晨,醒來後坐起,保持安靜1分鐘,記錄1分鐘後心率表測出的數值,幾天平均一下即是你的靜息心率。普通人的靜息心率一般在55-70之間,頂級馬拉松跑者和自行車選手心率會低至50以下。

靜息心率的主要意義體現在反映了你的恢復程度。如果昨天進行了高強度的訓練,今天起床靜息心率要比往常高出約10%,就意味著身體恢復不夠(或者有病理性的情況發生),那接下來可能就要及時調整訓練計劃了。

3.肌肉狀況

這裡以跑步為例——進行強度訓練,比如間歇跑、LSD跑,第二天肌肉痠痛是很正常的,但如果這種痠痛持續4-5天(甚至更長),且改善緩慢,就要考慮是否有過度訓練或是肌肉受傷的情況。

別傻了!健身中這些問題可能致命


4.選擇合適的訓練環境

長期溼熱環境下訓練,身體的熱量無法快速排出,身體就很容易出現炎症。訓練後往往也需要更多時間恢復。南方的夏季尤為明顯。

此時我們不妨調整自己的訓練時間和環境,比如將晨跑改為夜跑。只保留部分晨跑訓練來適應比賽日即可。很多人會以為在困難環境下訓練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刻意挑選不適合運動的炎熱天氣下去跑步,實際上很容易得不償失。

5.對身體更多關愛

如果開始一段長期的持續訓練計劃,不妨也增加每天能量和營養的攝入、增加睡眠時間,同時利用冰敷等(冷熱交替)增進血液流動和肌肉放鬆。這些細小的舉動都會幫助身體更快的從訓練中恢復過來,避免訓練過度的累積。有條件的話也可以多做做按摩。

別傻了!健身中這些問題可能致命


一旦出現過訓練過度的徵兆,訓練計劃就應該暫停或者放緩。從訓練過度走出可能需要長達2-3周的時間,選擇強行繼續訓練只會產生更大的牴觸情緒,身體也更加容易出現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