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廣大盡精微 極高明道中庸

致廣大盡精微 極高明道中庸

——胡潤芝藝術作品賞鑑


黃丹麾(博士、中國美術館研究員、中國傳媒大學特聘博士生導師)


《中庸》曰:“故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意思是說:君子應當尊奉德行,善學好問,達到寬廣博大境界的同時,又深入到精細詳盡的微觀之處,達到極端高明的同時,又遵循中庸之道,這是一種至高的和諧,天地萬物的和諧。此乃中庸的內在追求和最終境界。中央美術學院在建院初期,徐悲鴻先生創造性地將《中庸》中的 “致廣大盡精微”理念用於指導素描教學與繪畫造型,從而調和了中西造型之間的溝壑與矛盾,探索出一條“以西潤中”的繪畫之路。

“致廣大”落實到胡潤芝先生的藝術作品中,具有雙層含義:其一是指胡潤芝先生為一位全才型與綜合性的藝術家,他在書法、篆刻、花鳥、指畫、山水、人物諸多領域均卓有建樹,走的是一條文人畫家之路,其藝術作品可歸於以齊白石、黃賓虹和潘天壽為代表“傳統出新”類型,強調以東方意象表現體系為宗旨與依歸。其二是指,古人論畫,分為神、妙、能、逸四品,而以逸品為最高目標。在當代國畫創作中,畫得肖似、寫實,只展現了創作者的基本功,充其量只可稱為能品。只有保持敏銳的洞察力,通過錘鍊筆墨內涵,達到寬廣博大的“似與不似”之境,才可繪就逸品。胡潤芝先生將“似與不似”“無法而法,乃為至法”視為藝術追求之極境,不執著於形體之態,而以傳神寫意為工,其繪畫作品簡約放達、超凡脫俗,所以堪稱當代逸品。

我們以“盡精微”來概括胡潤芝先生的藝術作品亦有兩種含義:其一是指,胡潤芝先生雖然博學多才,諸藝並舉,但不是那種面面俱到的淺嘗輒止,而是“術業有專攻”,他在涉獵書法、篆刻、花鳥、山水、人物諸多領域的同時,在花鳥一科傾力最多,成就亦最大,也就是說除了在諸多藝術領域探索以求“致廣大”之外,鍾情於專攻花鳥藝術創作,從而達到了“盡精微”。其二是指,在宏觀意境和氣韻的求索(“致廣大”)成功之後,他在筆墨技巧、繪畫語言上予以深入研究,進而達到筆墨上的“盡精微”。

“極高明”作為胡潤芝先生的核心藝術特徵就是指藝術創新。胡潤芝先生尊重傳統,但是又竭力超越傳統,非常強調獨造,不但在畫法和構圖上進行創新,而且在內容上也要有新意。他在作品中不乏記錄時代變遷、謳歌祖國奮進、讚美家鄉新貌、針砭時弊等內容,這就是繪畫上的“極高明”,既張揚個性、卓爾不群、獨樹一幟、別有洞天。

“道中庸”作為胡潤芝先生的一種審美理念,是指藝術創新不能沒有法度和尺寸。不尊重審美規律的創新就是譁眾取寵、沽名釣譽,而立足經典、博採眾長,在傳統基礎上的創新才是真正的創新。胡潤芝先生的創新始終強調中國畫的底線,以中國傳統文化和現當代文化為本位,以中華美學底蘊為依託,堅持“不偏不倚”的理性精神和“過猶不及”的美學原則,堅守中西繪畫的距離,從而避免了國畫創作中的過分“洋化”與“西化”,這在國畫當代化的演進過程中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胡潤芝先生在書法、篆刻、指畫、花鳥、山水、人物諸多領域均造詣非淺,下面我們就分而述之。

胡潤芝先生的花鳥畫取法八大、石濤、吳昌碩、虛谷、“四任”(任熊、任薰、任頤、任預)、齊白石、潘天壽諸家,並在此基礎上推陳出新,自成面貌。其花鳥畫構圖往往簡括奇崛、匠心獨運,用筆力透紙背、挺拔勁爽,施墨濃淡有序、虛實相生,以書入畫,意趣橫生,設色典雅,華而不俗,豔而不膩。胡潤芝先生吸收了八大花鳥畫的約略簡括以及恣縱蒼勁、圓秀逸氣,但摒棄了其花鳥畫中的孤寂苦楚、消極沉鬱,代之以樂觀放達、妙趣橫生;他崇尚石濤“無法而法乃為至法”的繪畫理念,吸納了其花鳥畫的勁爽流利、瀟灑雋朗以及流暢凝重、恣肆酣暢,但是以謹嚴縝密消解了其粗疏草率之弊;潤芝先生參用吳昌碩以金石入畫之法,沿襲其雄健古拙、雄渾蒼勁的氣勢,但是在設色上變吳昌碩的濃麗鮮豔為淡雅莊重;潤芝先生欣賞並篤行齊白石先生“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藝術取向,他承襲了齊老淳厚朴實、平淡天真的畫風,但是在此前提下又增添了作品的文氣與書卷氣;在構圖上,潤芝先生化用了潘天壽雄大、奇險、強悍的藝術手法,但是他又將雄強、奇險、強悍與小巧、平淡、陰柔有機化合,做到壯美與秀美的融會與共生。

潤芝先生花鳥畫的獨創性體現在如下四點:


胡潤芝書畫 || 致廣大盡精微 極高明道中庸

​廉潔 32cm×77cm 2002年

胡潤芝書畫 || 致廣大盡精微 極高明道中庸

老伴 34cm×34cm

胡潤芝書畫 || 致廣大盡精微 極高明道中庸

四君子小條屏之四 95cm×8cm×4

胡潤芝書畫 || 致廣大盡精微 極高明道中庸

池邊 96cm×34cm

胡潤芝書畫 || 致廣大盡精微 極高明道中庸

其一,以簡勝繁,概括凝練。《廉潔》(77cm×32 cm,2002年)繪一束荷花挺立於荷藕之上,一片荷花嫩葉陪伴於左側。此畫構圖簡約,用筆精煉,流白所佔畫面的比例遠遠多於所繪物象,給人以以一當十的空白之美。他在畫面題款中寫道:“願公僕都如此”,進而點出作品主題:公僕不要索取過多,而要廉潔奉公,要像荷花那樣 “出淤泥而不染”,作品構思巧妙,發人深省。《四君子小條屏之四》(95cm×8cm,無年款)、《老伴》(34cm×34cm,1988年)、《池邊》(96cm×34cm,無年款)等作品均屬此類,在此不予贅述。

胡潤芝書畫 || 致廣大盡精微 極高明道中庸

深谷幽香 28cm×275cm 1999年

胡潤芝書畫 || 致廣大盡精微 極高明道中庸

千磨萬擊還堅勁 100cm×55cm 1983年

胡潤芝書畫 || 致廣大盡精微 極高明道中庸

大富貴 103cm×40cm 1992年

胡潤芝書畫 || 致廣大盡精微 極高明道中庸

魚戲圖 34cm×138cm 1995年

其二,具有現代構成因素。《深谷幽香》(28cm×275cm,1999年)以爽利的線條描畫深谷幽香的蘭花,縱橫交錯的線條既描繪出蘭花鬱鬱蔥蔥的生命張力,又極具現代構成因素和設計感,從而使作品的構圖更加別開生面、出人意料。《千磨萬擊還堅勁》(100cm×55cm,1983年)以書入畫,所繪蒼松堅韌勁挺,在構圖上形成“L”型,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和現代構成感。《大富貴》(103cm×40cm,1992年)、《魚戲圖》(34cm×138cm,1995年)等作品亦有異曲同工之妙,在此不再詳論。

胡潤芝書畫 || 致廣大盡精微 極高明道中庸

繡球花 67cm×34cm,1988年

胡潤芝書畫 || 致廣大盡精微 極高明道中庸

夜讀 34cm×34cm 1988年

胡潤芝書畫 || 致廣大盡精微 極高明道中庸

八吉圖 103cm×68cm,1995年

胡潤芝書畫 || 致廣大盡精微 極高明道中庸

樹曲乃美 139cm×69cm


胡潤芝書畫 || 致廣大盡精微 極高明道中庸

其三,具有相對的抽象感和幾何化傾向。《繡球花》(67cm×34cm,1988年)以無數微小圓形圖案構成一個大的圓形圖案,它置身於梯形的花瓶之中,整個構圖都以幾何圖案進行抽象化處理,具有極強的現代性。《夜讀》(34cm×34cm,1988年)、《八吉圖》(103cm×68cm,1995年)、《樹曲乃美》(139cm×69cm,無年款)、《梅》(69cm×50cm,1983年)等作品亦可同屬此類,不再一一細評。

胡潤芝書畫 || 致廣大盡精微 極高明道中庸


胡潤芝書畫 || 致廣大盡精微 極高明道中庸

古柏芝鹿圖 103cm×42cm 1971年

胡潤芝書畫 || 致廣大盡精微 極高明道中庸

東坡題壁圖 99cm×34cm 1978年

胡潤芝書畫 || 致廣大盡精微 極高明道中庸

蕉葉學書圖 137cm×69cm 1985年


其四,花鳥畫與山水畫、人物畫的跨界與整合。花鳥畫與山水畫、人物畫本是獨立的三大畫科,但是潤芝先生獨具慧眼、另闢蹊徑,將這三者的鴻溝予以消解,使之相互協作、共生共融。《古柏芝鹿圖》(103cm×42cm,1971年)將麋鹿與松柏並置一處,從而打破了花鳥畫與山水畫的界限。《東坡題壁圖》(99cm×34cm,1978年)將面壁題詩的蘇東坡置於樹陰之下,進而填平了花鳥畫與人物畫的鴻溝。《蕉葉學書圖》(137cm×69cm,1985年)將人物置於芭蕉之下,從而整合了人物畫與花鳥畫的分科。《梅妃賞梅圖》(149cm×80cm,1987年)將梅花與梅妃二者融會,進而消解了花鳥畫與人物畫的壁壘。《秋郊行吟圖》(105cm×35cm,1997年)將人物置於芭蕉樹之下,進而形成了花鳥畫與人物畫的跨界。《蕉蔭讀書圖》(140cm×69cm,2004年)將人物置於枯樹之下,進而實現了花鳥畫與人物畫的合璧。品評潤芝先生的花鳥畫之後,我們再看一下他的山水畫。


胡潤芝書畫 || 致廣大盡精微 極高明道中庸

山雨欲來 138cm×69cm 1978年

胡潤芝書畫 || 致廣大盡精微 極高明道中庸

山村夜色 60cm×136cm 1982年

胡潤芝書畫 || 致廣大盡精微 極高明道中庸

潑翻墨汁畫春山 44cm×69cm

胡潤芝書畫 || 致廣大盡精微 極高明道中庸

華嶽參天 136cm×68cm 1986年

胡潤芝書畫 || 致廣大盡精微 極高明道中庸

只研朱墨作春山 69cm×137cm 1982年

胡潤芝書畫 || 致廣大盡精微 極高明道中庸

江天一望寬 69cm×51cm 1995年

胡潤芝書畫 || 致廣大盡精微 極高明道中庸

雲山 103cm×70cm 1997年

胡潤芝書畫 || 致廣大盡精微 極高明道中庸

依山傍水人家 70cm×136cm 1998年

胡潤芝書畫 || 致廣大盡精微 極高明道中庸

泰山玉皇頂 97cm×60cm

胡潤芝書畫 || 致廣大盡精微 極高明道中庸

歐陽修詩意 64cm×111cm

胡潤芝書畫 || 致廣大盡精微 極高明道中庸

三清聳秀 79cm×44cm

潤芝先生的山水畫參用了八大、石濤、潘天壽、高其佩、朱屺瞻諸家,其筆下的山、石、樹、草以及茅亭、房舍等,逸筆草草,看似漫不經心,隨手拾掇,而乾溼濃淡、疏密虛實、遠近高低、陰陽向背一一畢現,筆筆無出法度之外,意境全在法度之中。這種無法而法的境界,是情感與技巧的高度結合。其山水畫分為筆墨山水、潑墨山水和彩墨山水三大類型。筆墨山水以《山雨欲來》(138cm×69cm,1978年)、《山村夜色》(60cm×136cm,1982年)、《筆墨山水》(137cm×45cm,1984年)、《筆墨山水》(104cm×41cm,無年款)、《華嶽參天》(136cm×68cm,1986年)等為代表。《山雨欲來》用筆堅雄,墨色沉鬱,皴法勁爽,具有一種壁立千仞的氣勢與意境;潑墨山水以《潑墨山水》(129cm×69cm,1982年)、《潑翻墨汁畫春山》(69cm×44cm,1984年)為典範。《潑墨山水》筆飽墨酣,氣勢如虹,色墨交融,以虛帶實,巧妙地表現出“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的意境;彩墨山水以《只研朱墨作春山》(69cm×137cm,1982年)、《江天一望寬》(69cm×51cm,1995年)、《雲山》(103cm×70cm,1997年)、《依山傍水人家》(70cm×136cm,1998年)、《泰山玉皇頂》(97cm×60cm,無年款)、《歐陽修詩意》(64cm×111cm,無年款)、《三清聳秀》(79cm×44cm,無年款)等為楷模。《江天一望寬》以花青和赭石描繪一座巨峰和兩組小山,再以藤黃揮寫兩組渺遠的帆船,天際中的兩組大雁盤旋而來, 江水波光淋漓,一望無垠, 水天一色,從而點出“江天一望寬”的畫眼。

胡潤芝書畫 || 致廣大盡精微 極高明道中庸

月是故鄉明 92cm×31cm

胡潤芝書畫 || 致廣大盡精微 極高明道中庸

鐵柺李 116cm×60cm

胡潤芝書畫 || 致廣大盡精微 極高明道中庸

斬妖降福 97cm×60cm 2003年

潤芝先生除了在花鳥畫和山水畫領域辛勤耕耘之外,亦在人物畫領域施展才華。他的人物畫以《月是故鄉明》(92cm×31cm,無年款)、《鐵柺李》(116cm×60cm,1982年)、《斬妖降福》(97cm×60cm,2003年)等最具影響力。《鐵柺李》以工寫結合的手法描繪鐵柺李降妖捉魔、普救眾生的形象,他左手持葫蘆,右手拄柺杖,右腳上的鞋已經脫落, 作者善於在動勢中把握人物性格, 從而使人物神態栩栩如生, 堪為人物畫中的精品。

總之,胡潤芝先生立足傳統,銳意出新, 以“致廣大盡精微”和“極高明道中庸”的藝術理念為我們樹立了當代新文人畫家的藝術標杆, 這的確來之不易。斯人已去,風範猶存,惟以此文,聊表敬意!

丹麾

庚子年初春於河畔麗景寓所

胡潤芝書畫 || 致廣大盡精微 極高明道中庸


胡潤芝

胡潤芝, 字佑璋, 號任之、茀堂, 江西婺源人, 1928年9月1日出生於江西樂平眾埠街,卒於2005年3月4日。他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江西省書法家協會名譽理事、江西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西省詩詞學會名譽理事、上饒市書協名譽主席、北京燕京書畫院名譽院長。其藝術成就先後被載入《中國當代書法家辭典》、《中國當代國畫家辭典》、《中國當代篆刻家辭典》等辭書。

撰寫書畫論文數十篇發表。喜收藏、頗精鑑賞。電視專題片《中國江西——著名書畫家胡潤芝和他的碑帖收藏》、《上饒人——書畫藝術家胡潤芝》先後在江西電視臺和上饒電視臺播放。出版專著《胡潤芝國畫集》、《中國篆刻百家·胡潤芝卷》。在國內和泰國曼谷舉辦過個人畫展。2007年,《收藏》雜誌經典名家欄目做了較全面的介紹,《轉型期的中國畫市場》專題研究中作了重點研究。2008年,畫冊《一線經典·胡潤芝卷》作了高度的評價。2009年入編中國書店出版的《巨匠之門》,並被列入“文化部文化市場發展中心研究課題花鳥卷核心畫家”(共10人),列入文化部文化市場發展中心《中國藝術品市場及其案例研究》重點案例研究畫家,併成立胡潤芝藝術課題組,在其研究成果上編輯出版《中國當代藝術經典名家專集·胡潤芝》。2014年由天津人民美術出版《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胡潤芝》(大紅袍)。


分享到:


相關文章: